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佳作导读 精彩书摘 作家言论 九零后 特别推荐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怀念恩师

2008-05-08 20:30:03来源:    作者:

   

作者:武立松

    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昨天还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夜里却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就像我刚接到大学同学的电话一样,犹如晴空霹雳让我猝不及防,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悲伤。
   
    我燃起香烟,呆呆地看着窗外。街上的路灯也无精打采的,在氤氲的水雾里,显的那么不真切,像渴睡人的眼。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呼啸而过,水花四溅,不像是落在路上,倒像是溅在我的心里,有种莫名的痛。路上的行人,在雨衣的包裹下,来去匆匆。我思绪如麻,灭了香烟,出了家门。
   
    出门时,没带伞,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任凭雨水洒落在身上,初春的雨虽不像冬雨寒冷刺骨,却仍然让我的毛孔一阵紧缩,我下意识地裹了裹衣服。
   
    没多久,雨水就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时,我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任凭自己的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流进嘴里,独自品尝伤感的咸味。原以为绵绵的细雨能理顺我的思绪,熨帖我的悲伤,没想到在雨水的冲刷下,我的思绪更加纷乱如麻,大学时的往事却一幕幕地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一个人拖着笨重的箱子,带着对家乡父母的不舍,怀揣着远大的理想,带着从此要在这个陌生的城市生活四年的惶恐,到了南通。刚进校门,便有热情的师兄接过我手里的行李,一路上不着边际地跟我聊着,有校园里的奇闻逸事,也有道听途说的别人的风花雪月,但说的更多的是,他很羡慕我们将有一个非常有才气的年轻女班主任,而且还是个美女。(在以后的三年里,我也以师兄的身份陆续接过许多刚踏进象牙塔一脸稚气的学弟学妹们,也秉承传统向他们介绍着校园里的有趣的人和有趣的事。)不一会,我们就到了报名的地方。师兄指着中间的一个正在口若悬河地跟旁边的同学讲解着什么的美女,告诉我她就是我未来四年的班主任。我仔细地打量,她有着高挑的身材,白净的皮肤,如瀑如绸般的秀发,银铃般悦耳动听的声音,和年龄显然不相称的慈祥的笑容。也许是看久了高中时班主任的冷酷、严肃以及凶神恶煞,一看见她和我们相仿的年龄以及一脸阳光的笑,我顿时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温暖,一扫脸上阴霾,对这座城市不再觉得陌生,反而有了种亲近的感觉。
   
    第二天的班会课上,来自各个地方的36个同学小心翼翼地略有点紧张地坐着。她先自我介绍,“我姓施,乐善好施的施,萍水相逢的萍,毕业后留校,30岁,我们今天萍水相逢在南通,但希望我们能做一辈子的知心朋友,下面请大家也介绍一下自己,不必上讲台,坐着讲就行。”也许是这种平等对话的方式让我们忘记了刚才的拘束,“我姓殷,殷商王朝的殷,花蕾的蕾,爸爸妈妈希望我能成为祖国的花蕾。”“我叫江海燕,希望自己能成为高尔基笔下那只勇敢的海燕,在人生的大海上,勇敢地搏击海浪,自由自在地飞翔。”“我姓于,以前的同学都叫我小鱼儿……”我们争先恐后,不再拘谨,各自介绍着自己,谈论着自己家乡的人和事,渐渐熟稔起来。她一直坐在我们中间,面带微笑安静地听着。
   
    她不只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普通写作学》的老师。每次上课,我总是提前来到教室,抢占前几排的位置。因为听她的课,简直是种享受,如沐春风。一个个抽象的概念结合她自身的创作实践,变得感性起来。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写给生命兼为爱者语》的在今天看来都不能称之为文的小豆腐块,文章的内容由于时间太久的缘故,已记不清楚了,但她的评语,依然清晰地记得。她评价我的文章“文笔优美,内容略嫌沧桑,然而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有种与你年龄不相称的厚重。人生其实很美,因为有爱,有阳光,有温暖。希望你以后能多阅读书籍,多体验生活,在阅读中汲取精神的力量,在体验中走向成熟。”直至今天,她的评语仍是我前行的动力。每天繁忙的工作让纯粹的阅读成为一种奢侈,所以我更珍视深夜时白天的喧嚣沉寂下来的安静,独自打开一本书,一杯清茶,几支香烟,没有红袖添香,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某种现实的追逐,只是为了安顿心灵,抚平生命的缺口。不管是两三个小时,抑或只是临睡前的片刻,都无异于一次异域的旅行和绝地的历险,我把自己放逐到一个纯粹的世界,获取纯粹的力量支撑前行。
   
    大学四年里,在她的引领下,读了很多书,我的世界也因此而变得海阔天空,原先的青涩少年慢慢成长起来。临毕业前的那次聚会,她和我们一样豪爽地喝着啤酒,泪眼婆娑地诉说着我们曾经的欢声笑语以及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她给我们每个人毕业留言册上都写满了她的期待。
   
    毕业后,我回家乡的小县城做了老师,做了六年的班主任,也成为了很多学生的知心朋友。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琐事,让我渐渐忽略了母校以及她的消息,偶尔去同学录得到的也只是有关她的只言片语,“她已经攻读完华东师范大学的博士学位,成为研究林语堂先生的专家,是学校里屈指可数的年轻副教授。”去年年底的时候,突然得知她患病的消息,本和同学约好,想去探望她,汇报自己这几年来的成功与失败,可后来因为几十年难遇的大雪没能成行。
  
    “嘎!”的一声,一辆汽车从我面前停下,司机嘟嘟囔囔的骂着什么。我这才发现已走到路的中央,想起傍晚时分接到 “施萍老师已于三月一日于南通病故,年仅41岁” 的电话,我悲伤地不能自已,泪水再一次地滂沱而下。没想到,那一次聚会,竟然成为我和她的最后一次见面,在她患病期间,也没能前去探望,成了我终生的遗憾。
   
    这时,小雨渐渐停了下来,一轮新月挂在天边。斯人已乘黄鹤仙去,在另一个世界微笑着注视我们。惟愿,我们的世界里都有阳光,都有温暖,都有爱,不会寂寞、孤独!
   
    我擦干眼泪,回到家中,写下上述文字,以此来悼念我的恩师,也许我能做的只有这些。

  (实习编辑:马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