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人是怎样结婚的——读左拉短篇小说

2013-12-24 22:06:25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作者:涂石

  17世纪的爱情是一个衣着华丽的王公贵人,18世纪的爱情是一个敞着胸怀的无赖,19世纪的爱情是一个规规矩矩的单身汉。爱情渐渐变成了讲究实利的爱情,草草成交,就像交易所里的买卖一样。一个企业家抱怨,为什么还没有发明一种制造孩子的机器。那些辛勤工作的人,把每分钟的时间都献给现代的社会活动,等到有一架机器代替他们付出爱的那一天,他们就可以节省时间,在人生的战斗中变得更顽强,更富有男子气概了。看一看现代人,事务繁重,生活在家庭之外,完全受到保住自己的财产并使之增加的需要支配,他的智力都花在应付日新月异的问题上,他的肉欲由于每日每时斗争太劳累而消失,连他自己也变成了正在转动着的巨大的社会机器上的一个小小的齿轮。如果他结婚的话,那是因为婚姻变成了像别的交易一样的交易;如果他有孩子,那是因为他妻子想要孩子。

  造成不幸婚姻的另一个原因,是男女青年从小在不同环境中接受的教育造成男女青年的隔绝。成年之后,男女青年见面了,变得生疏,惶惑不安,他们彼此之间无话可说。他们只能够谈一些俗不可耐的日常琐事,互相都提防着对方,几乎可以说变成了敌人,而且已经开始互相撒谎欺骗。

  女孩子的家庭,能够把她嫁出去就很高兴了。女孩子就是这样被突然一下子扔在爱情里,扔在生活里,扔在保持了那么长久的秘密里。但是最坏的是两种教育的对抗仍然继续存在。如果做丈夫的没有照他自己的面目来改造他的妻子,那么她对他将永远是陌生人,她有她的信仰和天性,还有她的教育造成的难以医治的愚蠢。多么奇怪的制度,它把人类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男人,一边是女人;在把两个敌对的阵营武装起来以后,又把他们结合在一起,对他们说:“在一起和平地生活吧!”

  这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左拉在他的典型“实验小说”《人是怎样结婚的》中所揭示的内容,作家把不同阶层的人置于同一事件或环境中加以考察,以阐示同一个主题,即通过几个不同身份的人的婚姻问题,说明人是由完全封闭的一些阶层组成,阶层与阶层之间没有任何关联。他们巧妙地组成了一个个家庭。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左拉无限感慨:“总之,我们这个时代的男人没有时间爱,他娶妻子,可并不了解她,也不被她了解。这就是现代婚姻的两个特征。”

  今天我们距离左拉当年写《人是怎样结婚的》这篇小说的时间已过去一个半世纪了,但历史却是何等的相似啊!如今我们读这篇小说,仍然可以从中找到小说所描绘的青年男女怎样结婚及其若干婚姻生活的影子。当今社会,男孩女孩打从进幼儿园起就马不停蹄地接受人类最简单的知识的灌输,接受音乐、美术、舞蹈的训练(名之曰:不输在起跑线上),小学、中学就不间断地接受各门功课的家庭教师的补课,一考进大学就赶忙选择专业,备受实现未来梦想的苦恼的煎熬。长达20年的寒窗苦读最终将归结到一点:走向社会后,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买房、买车、娶妻,建立起一个美满幸福的小家庭。至于回报父母、报答国家和人民,那是十分自然的事,但其位置也自然排在他的小家庭之后。

  读了这篇小说,我既感到震撼,又感到遗憾。震撼的是,人类的意识形态、实用价值观念的发展进程是何等缓慢;遗憾的是左拉一个多世纪前描绘的那两个“现代婚姻的特征”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面对这种状况,我们难道还不应该赶快清醒过来,为改变这种状况做出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吗?

  (编辑:李央)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