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陈文令的雕塑语言

2009-10-26 14:51:25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作者:李晶晶

    雕塑作为拍品,通常只是各大拍卖行 “油画”专场里的一个品种,但是,从2006年当代艺术热之后,雕塑拍卖也逐渐升温,国际拍卖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中国当代的雕塑作品,形成一些高额的拍卖纪录,雕塑作品开始受到有心藏家的关注。雕塑板块,不仅是今年拍卖场中的亮点,也是今年下半年马上要开始的“艺术北京2008”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博览会”与“上海当代”三个大展的重头。其中,雕塑家陈文令今年最新创作的大型雕塑作品“物神”将会出现在博览会上。

    “小红人”:记忆的生命

    九十年代末期,陈文令凭借“红色记忆系列”系列雕塑作品,在中国艺术圈一炮打响。这个系列的创作灵感,源于他对小时候,家乡村头溪间的景色的回忆。“当时,我回老家小住,走在小时候天天经过的小道上时,让我感受到一种现实,但更多的是看到我个人的一种生存经验,觉得自己从小一路走过来,进了大城市,穿好的、用好的,看似天天在追逐幸福,但总觉得,幸福的彼岸一直一直够不着。童年的记忆一下子让人感觉重新有了一种生命状态,而这种生命,很多人都是经历过的。回到城市里,我又感到都市的一种物质文明或者一种生存状态,跟我所看到的和一直藏在我心中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的反差。”在这两个极端之间, “小红人”诞生,这是一个瘦体嶙峋、瑟瑟发抖但依然发出阳光般灿烂笑容的红色少年。陈文令将个人的经验极致化,然后又把它们放置在一个充满物质、欲望、诱惑,和充满权力抗争城市里。强烈的冲突性,让当代性尽显无疑。

    由于经费的问题,当时的展览并没有在美术馆进行。而是被放置在海边展出,“我就在家门口租了十几条船,船头就放着雕塑,给船工一天三五十块的工钱,我说你们想给我开到哪就开到哪。当时可以说是一夜成名。我觉得自己对,就坚持了下去。大众媒体喜欢,公众也是。我们不能低估公众的力量。”陈文令说道。

    小红人以规模和组合取胜,因为陈文令的制作原则是重视环境和作品的交融及互动。从相对封闭的展示场所走向公共空间,使作品更富公共的参与性,如此,雕塑就不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作为整体环境的一个有机部分。参与者和作品之间构成了呼应关系,产生出一种“在场”的情景,这种情景可能是视觉的,也可能是观念的。小红人系列在两者的交叉地带。陈文令既不像本雅明定名的诗人气质,又不像昆德拉说的哲理类艺术家,他属于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并将其融化为创作源泉的人。也就是说,在背后支撑他的是一股生活的原始力量。如他所一直强调的,是生活本身教给了他一切。

    那一年,广州艺术双年展,只选了三位雕塑家,陈文令是唯一一位入选的新人。而另外两位雕塑家是隋建国、展望。他们都是雕塑圈里重量级的艺术家。

    “小红人”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大城市展完之后,陈文令从艺术的边缘进入到现在的中心地位。没有了冒险性,实验成份就很低了。于是开始找寻新的创作灵感。

    “猪”:批判的符号

    “猪,对于大家来说太熟悉了,而且它所能代表的意义是非常多的。有创作的张力在里面,特别的自由。而且中国现在就很像一头猪——物质空前膨胀、飞速的发展,但是很多人的同情心、传统道德却一直在流失。早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太像一头长膘的猪,以我的个人经验与现实社会来划分,是有一种关联的,有时候这种关联是一种很通俗又很意味深长的观念,我的作品里又有黑色幽默,又有调侃,也有一种适度的批判精神在里面。”于是以猪为视觉符号的《幸福生活》系列作品由此诞生。

    饱满的造型总是充满特殊的力量感,无数形体的非理性组合,使得面对他作品陷入到莫名奇妙的狂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符号系统往往是简单而明确的。猪必然象征着财富和衣食无忧和生活的快乐,而对于性感的呈现,则是胸大屁股大;美丽和品味则体现为血红的嘴唇和硕大的珍珠项链。

    陈文令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和艺术的上下文中展开的。他不是科班出生,所以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太多文化符号和理论的负担,但他也并非像艳俗艺术那样,在用鄙夷的眼光审视故作清高的审视着当下的日常生活。相反,他是用民间符号和语言来重新诠释那些故作高雅的“幸福生活”。

    从趣味上说,这种简单直接的造型脱胎于民间文化。相比当代社会而言,他们多少有点不堪如目,过于粗鄙而不登当代都市生活的大雅之堂。但是,草根出生的陈文令的文化目的恰恰是要用这种粗鄙来呈现当代都市文化被高雅所遮蔽的原始冲动。陈文令有他自己的说法:“我也是运用了符号的概念。符号化是大家一直在批判的一个问题。但是我从我的艺术经历里面得出一个经验,符号不是问题。为什么呢,看你这个符号的外延性大不大,如果说是具有巨大的外延性和拓展性和意义的象征性,那么这个符号就象是一个优秀的电影演员,一生可以出演无数不同的角色。如果说符号是一种简单的无病呻吟的重复,那是我们所唾弃的。”

    《中国风景》:现代社会的冷漠与疏离

    在延续以“猪”为符号进行创作的同时,陈文令又新创作了一组带有极强装置效果的雕塑作品《中国风景》。在这个系列里面,陈文令依然延续着他对雕塑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所不同的是让自己的雕塑具有更强的实验性和公共性的特征。他充分发挥了个人的想象力,借用后现代主义挪用、拼贴和转译的表现方法,对自然、传统和现代的图像进行混合和转换,从而创造了一种超现实的奇异山石之景。怪异山石被主观处理成了模棱两可的物象,类似于冰雪消融流淌所形成的冰山,又类似于一头硕大的鹿,也类似于传统园林中的亭子,而底部则像融化的冰,亭子上有正在流淌的晶莹剔透的水滴。生动再现了一个寂静空灵的洁净世界及与现实的疏离感。

    雕塑《中国风景》充分利用了不锈钢材质圆润光滑的曲面和流畅的线条,营造出的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冷漠感和秩序感,表现出的融化、流淌、凝固的形式让人无不体验到时间的可变性和空间的无序性。不锈钢材料的冰冷感和力量感与传统的诗意美感进行了解构和整合。这也正是对中国社会处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间相互冲突、重叠、混合的过渡时期的视觉化隐喻。陈文令现在的作品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作品是出售给美术馆的。其中,《中国风景》系列里的一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在陈文令看来,美术馆是艺术品的最好归宿,是一个公共收藏,它的受众以及传播速度都要比私人藏家来的更广更快。

    雕塑、装置在现在较之绘画更具前卫性、观念性表达的艺术形式,它正在逐步变为国际市场上最受关注的艺术门类,所有重大国际性展览和博览会都会非常注重这些作品的展示。而且这些作品有着非常高端的收藏家群体,虽然受众面很小,却是非常高门槛的一种艺术收藏。从另一方面而言,这些雕塑延伸创作的出现也给纯粹的雕塑创作带来了一定的推动和影响。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