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Rodney Smith
真 奢 侈
文 | [日]森茉莉
现代似乎是一个“伪奢侈时代”。电冰箱、冷气设备、洗衣机自不必说,剃刀、煮米饭的锅、泡红茶的壶全都弄成了带电的,每个房间里都安着电视机,衣服一身几十万日元,汽车是进口的,养的狗是博美或可卡,猫是波斯猫或暹罗猫。然而,这般人家的太太定会在家里的某个地方——比如厨房、橱柜的一角,暴露出她的小气。
要问我没进过人家门,怎么敢如此断言呢。那是因为从这些太太在外边走路时的神色,进餐馆后旁若无人的样子,点菜、用餐的举止,从她们大聊自己的身份和奢侈生活,故意让邻桌人听见的做派,从这些细节中,她们骨子里的穷酸气透了出来。家有空调也是好事,让室内温度比户外低上两度,去除潮气,也不会加重脚气和神经痛。但如果弄得人跟牛肉、火腿似的待在冰箱般的房间里,那简直是疯狂之举。
真奢侈的人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奢侈,也想不到要向无法奢侈的人炫耀。伪奢侈的太太们炫耀自己的衣服、当社长的丈夫,向与自己擦肩而过的女人投以倨傲的眼神;这些都散发着穷酸的臭气。更令人头痛的是她们内心深处潜藏着“奢侈是件坏事”的观念。她们装作什么都懂的样子谈论《痴汉艳娃》和玛丽娜·墨蔻丽,心底却充满了陈旧的道德。腐坏的散发着恶臭的日本道德,就像晚期癌症肿瘤一样溃烂。
认为奢侈是坏事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奢侈。存着畏首畏尾之心,就算牵着纯种苏格兰牧羊犬,穿着花大价钱购置的套装参加什么宠物狗大赛,也都是白搭。最后所有的奢侈都落花流水,落入尘埃的不外乎一个女人穷酸的心灵,一颗褪色的心。赛场上,裁判、真假有钱人和狗儿成群结队、东跑西窜。那颗心就滚落其中,在风中发出悲声。百货商店里,在奢侈中长大的孩子缠着大人又要了一盘冰淇淋,把第二盘冰淇淋也舔了个精光。旁边没钱人家的孩子反而装模作样,特意剩下一匙。这种情形也是常有的。
在一户从院门到屋门远得会累着腿的人家,晚上主人坐在起居室里,隔着雨声隐约听见看门人关院门的声音。炉子里烧着从屋后的森林里砍来的木柴,主人领着狗儿出去散步。这位男主人脑海里并不存在“自己拥有一栋大宅,自己生活奢侈”这样的概念。这才是真正的奢侈。
奢侈的太太不会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去银座、去戏院或去旅行。不会看见别的女人的好衣服就两眼放光。逛银座就是她们的散步,是在自家附近信步的延续。如果穿着受邀时的那种装束去散步,那便是“穷奢侈”了。令人头痛的是现在的商人、侍者、店长之类的人,好像认为只要有钱就行,没有了分辨真奢侈和死命穿金戴银的假奢侈的眼力。或许假奢侈一族对珠光宝气的追求会因此益发变本加厉吧。
奢侈,不是拥有昂贵的物品,而是拥有奢侈的精神。比起躯壳之外的衣服、汽车,里边的人如果没有奢侈的精神,一切也是枉然。戒指之类丢了,或让人偷了,也不会慌张失措,不会捶胸顿足,那才是真的奢侈。真奢侈的人不是装作镇定,而是内心从容才表现淡定(并非因为戒指随便就能再买)。戴着昂贵的戒指,如果把它看得跟性命一般重要,一颗心紧紧攥着的话,就不能显示出奢侈的气质。
简单地说,奢侈就像这样:登门拜访别人时,不用太多,带去几块名店的上等点心(相反是拎满满一大盒次等点心);夏天买许多不太贵的麻质和服衬领,用一次就扔掉;用上等清酒烹煮当季蔬菜;诸如此类。比起学邻居开着公爵a去旅行,在家里吃泡饭嚼腌黄萝卜更奢侈。
不必去问茶圣千利休,我都可以断言:比起餐馆里拿食材当玩具弄出奇怪造型或染上颜色的饭菜,泡饭和腌黄萝卜显然更奢侈。要知道,过去的“伊予纹”“八百善”等餐馆都不会那么做菜。有一颗奢侈的心,拿自己的工资轻松购入棉质洋装(买两三件换着穿),这样的姑娘就全无穷酸气,是体体面面的奢侈。
总之,比起坐在竖着丑陋荧光灯的院子里的心灵贫穷的少女,把便宜的鲜花大把插在花瓶里欣赏的少女才是真奢侈的人。
摄影:Gilles Peress
奢华与教养
文 | 梁文道
今天的中国,无论你走到哪里,几乎都能看见“奢华”这两个字。每一本时尚生活杂志都在不厌其烦地告诉你有关奢华的故事,每一个商品广告都试图让你感到它是要卖的商 品有多奢华。于是房子是奢华的,车子是奢华的,大衣是奢华的,手表是奢华的,皮鞋也是奢华的,就连内裤也可以很奢华,乃至于我刚刚吃过的涮羊肉也标榜自己的用料十分奢华。
本来这种东西是可以见怪不怪的,正所谓奢华见惯亦平常。可是有一天,我在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英国手工定制鞋的文章,作者先是不断渲染英国绅士的低调含蓄,一两千字之后笔锋忽然一转,他还是未能免俗地要大谈这鞋子有多奢华,并定位它为“低调的奢华”。然后把绅士等同于品味,再将品味等同于奢华。
许多媒体早就在“奢华”和“品味”之间画上等号了;但现在有人进一步连“绅士”也挂了上去,这就让我觉得有些刺眼了。
我的生活奢华不起,我的言行也离绅士甚远,可我总算读过不少传说中的英国绅士写的东西,在我印象之中,绅士和奢华根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范畴。且看19世纪英国绅士之间的通信,关于绅士的品味,他们是这么说的:“XXX的家居朴实无华,真是难得的好品味”,“他是那种老派的绅士,一件大衣穿了二十年”。他们会称赞一个人的朴实和惜物, 低调而不张扬,却绝对不会把看得见的奢华当做品味,尤其不会把它视为绅士的品味。
就以一双手工制作的顶级皮鞋来说吧,它是很贵,但它可以穿上十来二十年,这里头的学问不只是它自身的质量,更是你穿它用它的态度。首先,你会珍惜它,所以走路的姿势是端正的,不能再街上看见什么都随便踢一脚。其次,你愿意花点时间心机去护理它,平常回家脱下来不忘为拂尘抹灰,周末则悠悠闲闲地替它抹油补色,权当一种调剂身心的休息活动(就算他有用人,他也宁愿自己动手)。所以这双鞋能够穿得久,十年之后,它略显老态,但不腐旧,看得出经过不错的照料,也看得出其主人的爱惜物用。这叫做绅士。不一定喜欢昂贵的身外物,但一定不苟花钱,朝秦暮楚。他的品味不在于他买了什么,而在于他的生活风格甚至为人;他拥有的物质不能说明他,他拥有物质的方式才能道出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当然,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它的人格性情或许却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字眼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味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味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以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如果你觉得“教养”太过抽象,我可以为你举一些没有教养的好例子。开着一部奔驰在街上横冲直撞,觉得行人全是活该被吓死的贱民,这是没有教养的。手上戴着伯爵表,然后借醉酒臭骂上错菜的侍应小妹妹,这也是没有教养的。教养不必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上进的绅士更看重后天的自我育成。然而,如今有力奢华招摇过市之辈多如过江之鲫,甘于谦逊力求品格善美的人却几不可闻,岂不可叹?
我只不过是在北京一家火锅店见着它用“奢华”二字形容自己的材料,便忍不住发出这一大堆牢骚,这自然也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