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
一
和当时许多抱怨者和悲观主义者不同,他是一个乐天派的哲学家,整天乐呵呵的,以至于他不是以哲学闻名而是以笑声闻名。
因为有着乐观的心态,他一直活到90岁,他说:“如果人活着没有快乐,那么他并不是真正的活着,而是漫长的死亡。”
有不少人曾经问他:“你既不是很富裕又不是很有权势,为什么还会如此幸福和快乐?”他这样回答那些人:“在人生的长河里,我们不断地打开心灵的扉页,可我们总感觉灵魂的页片太小,不太活跃,感觉跳跃的人生舞台没有自己想象的宽度,感觉到自己只是扮演着人生的小角色,而不能更多的改变,渴望寻找灵魂更为宽广的空间,寻找自我的完美风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一直困惑着我们,使我们不能真实地对待自己,是我们欲望的心灵无休止的苛求,还是我们在完美的梦幻中的遐想。是我们不能正确地看待自身的不完美,而错失了生活真实的元素,生活中不完美的体现实际上是人生的和谐与自然,那里面包含着我们人性的优点与缺点,包含着我们对人生的处世态度,包含着我们在天地世界不停地耕耘幸福,播种幸福。幸福并不遥远,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他的话既朴素又充满哲理。如果你看到了生活中积极的一面,并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适应生活,面对各种挑战,那么,通过努力,你的一切合理的愿望都会变成现实。
希腊的老百姓都很喜欢他,但他总是在正统界遭人排斥。他喜欢讥讽当时的正统思想和学说,一些人说到他时会说:“这个人出生于盛产白痴的阿布德拉。”在他的敌人中最出名的是柏拉图,柏拉图曾气得一天到晚吵着要烧毁他的全部著作。
他认为世界不是由什么绝对精神、理念、数之类虚无的东西构成,而继承了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义哲学路线,认为世界是由原子和虚空构成的。他的思想得到了马克思的高度赞扬,他也被马克思称为是“经验的自然科学家和希腊人中第一个百科全书式学者”。
但让人不解的是,这位“经验的自然科学家”不相信感性的东西,以致晚年自己弄瞎双眼。当人问起原因时,他说是为了不让自己被眼睛看到的东西所蒙蔽,当然也有人说因为他认为自己虽然能够看到无数美女,却因年迈而无法去爱她们,就用强光照瞎了自己的眼睛。因为他既不是一个放荡的公子哥,但也不是一个节欲者,他就是一个寻求感官快乐的人。他叫德谟克利特。
二
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出生在位于古希腊爱琴海北部海岸,色雷斯南部沿海的希腊殖民地阿布德拉市的一个富有的奴隶主贵族家庭。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有两个哥哥,从小很受宠爱,童年起就跟有学问的波斯术士和迦勒底星相家学习神学和天文学,这些老师都是波斯王赏给他父亲的。
后来德谟克利特就学于原子论学说的创始人留基伯。留基伯是米利都人,他向德谟克利特讲授了米利都学派的自然哲学和他自己关于原子和虚空的学说。
他也曾一度经商,但童年的教育让他淡泊名利和地位,只知道专心于研究学问,经常把自己关在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有一次,父亲从小屋里牵走了一头牛,他都没有察觉;他常常一个人到墓地或者荒凉的地方去,一待就是一天,只是为了激发自己的想象力。
德谟克利特的兴趣十分广泛,当他学问越钻越深的时候,他感到阿布德拉这个小城已经阻挡了他的视野,他需要更广阔的空间。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智慧,他决定外出游学。于是他和两个兄弟分了家,他拿到了最少的一份家产——100塔仑特现金,他决定利用这笔钱开始他的游学生涯。
他首先来到雅典学习哲学,后又到埃及、巴比伦、印度等地游历,前后长达十几年。他在埃及居住了5年,向那里的数学家学了3年几何;他曾在尼罗河的上游逗留,研究过那里的灌溉系统;在巴比伦,他向僧侣学习如何观测星辰,推算日食发生的时间。他每到一处,都虚心向人请教。在雅典和著名哲学家阿纳克萨哥拉斯有过交往,听过苏格拉底的讲演,晚年他和著名的医生希波克拉底过从甚密。漫游让他极大地增长了知识,物理学、伦理学、数学、教育学等无所不晓,但也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
回到故乡后,他担任了阿布德拉城的执政官。虽然事务繁忙,但他始终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并且在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造诣,成了一位出色的音乐家、画家、雕塑家和诗人。
他把游学时积累的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想写一部《宇宙大系统》的巨著,但当时根据阿布德拉城的习惯,父亲死后儿子有义务增加财产,否则就要受到惩罚,他不仅要将剩余的财产交给别的亲属,而且还要落个“败家子”的坏名声,死后甚至遗体都不能葬在祖宗的墓场里。
他有个贪财的亲威,以“挥霍财产罪”,把他告上了法庭。好心的邻居提醒他要作好准备,但德谟克利特仍然整天不是解剖动物的尸体,就是忙于研究和写作。邻居以为他得了精神病,还给他请来了医生。这位医生就是当时最出色的医生希波克拉底。这应该是两位伟大人物第一次碰面。
希波克拉底来时,德谟克利特正在解剖野兽,他一边翻看野兽的内脏,一边在本子上记录。邻居对希波克拉底说:“你看,他完全着了魔,精神已经不正常了。”邻居的话音刚落,一只大乌龟突然从天上掉下,恰好砸在邻居的头上,邻居流了血,晕了过去。大家都说:“老鹰是最高神宙斯的传信鸟,一定是这位邻居刚才说了德谟克利特的坏话,而德谟克利特是宙斯喜爱的人,所以宙斯就派传信鸟叼着乌龟来惩罚他。”
希波克拉底作为医生本来是去诊治邻居口中的“疯子”德谟克利特,结果却给那位邻居开始包扎伤口,而且离开时,俨然成了德谟克利特的崇拜者。这期间两个人谈了些什么?也许会聊到医学,因为德谟克利特懂得很多医学知识;也许会聊到希波克拉底从未去过的远东和其他地方,因为德谟克利特对那里太熟悉了;也许也会聊到传言的“疯癫”症,因为德谟克利特根本不需要医生帮忙。
离开时,希波克拉底告诉那些小镇居民:“真有人精神失常的话,那一定是你们自己,不是德谟克利特。”之后两人可能经常见面,频繁保持着的书信往来,结下了一生伟大的友谊。
不久,德谟克利特被传到法庭。法官问他:“这些控告是不是事实?”德谟克利特答辩说:“我的亲属说我花费了父亲遗留下来的金钱,这是事实,但我从事的是研究关于整个宇宙的知识,我正在写作一部叫做《宇宙大系统》的著作。其中涉及哲学、逻辑学、数学、宇宙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义学以及艺术、技术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法官问:“在你的那些学问里面,为什么没有神学?”
亲属马上说:“他就是不信神,应当按照法律判他死刑!”德谟克利特灵机一动,说:“法官先生,您最敬仰神,这是很好的。您一定听说过,我的一个邻居说我得了精神病,就被天上掉下来的乌龟砸破了头。可见神喜欢谁是十分清楚的。现在请您判我的罪吧,不论您判我多重的罪都可以,反正最高神宙斯是会为我做主的。我已经看到他派出的老鹰正向这里飞来了。”迷信的法官吓得连忙宣布他无罪,判了那个亲属犯了诬告罪。
出了法院,在回去的路上,希波克拉底问德谟克利特:“你不是不信神吗?怎么在法庭上又说宙斯的惩罚呢?”
德谟克利特答道:“真理只能和相信真理、爱好真理的人谈论。对于那些昏庸的家伙,只能用别的办法去对付。”
三
德谟克利特不信神,他坚持用物质原子运动变化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社会和人类思维以及“神”,并努力用它来解释人的死亡,提出了“死亡是自然之身的解体”的唯物主义的死亡哲学命题。
他所说的原子,是最小的,不可分割的,数量无限的物质微粒。德谟克利特认为,物体是可分的,但不能无限可分,有一个尽头,这个尽头就是坚固而实在的原子。原子才是真正的元素,气、水、土、火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并不是元素。世界万物,诸如太阳、月亮和其他星体,以及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这种原子结合而成的。各种具体物体的差异,是由原子的形状、大小、位置和次序所决定的。例如,他认为太阳和月亮,甚至人们的灵魂,是由圆而光滑的原子结合而成的。
人的死亡其实就是组合成人及身体或身体器官的原子集团的崩解结果,他的学说摒弃了当时流行的用非自然或超自然的观点解释人的死亡的种种臆想,把人的死亡还原为一种纯粹的自然现象。既然死亡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之身的解体,而人的灵魂也是会死的,那么来世生活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死亡还有什么可恐惧的呢?他不止一次地谴责那些无端地害怕死亡的人,指责他们在死亡面前成为懦夫,是愚蠢的。他说,如果人们“对我们有死的自然之身的解体毫无所知,但意识到自己生活中的恶行,一辈子都在虚构着关于死后的来世生活的荒唐神话,从而遭受着烦恼和恐惧的折磨,一辈子也驱除不掉怕死的心理”。所以,他把那些怕死的人看做是“蠢人”,称“愚蠢的人怕死”。
德谟克利特把人对死亡的恐惧称为人的第一要害,他用自己的唯物主义原子论来消除人们的怕死心理,这是他为治疗死亡恐惧症开出的一剂良药。他劝人们用他的死亡哲学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这样就会百毒不侵,快乐而高尚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他用他的学识和雄辩征服了阿布德拉城,取得了完全的胜利,人们一致称赞他是最伟大、最聪明的哲学家,他的《宇宙大系统》是一部有价值的著作。法庭不但判他无罪,还决定以5倍于他“挥霍”掉财产的数目——500塔仑特的报酬奖赏他,在世就给他建立了铜像。
德谟克利特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对周围人的愚蠢和徒劳嗤之以鼻。90岁时,这位特立独行而且天天快乐的哲学家离开了人世。在他死后,阿布德拉城邦以国家的名义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注:本文选自孙胜杰《向死而生:哲学大师的死亡笔记》。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