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昭宾
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仓库。
中方人员一行十余人在英国警察和仓库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拍卖行的仓库。
这里简直就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巨大宝库。各种价值不菲的艺术品像在超市里一样井然有序地分区储存,保安层层把守。中间的通道有一条传送带,搬运工人们从容地各就各位,按照编号和分类取货,没有一点忙乱。
运送中的货物都包装完好,存放在皮箱、木箱、金属箱里,也有的直接存放在玻璃柜里。库房的顶棚上是监视器和控制湿度、温度的设备和密密麻麻的管道。
两个中年工人正在把一幅带有包装的名画固定到架子上,其仔细、熟练程度和投入的神态倒像是箍桶匠。
一行人坐电梯到了地下室,走过长长的过道。两个穿蓝制服的工人拉开一扇巨大的不锈钢门。
穿蓝制服的工作人员给大家分发鞋套。一行人在门口套上鞋套,走进门,立刻被眼前的一切震惊了:里面是相互打通的三大间库房,面积足有五六百平方米之大。地上、架上、案上全部堆满了文物,其杂乱无章之状和楼上的井井有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各种各样的化石、陶器、瓷器、玉器、石器、金属器、漆器,还有一块巨大的残缺的石碑。有一些带着硬纸壳包装箱,有一些包在纸里,有一些就干脆零散地摆放着。几件丝绸织物居然像大块的抹布一样摊开在案上。很多文物一望便知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损坏。
目睹着这一切,在场的所有中国人俱感忧愤,心情异常沉重。司徒远和陈坦极力克制着自己激动的情绪。[NextPage]
韦斯特等英国警察见状,也不禁肃然无语。
沉默良久,文物局官员近乎自语地说道:“这些文物,足够开办一个相当规模的博物馆。”
江思瀚语气沉缓地说:“从它们的年代和空间范围来说,也足以举办一个中国历史的展览。”
伦敦。中国赴英工作小组临时住处。
司徒远、陈坦和江思瀚被安排住进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公寓里。已是深夜时分,不知什么时候,天下起了蒙蒙小雨。
司徒远和陈坦此刻正坐在客厅里专心致志地看着从韦斯特那儿带回来的材料。
江思瀚开门进来:“还不休息?你们刚来,应该倒倒时差。”
司徒远看看表:“哟,是不早了!陈坦,睡吧!”
陈坦:“我哪能睡得着。处长,你说,那么多的国宝他们是怎么弄出境的?”
司徒远:“他们连一吨多重的大石碑都能运到万里之外,还有什么东西不能走私出境的。”
陈坦:“如此看来,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很可能有着极为隐蔽而通畅的地下运输线。”
司徒远深以为然地点点头:“走私犯罪侦查局的报告说,陕西、湖北、河南、山东,甚至新疆、甘肃、西藏等地的文物,许多就是以广东沿海为中转站,流往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继而流向海外的。”
陈坦转向江思瀚:“我们就说那个大石碑吧,根本用不着劳你大驾,就连我都能一眼看出来那是咱们中国的。”
司徒远:“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还花了一千九百万的港币,从香港买回来一件文物捐给故宫博物院了。我们那边是一件一件地往回买,而这边却是一船一船地往外运,真是造孽。”
江思瀚忧悒地说:“这还不是最让人担忧的。真正的灾难是那些不法文物贩子,为了毁灭证据而对古墓和遗迹进行恶意破坏,不仅使被窃文物的鉴别和归还难乎其难,也失去了考古工作者复原古代文化的原始信息,而那些信息一旦损失就无法补救,即便是文物本身被追索回来,而那些信息却永远亡失殆尽。就连国外的一些有识之士都不无痛心地大声疾呼: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来保留下来的重点文物,将在几十年间遭到破坏,人类的宝贵财富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葬送,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司徒远和陈坦听了,脸上的表情异常沉重。
这时,门外有人敲门。
司徒远:“请进!”
江思瀚的助手于海波推门进来:“江老师,大使馆把我们托运的仪器送过来了,请您过去签收一下。”
江思瀚出去签字。
司徒远对陈坦:“不知道那些领我们去库房的英国警察,他们是什么感觉。”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