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过“哈7”之后:所有疑问都有了答案

2007-11-21 23:11:30来源:新浪读书    作者:

   

      罗琳不擅长写大场面

  感觉哈7的故事已经完全脱离了哈1、哈2那种以校园生活为主的基调,而这种校园生活本来是我最喜欢哈利·波特系列的原因之一。哈7的故事比较血腥,几乎一直都是在逃跑中度过。哈利的人品几乎达到了极限,无数次幸运地逃走,不知道他的人品是怎么攒出来的,移形换影还真是好用。霍格沃兹的最后大战,作者还是不太擅长描写宏大的场面,打得那么热闹但是没什么感觉。“王子”的故事,看到一半的时候差点就以为斯内普是坏蛋了,但是看到斯内普回忆的时候还是颇为感动。杀人如麻的结尾,只是应了“为了结尾而结尾”。

  时髦翻译经不住考验

  对哈7的翻译有些不同看法。比如译文中出现“太有才了”,这种利用当下流行词汇的翻译不是很好,流行的势头过去了,再看这样的翻译就会觉得很扎眼,时效性太强。太流行的东西也很容易过时。等过几年,人们再看的时候,当他们都不熟悉“太有才了”这个词组以及语境的时候,他们还能体会出这句翻译所谓的精妙之处吗?他们虽然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绝对没有我们这两年看着这句话的时候那种味道。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理解翻译的大语境。翻译还是应该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才行。

  收集死亡圣器有啥用

  关于哈7中的死亡圣器,有人疑惑,死亡圣器收集齐了有何作用?本来各有各的功能,但是集齐了怎么能超越死亡,最后也没看明白这个问题,比如像七龙珠收集齐了就能许愿得个香肠之类的。我的理解是这样:当我们在打游戏的时候,也喜欢收集这种终极道具,但是实际上很多道具组合起来并没有太大的用处。不过哈7的这三样似乎还真的起了作用,哈利是隐身衣的主人,拥有老魔杖,魔石也在他手上。结果他不但自己没死,还把邓布利多招来了。我们当然可以认为这是邓布利多安排好的。但是没有这三样组合,也许根本就不可能实现。

  所有疑问都有了答案

  在我记忆中所有曾经怀疑过的细节到哈7都有了解答。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在哈4末尾,邓布利多倾听哈利讲述伏地魔将哈利的血液放入自己的新身体时那抹“诡异”的笑容。当时我觉得这里面有问题,甚至怀疑了邓布利多。因为那处细节太让人怀疑了。然而,在哈5、哈6甚至哈7前面30章我都没找到解答。当我开始以为这是个笔误又或者是翻译错误的时候,罗琳终于给出了答案。最后几章,看得我极为畅快,所有谜题都解开了。特别是那根老魔杖的处理,绕了好几个圈子,最后变得极为合乎逻辑。哈利·波特系列,无疑有着完美的逻辑推理,细节处理极为严谨,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当然,人物性格处理也极为出色。斯内普真的是一大亮点。虽说很早就猜出了斯内普的真实意图,但真正看完时,仍旧为他感动。

  多比死让我流下了泪

  罗琳这回多了很多幽默感,不知是何用意,为这刺激的、灰暗色调的大结局增添一些乐趣?我刻意放慢了阅读速度,但还是让周围人感觉不能理解的快,提醒我:“最后一本了,还不慢慢看?”其实她们每说一次我都会更慢一点,但习惯是不容易改的。疯眼汉死了,一些陌生的巫师死了,接着多比死了。我就在这时流下了泪,我突然思考起很多东西,安排谁死,是不是有什么标准?我一向喜欢多比,叛逆的总是带着吸引力,这个家养小精灵的异类,在恢复自由前就开始帮助哈利,伴着不断的自我惩罚。最喜欢书上这样形容它们的眼睛:灯泡一样的玻璃球,水汪汪地泛着纯真。后来卢平和唐克斯死了,弗雷德死了,它们死在战场上,接受大家的哀悼。小天狼星的死,邓布利多的死,都有人提前告诉了我,和前面的人一样,我没有多少悲哀。我只是又想起了多比,虽然它的墓只是一个哈利亲手挖的小土丘,有一块圆石头刻的墓碑。希望哈利能够永远记得它,那个穿着他的长袍、罗恩的鞋袜,长眠于此的小精灵。

   (编辑:全炯)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