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中国油画家张恩利

2009-12-07 09:02:1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张恩利是上海最成功的艺术家,也还是中国排在前几位的最成功的艺术家。他是世界顶级画廊Hauser&Wirth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也是迄今为止该画廊代理的唯一中国艺术家。

  圈内人士都知道,欧美画廊界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过去,与中国艺术家们合作的外国画廊大都是二三线的,哪怕艺术家很优秀,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来自第三世界的艺术家们,往往进不了西方国家的一线画廊。

  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蔡国强、徐冰、黄永等中国艺术家,凭借其自身实力逐渐叩开了西方一线画廊的大门。

  而张恩利,则是最早打入西方一线画廊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买张恩利画的人,绝大部分都是西方最顶级的收藏家。张恩利是个看上去有些“单调沉闷”的画家。他只画画,不用任何其他方法做作品。生活中的张恩利,一身黑衣,几乎光头,神秘而略带愁苦的气质。他说话很慢,音量很低,稳定而清晰。

  张恩利1965年出生于吉林省白城市,很早就显露了绘画天赋。虽然家里人与艺术毫无关系,他们还是给予他全部的支持。张恩利告诉记者,他很早就开始画画。他还记得少年时画过一幅画叫《奶奶先吃》,颇有那个年代特有的烙印。1985年前,张恩利多画工笔画,也画年画,基本没有接触过油画,只在1983-1984年之间画过一点。

  高中毕业后,张恩利花了两三年时间,辗转全国各地考学,先后投考过吉林师范大学、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最后于1985年考取了当时的无锡轻工业学院(即今天的江南大学),学设计。无锡轻工业学院以设计专业见长,这个专业对从小学画画的张恩利帮助很大,给了他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角度。他说,当时系里有来自英国和日本的外教,教学力量强大先进。张恩利提到了日本老师朝仓直己,提到了包豪斯、东欧和苏联的招贴画及电影海报、维也纳分离派和日本设计。这些艺术潮流给本科时代的张恩利以很大冲击。

  毕业后,考虑到当时国内极其薄弱的设计环境,张恩利想来想去,决定选择老本行,画画。他被分配至如今的东华大学教书,住在简陋的单身教工宿舍里,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很艰苦。张恩利没有描述工作的艰苦,他强调自己一直在画画,一根筋,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从来没有放弃过。

  1990年,张恩利以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了第一张画,买家是一位在香港教书的荷兰教授。张恩利告诉记者,那张画画了一个大头像。那时候他刚毕业,很穷,所以非常高兴。到1996、1997年,由于和香格纳画廊合作,他的画开始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每年都会卖掉几张,买的人基本都是外国收藏家。“这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支撑。”张恩利说,他有更多的钱买材料画画了。

  在提到90年代初的作品时,他用的两个字是:“愤青”。在《二斤牛肉》、《城市猎人》、《吃》等画作中,观者可以捕捉到一丝隐藏不住的焦灼、愤懑、暴力甚至血腥。画面布满大红、金黄和黑色,力量很重。到了2000年以后,浓墨重彩的东西基本上不见了。张恩利承认2000年是他的“分界线”。

  张恩利的作品中没有红卫兵、可口可乐或者麦当劳,他选择回到绘画本身。他的绘画不对中国当代社会提出问题;他的画里没有答案,没有结果,只是一个过程,一种瞬间的感觉。他把绘画与摄影和电影作比较,认为电影里有线索和故事,而绘画则是“瞬间的存在”。

  第二次见面地点是在他位于莫干山路的工作室,他是最早发现这个地方并扎根于此的艺术家。他的工作室里很简单,有一个助手,那两天回老家了。张恩利说,助手只是帮他看看家,准备一些材料。工作室里靠墙放着他的新作,其中部分将于近日运往伦敦。

  张恩利于2008年辞职。辞职前两三年,他就不大上课了。有时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他去开会,一想还有一根神经绷在那里,不能忍受,于是彻底告别教师生涯,过上了职业艺术家的生活。他说:“我的画不贵,但都被世界上最好的收藏家收藏。这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非常幸运的。”

  张恩利喜欢法斯宾德的电影;喜欢看库切的小说,也喜欢奈保尔的《自由国度》、勒克莱齐奥的《金鱼》和卡夫卡的《城堡》。他提到了对金农、马奈、乌切罗、蒙克、弗兰西斯·培根的喜爱。

  除了画画,张恩利是一个著名的连环画收藏家。他从90年代起迷上了收藏连环画,每到周末,就去文庙,一本本地淘,有时候聊着聊着,发现旁边的淘友有品相价格都听起来不错的,就跟人跑到家去收。也有已经买过的,但发现品相更好的,就再买。在他家里,常常可以发现好多相同的连环画。闲时翻阅连环画,是张恩利的日常消遣之一。

  他收得最多的是电影版连环画,2000多册,还有好多50年代出的连环画,有的现在一本已经值好几千元,上面满是某某图书馆的印章,像新的一般。买回家,他用小塑料袋,仔仔细细一本本封好,放在阁楼,一个人把玩。那里是他放连环画的地方,一个柜子,一个壁橱,两三千本连环画就躺在那儿,整整齐齐。

[NextPage]


Container 1、2 121×73cm Oil on canvas 2002

[NextPage]


Titled Container 2 80×100cm Oil on canvas 2002

[NextPage]


Tree 190×110cm Oil on canvas 2004

[NextPage]


Water Channel 1 150×150cm Oil on canvas 2005

[NextPage]


Leather Ball 100×80cm Oil on canvas 2005

[NextPage]


Container 130×240cm Oil on canvas 2005

[NextPage]


Big Tree(2) 250×20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Art Museum 210×20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Bole 150×11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Hair 60×6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Trunk 130×24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Untitled 150×15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The Surface of the Table 150×18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Luxury Pendant Light 175×12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Luminophor 100×100cm Oil on canvas 2006

[NextPage]


Tablecloth 178×219cm Oil on canvas 2007

[NextPage]


Bucket 9 100×100cm Oil on canvas 2007

[NextPage]


Partition Wall 300×240cm Oil on canvas 2007

[NextPage]


Leather Pipe 140×100cm Oil on canvas 2007

[NextPage]


Untitled 120×175cm Oil on canvas 2008

[NextPage]


Untitled 300 x 300cm Oil on canvas 2008

[NextPage]

  (实习编辑:秦彩萍)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