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荣宏君
自古文人相轻,文人之间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是再不过平常的事情了,那么为何徐悲鸿与刘海粟的这场论战反响如此巨大,两人的恩怨并未随着当事人的过世偃旗息鼓, 反而继续在徐刘的后人以及学生中硝烟弥漫?
徐悲鸿与刘海粟的成长历程
徐悲鸿和刘海粟是同乡,都是江苏人。
历代以来,江苏出过诸多史上留名的画家,比如,元朝著名的山水画家黄公望、倪瓒均出自江苏。清初并称“四王”的著名画家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祈也均是江苏人,他们之间有师友或亲属关系,在绘画风格和艺术思想上,直接或间接受董其昌影响,技法功力较深,画风崇尚摹古,极大地影响了清后期的书画创作。他们与吴历、恽格并称“清六家”,在清初的绘画领域,占有统治地位。值得一提的是,吴历、恽格同样是江苏山水孕育的书画名家,而且,恽格与刘海粟又有同乡之谊,两人同为武进人。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也是江苏人,他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他兼擅诗、词、曲、文、书、画、联、印,饮誉清代文坛艺苑,是“扬州八怪”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又分别列为“楚阳三高”、“雍嘉七子”、“潍县三贤”之一,并被奉为“板桥派”之宗师。
此外,历史上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也为江苏这块人杰地灵之宝地添加了无数风流传说。
于19世纪末出生于江苏的徐悲鸿与刘海粟,则是江苏这片灵山秀水之地走出来的中国近现代画坛领袖人物,他们从不同层面丰富、影响了中国美术近现代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画坛大师,被载入美术史册。两个人虽然成长地域相同,同属于一个时代,但处事方式、性格、艺术风格、人生轨迹则截然不同,二人志趣意向如此相异,或许从两人不同的成长环境中便能看出些许端倪。
迥然不同的童年经历
1895年阴历五月二十六晚,在江苏宜兴屺亭桥镇的一间简陋茅屋里,传来了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声。喜得贵子的徐达章兴奋地给这个孩子取名寿康,以此祈愿他健康长寿。但是少年家境贫寒的徐寿康,常常感受到生活中的凄凉,常在半夜里悲从中来,有如鸿雁悲鸣,因此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悲鸿。
关于徐悲鸿的生日,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895年7月19日,这种说法传播甚广,画家范曾和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女士的书中均有上述说法,诸多报刊网络也都以此为准。但是上海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徐悲鸿年谱长编》(王震编着)一书中,却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证。王震先生认为徐悲鸿的出生年月应该是当年的6月18日,为何错后了一个月,概因旧历的5月是闰月,按照王震的考证,徐悲鸿在1950年回复云南保山县赵国亚先生的信函中曾说:“小像存得旧者,当是当日相晤时之影,今颓然将老矣。我生日为阴历五月二十六,请勿注他日。”1895年有两个阴历五月,前五月二十六日,是公历6月18日,闰五月二十六日,是公历7月18日,也就是说,徐先生无论出生在哪个五月二十六日,均不是公历7月19日。
按照当时人表述的习惯,若是徐悲鸿说自己是生于阴历五月二十六,应当是第一个五月,而非闰月,若真是闰月出生,那就该说闰五月了。也就是说徐悲鸿的准确出生年月应该是公历1895年6月18日。
[NextPage]徐悲鸿虽然从小家庭贫困,但因自己的父亲徐达章先生是方圆百里有名的书画家,徐悲鸿从小就与笔墨结缘。徐达章的书法简练、潇洒、雄浑有力,当地的庙宇、寺庵等多留下了他的手迹。徐达章的篆刻技艺也十分高超,现存的印章有:“读书声里是吾家”、“半耕半读半渔樵”、“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从现存的印章中也可以看出徐达章的耿直性情与注重家教的良好家风。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徐悲鸿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据说,徐悲鸿经常看父亲画画,耳濡目染,也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6岁时要学画,父亲不许,或许是他认为画画在当时的乱世下不是一个好职业吧。但颇有绘画天赋的徐悲鸿不甘寂寞,自得其乐地画河边的鸭鹅与家里的猫狗。在父亲的教诲下,徐悲鸿很早就开始涉猎《诗》、《书》、《易》、《礼》、《大学》、《中庸》等中国典籍。据说在他8岁那一年,在读到《论语》中的“卞庄子之勇”时,问父亲说:“卞庄子有什么勇?”父亲告诉他:“卞庄子能刺虎。老虎是百兽之王,异常凶猛。卞庄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有一次,他独自一个人捉住了两只大老虎。这件事传到邻近的齐国,那时齐国的国王正想发兵攻打鲁国,听到鲁国有这样勇敢的人,就不敢出兵了。”这“虎”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悲鸿实在想象不出来,就求别人画一个老虎,拿回来临摹。后来父亲看到了,问他:“你画的是什么东西?”徐悲鸿说:“老虎。”父亲说:“这哪里是老虎,我看倒像是一只狗。”父亲看他一脸懊恼,又安慰说:“你现在应专心读书,等读完了《左传》再学画也不迟。”
第二年,徐悲鸿读完《左传》,父亲遵守诺言,让他正式跟自己学画,每天午饭后,临摹吴友如的石印界画人物一张,也逐渐学习着色,以至于后来徐悲鸿在和友人聊天时说:“吴友如是我的启蒙老师。”
徐达章先生有一幅著名的《松荫课子图》,详细描绘了少年徐悲鸿在父亲的监督下刻苦读书的场景。画中少年正在认真读书,旁边老者手持羽扇坐在少年身后凝神谛听,整幅画人物逼真,形神兼备。
徐悲鸿的绘画天赋,小时候就有过诸多表现。据说,有一次,悲鸿父亲对他讲,我要出去一趟,谁来找我,叫他留一个名。父亲出去后,有个人来了,问悲鸿,你父亲呢?悲鸿说,他不在。这个人就走了。等悲鸿父亲回来问他,有人来吗?悲鸿答,有人来的。他姓什么叫什么,悲鸿都答不出来。父亲埋怨他,连个人名都记不住。悲鸿笑笑,也不辩解,只把手摊开,父亲一看悲鸿手掌所画人像,就明白方才来的客人是谁了。
还有一个故事颇能说明悲鸿的才气。悲鸿家隔壁的老太太死掉了,家人很伤心,一边哭一边感慨,遗憾生前没有给老太太拍个照片,连个念想也留不下。悲鸿听见了说,不要紧,我来画一幅吧。他就画了一个老太太在河边洗衣裳。一看悲鸿画的老太太,老太太的儿子说,这就是我的母亲嘛,你怎么画出来的呢?悲鸿说,我经常看到她在河边洗衣服,我看见过她的样子,想着就画出来了。
1905年,宜兴大涝,连年水灾让本已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谋生,悲鸿随父亲一道在周围各县流浪卖画。少年徐悲鸿的画艺得到了很大长进,也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于是给自己刻了一方印章,上书“江南贫侠”,小小年纪,就显示了嫉恶如仇、耿直侠义的性格。
在《悲鸿自述》中,徐悲鸿有过如下记录:“方吾年十三四岁时,乡之富人皆遣子弟入学校,余慕之。有周先生者,劝吾父亦遣吾入学校尤笃,先君以力之不继为言。周先生曰:‘画师乃吃空心饭也,乌足持。’顾此时实无奈,仅得埋首读死书,谋食江湖。”
少年徐悲鸿在这几年间,跟着父亲流浪他乡,脚步踏遍了常州、无锡等邻县各个乡镇,他或许不知道,日后,他会与出生于江苏常州一个刘姓人家的男子展开近一个世纪的论战。
刘海粟小徐悲鸿一岁,于1896年3月16日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已经衰落的书香门第大家庭中,据说出生时因脐带盘在腹上,因而得乳名“盘官”。父亲为其起名季芳,因他兄弟姐妹众多,他排行老九,因此又称刘九。刘海粟三个字也是他自己在17岁时创办上海美专时为自己改的,“海粟”二字取自苏东坡《前赤壁赋》“渺沧海之一粟”一句。[NextPage]
刘家是当地的大姓,族人众多,刘海粟的父亲刘家凤属于世家子弟,擅长文墨,在青年时期异常活跃,曾为前途做过多种尝试。当时封建王朝已经日薄西山,由于时运不济,刘家凤年轻时渴望从政,曾参加太平军,希望能在官场中有所作为,但又生性善良,不擅在官场中玩弄权术,最终无果而返。后来一心学习经济运筹,与人合开了一个钱庄,这一行有很大的风险,但正合刘家凤的性格,因为他天性中就喜欢冒险。他曾经将自己的长子送往日本学习金融管理,希望日后能将自己的钱庄做大做强。他也很喜欢天资聪慧的刘海粟,希望这个家中的老九以后能在经济领域有所作为。
从小,刘海粟就显露了他的绘画天分,但当时琴棋书画被认为是有钱人的娱乐消遣,平时玩一玩可以,若是作为终身的职业追求,并不被人看好,因为在时人眼里,艺术只是“小道”。因此,刘海粟的绘画天赋并未得到刘父的嘉赏,想要学画的计划也每每被父亲泼冷水。
刘海粟的母亲洪淑宜,则在另一个层面影响着海粟。洪女士是清乾隆年间探花、著名学者洪北江的孙女,在家学渊博的书香门第中长大,知书达理,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而且,她生就豪爽大方的性格,处事干脆利落,颇有大家风范,在刘家上下均受好评。在母亲的影响下,刘海粟从小就开始接触传统文化,读《三字经》、《千字文》、唐诗、宋词、四书五经,读书之余,学习音律书画。
以前私塾教育,音律绘画课只是业余的调剂,但是在刘海粟看来,却是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候。常州书画气氛浓郁,再加上刘海粟的母亲从小对书画也比较了解,在为孩子选择临摹教材中比较严格,为刘海粟的绘画功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海粟天性顽皮,不喜欢被束缚,上课时最爱发问,常常弄得老师尴尬地下不来台,因此老师很不喜欢他。虽然在外人眼中,刘海粟想法常常不合常理,做事方式又往往天马行空,但刘母却从来不会对儿子的天性加以管束,对儿子的不安分与异想天开总是给予理解和支持。
刘海粟绘画的天赋很早就显露端倪,11岁时候画的《螃蟹》一画,天真烂漫,充满童真童趣,这张画后来在1935年秋成为《全国第一次儿童绘画展览会目录》的封面。
母亲给了刘海粟浑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身边的姑父屠敬山、表兄屠元博、启蒙老师谭廉、长兄刘际昌等思想新派的精英人士,则为刘海粟带来了西方思想启蒙。刘海粟除了熟读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文化,10岁时又开始涉猎文明书局出版的《贞德传》、《拿破仑传》、《民约论》、《天演论》等,小小年纪对这些内容并不能理解,但也知道了除了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广阔的世界。
刘海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姑父屠敬山。屠敬山在1891年科举会试中考中进士,1917年,蔡元培担任国史馆馆长和北大校长时曾任命屠敬山为总编纂。蔡元培与刘海粟之后的缘分不能不说与屠敬山有关。
屠敬山非常喜欢苏东坡,常常领着幼年的刘海粟参观苏东坡的书院旧址,并给他讲述苏东坡先后11次来常州的典故。他为刘海粟详细讲解前后《赤壁赋》,品评苏东坡的文思与才情。后来,屠敬山看到小海粟有绘画天分,又常常给他讲解出自常州的画家恽南田。恽南田又名恽格,在明清之际独辟蹊径,开创出一路“没骨花鸟画”之画法,并创立了蔚为大观的“常州画派”。屠敬山最为推崇的是恽南田不为清廷所用的品行气节,他为海粟制定了一套摹习南田先生的学习计划,让刘海粟学习《南田诗抄》、《南田画跋》、《寿平尺牍》等,并借此告诫海粟,要想成为大画家,就必须先做一个大学问家,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经得起挫折与磨难。
(实习编辑:罗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