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完蛋》:马拉巴特用死亡意象打造警世之镜

2016-06-01 14:45:03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张璇

   
《完蛋》首先是一本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见闻为主要内容的纪实性作品,同时它又是以诗意化的死亡意象讽刺人类之残忍的魔幻性奇书。

02F130E928F5.jpg
《完蛋》 [意] 库尔齐奥氠拉巴特  唐祖论、胥弋 校订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完蛋》首先是一本以第二次世界大战见闻为主要内容的纪实性作品,同时它又是以诗意化的死亡意象讽刺人类之残忍的魔幻性奇书。意大利作家库尔齐奥·马拉巴特的一生极富传奇性。他出生于1898年,亲身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因发表不同政见而遭受两次牢狱之灾。他是有德国血统的意大利人。二战之前是米兰《新闻报》的主编。因与墨索里尼的女婿齐亚诺伯爵交好,得以出入意大利上流社会交际圈,并且与非常多的欧洲权贵有所交往。与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相左的政治立场再配以特殊的身份,使他得以从轴心国内部见证法西斯党徒的残忍和邪恶,在火线中写出这本“残酷、恐怖而又快乐”的作品。


  用黑色诗意唤醒人类良知


  这本书描绘了各种动物、无辜的普通人——特别是犹太人遭受大规模屠杀的庄严场景。死亡的意象是这本书的主要意象,除了遭受屠杀还有濒临死亡和追逐死亡,以及与死亡痛苦对抗的景象。死亡不仅唤起了恐惧、惊骇,也唤起了崇高的情感,有时还能带来感人的气息。全书分为六部,每一部用一种动物(包括昆虫)为名:马、鼠、狗、鸟、驯鹿、苍蝇。每一种动物不是直接带来一种死亡意象,就是与死亡的某种象征或寓意有关。除了这六种动物之外,书中还有另外几种,比如一篮游击队员的眼珠被错当成了牡蛎,一只与德国将军的顽强搏斗最终死于刽子手枪口的鲑鱼。这些动物仍然与死亡有关。当然,本书中最重要的动物还是“人”。


  将死亡和邪恶带来的恐惧变成震撼人心的庄严诗意,这并不是马拉巴特的独创,波德莱尔早在《恶之花》中就尝试将其推进到完美绽放的状态。区别只是,波德莱尔的诗没有介入社会的意图,他引入黑色的诗意只是为了开拓诗的领土,以诗人的眼光来重估那些原本处于黑暗之中的世界。而马拉巴特的意图很强烈而且明确,那就是要用黑色的诗意来唤醒人类的良知。这本书在抒情性、诗意和文体创新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在繁花似锦的现代文学中,也是十分罕见。


  饱含激情的嗅觉


  马拉巴特的激情首先是一种诗人的激情,即那些因向往美、自由、崇高和良知而产生的激情,这些都清楚地表现在本书的主题之中,作者对旧欧洲的文明怀有一种强烈的“乡愁”。不过,马拉巴特又在这组激情之中增加了一种探索死亡真相的激情。这种激情在马拉巴特书中的表现是他那异常灵敏的嗅觉,既能嗅到层次丰富的气味也能嗅到震撼人心的诗意。他在嗅觉中建构了一个富有激情的诗意世界。他在随轴心国军队出征的途中,一路上见到无数的尸体和军事装备的残骸——它们都发出浓烈的气味。这些气味刺激着他的鼻腔,肯定在他心中形成了某种奇妙的意象,并使他找到很多有趣的故事。


  第一部分第二章“马的祖国”。这一章首先描写一匹死去多日的母马,以及它散发出来的浓烈的臭味。跟着又写到一位死在淤泥之中的鞑靼坦克兵(叙事者想把他拉上来而未能办到)。而他的战友,另一辆坦克的驾驶员则被俘,一双漂亮的皮靴也被人抢走,正平静地等待着被处决的命令。马拉巴特利用自己的军衔命令其他士兵陪他把俘虏解送到后方。当他们又回到死去母马旁边的小屋时,天色已晚,只好再次留宿。深夜时分,叙事者换下看守与俘虏单独相对,他们久久地坐着,静静地抽烟,共同呼吸着马尸的气息。这气息“油腻柔和而有点甜味”。接下来马拉巴特注意到战俘“……死灰般的脸上,那斜睨的无表情的眼睛里有死人呆滞的目光。而他全部的生命集中在他的鼻孔上。他的鼻孔在震颤,奇异地翕动着。他的祖国,被他重新找到的祖国就是这母马尸体的气息。”其实马拉巴特同样从死马的气息中嗅到老欧洲那种人性化的气氛,那里也是他的精神家园或灵魂的祖国。


  马拉巴特一直对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心怀崇敬。本书第一部分第一章也是“在盖尔芒特家那边”。如果不是战争,他很有可能会写出一本自己的《追忆似水年华》。而且《完蛋》里描写的人群正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描写的那一群人:老欧洲上流社会沙龙里的旧贵族们。


  战场上的恶之花


  这本书最奇特的地方,也最让人感到震撼的就是马拉巴特在描绘死亡时所创造的黑色诗意。经他白描出来的死亡画面呈现出一种不太可能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幻相”。这种“幻相”使死亡带有一种可怖的、古怪的兴奋感——这也正是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要呈现的。比如“冰马”一章所描写的,那些为了逃避大火而跳入冰湖中的马,因气温骤降全部冰冻住。从而呈现一个恐怖而又美丽的景象:“洁白得如同大理石的湖面上,矗立着成百上千的马头——它们似乎都被锋利的斧头整齐地砍过,只有马头露在冰层上面,而且所有马头都面朝湖岸,骇人的白色火光还在它们瞪大的眼中闪烁。”


  但是马拉巴特并没有止步于这一可怖又优美的意象,接下来他又继续通过想像使之走向某种迷狂的心理状态。他把那露出成百上千马头的湖面看成一个怡人的公园,园中放置供人娱乐的木马:“……梅里卡利奥上校的那些士兵走到湖畔,纷纷在那些马头上就座,仿佛要进行一场骑木马表演比赛……北风在树木黝黑的枯枝间奏出温和而又凄怆的儿童音乐,冰冻的雪片开始旋转,阴森的木马也随着凄怆的儿童音乐抖动马鬃开始旋转——‘转吧,转吧,美丽的木马!’那些士兵叫喊着。”本来是非常残酷的意象至此升华为一种诗意的狂欢,这正是波德莱尔《恶之花》的宝贵遗产:……有罪的爱情,/各种奇特的狂欢,/充满了恶毒的亲吻,/一群魔鬼也高高兴兴地消遣……/


  以新颖的文体打造警世之镜


  这本小说的文体富于创意,正如米兰·昆德拉在《相遇》中所言,马拉巴特没有将《完蛋》写成一部编年史式的战争小说,而是:“……刻意呈现混杂,让每一部的种种事件发生在诸多历史时刻、不同的地点……第一部的事件都不是发生在相同的日子,也不在相同的地方。以每一部为整体,各有一种相同的气氛,一种相同的集体命运,还有一种相同的人类存在角度(标题的动物隐喻所指涉的)。”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类存在角度呢?昆德拉没有说,但是很明显,它是一种与死亡有关的存在角度。也就是说当人类面临大规模死亡时特殊的存在状态。和平时期人们也会面对死亡,但是与战争时期这种频繁的、大规模的死亡肯定不一样。在这本书中实际上存在着四类人:一是穷凶极恶的法西斯党徒,二是在战场受人摆布而卷入厮杀的士兵,三是德意上流社会善良却懦弱的权贵,四是被人任意宰割的无辜百姓(主要是犹太人)。这四类人在这种大规模的死亡面前,人性都有所扭曲。这也致使整个世界呈现一种怪诞的末日景象。而这种怪诞的末日景象也就是当时欧洲人相同的集体命运。犹太人经历的是种族灭绝,而欧洲人则在铲除自己文明的根基。假如法西斯能够得逞其意,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历史都将是难以想像的。


  这虽然是一本描绘可怖的死亡意象的书,但是这本书真正让人震撼的并不是死亡,而是人性的邪恶和麻木。马拉巴特将其称为一种虚无主义之恶。而拥有这种恶的代表性人物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群魔》中的主角斯塔夫罗金。墨索里尼的女儿艾达(齐亚诺伯爵的妻子)也被马拉巴特看成是一位斯塔夫罗金式的女人:“她喜欢死亡。她的脸很特别,某些日子是一副谋杀者的面具,另一些日子是自杀者的面具。”虚无主义之恶、被迫卷入战争的动物和平民、死亡的诗意是本书的三大主题,并且分别对应于无价值之恶、无辜者之血和警世之镜。其实这也是现代战争小说的三大基本主题。无论是战功歌还是反战小说。


  (编辑:郑娜)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