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郁
1926年秋天,从哈佛大学毕业的托马斯·沃尔夫独自来到伦敦。那是他的人生最艰难的时候,孤单一人蜗居在异国,没有方向和目的,他甚至根本不知道为何来到这里。这种少年式的清愁和迷惘,在一个个寂静失眠的夜晚积聚起来,诱使他怀念起远方的家乡。这时心中产生的那种巨大、空虚而无力的感情驱使他从床上爬起来,点上灯,打开本子,写下它心中激情的怀想——这就是《天使望故乡》创作的由来。
这本书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总算在他28岁的时候完成了。但当时的沃尔夫默默无名,通过一个朋友把35万字的手稿试着拿给了一个出版商。几天后,出版商说这本书过于稚嫩,缺乏熟练的小说技巧,根本不可能出版。受到打击的沃尔夫完全相信了出版商的话,暂时搁置了他的手稿,回到纽约在一所大学教书授业。等这部手稿再次引起出版商的注意已经到了1929年初了,沃尔夫终于生平第一次领取了500美元的支票稿酬。
《天使望故乡》是一本自传性质的小说,主角尤金·甘特的成长经历都取材于沃尔夫本人的生活。几乎书中涉及的所有的人物都能在他的家乡小城阿什维尔找到原型,也正因此,这本书在他的家乡臭名昭著。沃尔夫不得不辩解说,任何一部严肃的创作都必然是自传体的。小说家创造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可能得把本镇半数的人拿来进行研究。但家乡的人对这些辩驳根本不买账。接连几个月,平静的山城小镇像炸开了锅一样,人们在一种无比愤怒和仇恨的情绪中翻腾着。书和作者甚至遭到了教会的谴责,街谈巷议中都是对他们的诅咒。沃尔夫不断地收到诋毁和辱骂的匿名信,威胁说如果敢回到家乡去,他将被杀死。
现如今,文学史已经证明,《天使望故乡》是一部天才式的作品。它同时具备一切天才的优点和缺点。那种哈姆雷特式的独白,少年维特式的抒情,乔伊斯式的意识流动都证明了沃尔夫的天才源自一种伟大的浪漫主义的传统精髓。而那种最初被出版商不看好的缺点:结构松散,情节冗长拖沓,过于沉迷于自我等,反而衬托出了这样一个天才真真实实的存在。
(编辑:李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