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妙笔《皇粮》阅读乡野气息秦岭

2008-04-22 21:29:22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

   

作者:从维熙
   

    天津是我文学的摇篮,我对天津后生代的文学作品格外关注。这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出自于一种精神本能。记得,两年前我曾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读到过一篇小说,题名为《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因其文字雄浑阳刚,有别于无病呻吟之作,因而我记住了这个作者的名字——秦岭。从作者的名字和文字中飘溢出来的乡野气息来看,我推断作者可能是来自大西北,一个城市长大的小家碧玉,是很难编织出这样的小说来的。

    也算一种巧合吧,去年夏日天津市和平区举办读书节的活动,我见到了秦岭。虽然,他出于受文学的陶冶,言谈举止之间,偶尔流露出一丝儒雅之气;但是那张历经风霜雕塑过的脸膛儿和有别于天津的地方口音,我一眼就判断出他是一条来自乡野的汉子。经过交谈,他告诉我他来自甘肃天水,童年生活在山峦和乡野之间度过,是吃西北五谷杂粮长大、后来到天津从事文学创作的合同作家。这不仅印证了我读《瓦片》时的揣测,秦岭还给我留下了有别于一些附庸时尚作者的良好印象。

    从天津归来不久,一天妻子突然问我:“这个作者秦岭,是不是咱们在天津见到的那个秦岭?你有空读一下吧,这篇小说《皇粮》写得可真不错。”言罢,便把她手中的《中篇小说月报》递给了我。说实话,在文学浮躁的时代,妻子这番话语,并没有唤起我对这篇小说过高的期望值——尽管秦岭的《瓦片》一文,曾唤起我阅读时的快意。之所以如此,实因一些游离了人生真谛的“文化快餐”,充斥了当前的文学市场;那些以人体感官体验,取代了直面人生的小说,如同黄河决堤之水,淹没了文学圣土之故。

    但是当我静坐于书房灯下,渐渐走进《皇粮》文字的经纬之中时,我却难以放手了。小说《皇粮》不仅写得粗犷蛮荒,人物雕刻得玲珑剔透;更具文学慧眼的是,他把今天中国政府体恤民生,废除了农民上缴“皇粮”之举,当成小说的文胆,因而使故事多了沉甸甸的分量,可以说从取材到人物情韵的描写,在当代描写农村生活的作品中,都称得上一声绝响。当时正是秋天。秋天是人类的收获季节,在捧读秦岭这部中篇小说时,我当真把它看成是天津文学创作的一大收获。

    昔日我曾读过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书局出版的《中国税务史》。书中记载:始自商周之后,就有了农民上缴皇粮之税条。几千年来,这个亘古不变的律条,历经历代封建王朝,一直流传至今。回眸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农民,为了上缴公粮,卖儿卖女者有之,沦为乞丐者有之。但是到了21世纪的开元时期的中国,政府体察民情民生,不再让农民上缴皇粮了,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读,其意义都有金子般的重量。但是政府这一亲民之举,除了在传媒上赢得了国人的赞誉之外,文化工作者将其纳入视野并将其编成文学作品者还是个零;唯有天津的作家秦岭,将其纳入创作视野,写出这篇《皇粮》的小说来,让我深感这个来自西北甘肃的秦岭,不仅心里揣着乡民之疾苦和文人不可缺失的人文良心——更为可贵的是,他有着一根感悟文学的神经,因此才会有这部中篇小说的出炉。

    这样的重大题材,对于作家来说是很难驾驭的。如果只有创作意象,而没有生活基础,很容易将其概念化,成为图解政治的蓝本。可贵的是,秦岭完全从生活出发,避开了正面切入之愚笨,以一个爱情故事贯穿其小说首尾,将珠玉镶嵌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显示出其驾驭宏伟主题之能量。在通篇作品中,没有一句歌功颂德的时代流行词语,更没有一些低能作者公式化的陈述——而是在稿纸上摆开了尖山村往日上缴公粮的各种故事,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农民心底之酸、甜、苦、辣。有的在缴公粮时,因颗粒干瘪而不能过关,不得不去贿赂验粮员;有的为了能上缴够格的公粮,不得不去集市去另购他村的粮食;有的实在无钱又无能,便到山神庙里去祈求神灵保佑他闯过那道验粮关……真是不一而足,让读者倾听农民心声之余,并为之绞痛不已。这是没有丰厚生活的作者根本无法落墨的作品,而秦岭写起它来却是那么从容,得益于对生活的绝对占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无论是村长马奔仓和粮站樊站长,还是男主人公岁球球和女主人公牛翠翠,以及穿插于他们之间的独身汉苟犊子,从形体到心灵都有比较到位的刻画,这是作品得以成功的又一重要成因。作者语言精练简短,带有泥土的蛮荒的腥气;主人公岁球球,还时不时吟唱出几句与纳粮有关的秦腔,以助作品主题的消化,也算是秦岭独特的行文风格了。

    至此,秦岭的肖像在我面前立体化了:他是个心中装着西北民生、民情、民俗,心灵紧紧贴在大西北苍茫大地上的血性文人。如果这样的文人多一些,这样的作品多一些,天津的文学会更加灿烂生辉,在中国文学长河里大放异彩。 

    (实习编辑:项雷)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