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居不可无竹

2015-02-04 14:01:4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向来喜欢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生活,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也要居有竹,他说"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现代人吃饱穿暖不是问题,于是闲暇时光在翠竹掩映的雁湖木屋以画竹为乐,画竹自赏,题曰:"食有肉,居有竹,事丹青,心自足。"身处雅居幽静处,该是怎样的一种惬意。
 
  “末出土时已有节,待到凌云更虚心”,竹子在我们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一种气节,这是它最高的文化形象。竹子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质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静而怡然, 是中国人对气节和品行最好的诠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人在危难时刻都能体现出自己的这种气节。气节,是一个民族犹不可少的灵魂,尤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其实时刻都在要求我们保住这个“节”,简单地说就是操守。这对今天的经济社会,对每个人,都是一个考验。有很多人在今天的社会面前,尤其在经济面前很容易失节,所以古人就利用这一个自然的植物——竹子,来不断提示我们中国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个人的尊严。
 
  中国的文人雅士更是与竹有着鱼水般的关系。他们种竹,“家山竹好无人看,漫种庭前一两竿”;在竹林中品味一种超逸的境界,“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戴斜阳,青山独归远”;在竹林环绕的情景中读书、生活,“嘉果浮沉酒半醺,床头书册乱纷纷;北轩凉吹开疏竹,卧看青天大白云”,“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简直是无处无竹,无竹无处。
 
  曾文正公家书中言道:"居室前后,须多种竹树,家有一种生气,人受一种清气。"晋朝王子猷借人空宅暂住也要种竹,道是"不可一日无此君",这就是魏晋风度!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时,他曾手植修竹几千万株,冬夏青翠一片,成为一大名胜。林黛玉独爱潇湘馆的千竿修竹,每日里满怀心事听"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声。千百年来竹是中国人的至爱,尤其是文人,爱竹成癖者比比皆是。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中国江南的典型住宅必定是几丛青竹掩映着粉墙黛瓦。细细瘦瘦的竹竿、青青翠翠的叶子衬着一堵粉墙,疏疏朗朗,清清澹澹,令人绝俗。现如今这样诗意的空间住宅普通人已不可得,那么退而其次就在阳台上种几枝竹吧。搬进雁湖木屋后,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绿化,买了几丛竹种在两个灰蓝色的大花盆里,放在露台的黑色铁艺栏杆旁,映衬着赭红色的地面,不但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一道和前一幢楼之间的天然屏障。竹下再养几盆兰,兰竹双清,令人神清气爽。
 
  一到夏季,竹叶茂盛,一片青翠,带来不少凉意,最喜人的是每天的清晨和傍晚,小鸟在枝头欢叫。大雨过后初秋的夜晚,在露台乘凉喝茶,凉风习习,忽听得秋虫脆亮的鸣叫声,循声探寻,竟来自种竹子的大花盆,令人惊喜。晚饭后,翠竹旁一摇椅,一卷书,一杯清茶,恍若知堂老人所言:"大约可抵十年的尘梦"。
 
  白居易从竹子的本、性、心、节四种属性,明确地归纳了它和君子所应具备的品德之间的一致性: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健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竹的种植在我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远在殷商时代,削为竹简,成为书籍的前身。汉代蔡邕用竹制笛,乐音嘹亮悦耳,笛子至今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乐器之一,另一用竹制成的乐器"箫"也是我国著名的传统乐器。
 
  竹与梅、松被古人冠以"岁寒三友"之名,又与兰、梅、菊并称为"四君子",都是历代文人雅士尽情讴歌描绘的对象,借物抒情的载体,常常通过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道德情操。人说"半生竹,一世兰",画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技法还要有全面的综合素养。
 
  竹非草非木遍生各地,尤适于湖广江浙气候温和多雨的地区,一二株临窗,三五竿傍水,或万竿碧玉,竹树成林,竹情清韵与江南山水浑融一体,竹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关系。以至于今天每个中国人看到竹子的时候,都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来自于我们的文化。
 
  爱竹只应怜直节,莫让徒自立空野  ——慢生活对于现在或许是一种奢侈,让悠然雅悦的心态成为一种触手可及的境界!我们活着,更爱生活…
 
  (实习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