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太后与我:说不尽的慈禧

2012-03-30 11:38:04来源:文化中国网    作者: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知名度最高的女人,也是一位有智谋的女政治家。她在中国大清王朝的政坛上,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三次垂帘、两次训政。在长达48年之间,她立了同治、光绪、宣统三位皇帝。慈禧从当政到死亡,一直受到清廷上下的尊重。按清朝的制度,皇太后、皇后死后的谥号只有16个字,而慈禧死后竟然加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享受到22个与皇帝等同的美谥之词,可见她在大清帝国中的地位。她勤奋理政,在处理对外战争、对内动乱以及宫廷内部的斗争中,都显示出她的才干,令朝上朝下的人无不折服。用当代时尚的词语讲,慈禧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女强人。

  在为《太后与我》写序言时,笔者特意写了上面一段文字,一个王朝的覆灭,这是历史的必然,一个人的评价,则不是三言两语就轻易论定的事。清朝的覆灭,是在慈禧死后三年的事,把清朝的一切劣迹,都一股脑的算到慈禧身上,是否客观?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1840年被外强欺凌,1842年签订辱国条约时,慈禧还是个孩子,后来轻易地把“丧权辱国,卖国求荣”的帽子都扣在慈禧一个女人头上,是否公正?怎么评价慈禧,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关于慈禧宫闱中的秘事,1910年英国人巴克斯(即埃德蒙•巴恪思)和《泰晤士报》记者濮兰德合著的《慈禧外传》或《慈禧外纪》(又称《太后统治下的中国》)出版,该书向西方读者披露了慈禧大量鲜为人知的内幕,可以说是有关慈禧的一部性传记,出版后风靡一时,这是第一部慈禧秘史,但是其中的“景善日记”被专家们认定是伪造的。1911年相继在美国出版了清宫御前女官德龄的《清宫二年记》,在世界上又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书中大部清宫内幕,均被读者认可。

  2011年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了《太后与我》的繁体版本,又引起一阵轰动和争议。精典博维即将出版《太后与我》的节本。细读了这个译本,了解到《太后与我》本是英国人埃德蒙•巴恪思男爵于1944年辞世前写成的一部手稿,封尘了68年,至今才得以出版。媒体报道读者中,有人称赞《太后与我》是一部奇书,描写的晚清宫廷内外的事件、人物、历历在目,尤其慈禧的私密生活,以作者零距离的视角,写得真真切切;有人称其“描摹世态,见其炎凉”可与《金瓶梅》相媲美;有人称其“基本上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个人经历, 可作为信史;亦有人评价《太后与我》是以“回忆录所呈现的‘自传式’记忆,近乎狂想曲,充分显示个人记忆的随意性,甚至透露心理或生理上的病态。”有人指责《太后与我》是 “有计划、有步骤地伪造证据,欺世盗名”。究竟怎么评价《太后与我》这本书呢?

  《太后与我》作者,埃德蒙•巴恪思男爵,是一个英国人,他在中国生活了45年,他精通汉语、满语、蒙语,仪表超群、风度迷人、健谈诙谐,和蔼可亲,他自称是一位“同性恋”者,慈禧是他唯一的异性情人。他在北京,在紫禁城内,把所听到、看到、经历到的晚清社会,宫廷生活,用回忆录形式,书出了一部作品。尽管不是一部史书,其中地点、人物、时间、事件都与史实吻合,其中有些编造、虚构的人物、情节,也比较生动,因为他面对的是欧洲的读者,所以在写清代宫廷秘事的同时,也穿插了欧洲人所熟悉的西洋宫廷里的绯闻,更扩大了知识面,也迎合了欧洲读者的口味,所以《太后与我》一出版就风靡欧洲。

  《太后与我》作者,很有才华,又十分自信,流畅的文笔,把宫内外发生的事,都写得令人置信不疑。他写作时,总是以自我为核心,宫廷里的活动、接见外国使臣夫人、共同登船游览湖光山色,处理宫廷内外的大事。从另一个角度看,《太后与我》还有一定价值,因为他出入清宫六年,所到过的地方、所见到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在他七十多岁时,仅仅靠回忆,把以往的事情,梳理得一清二楚,没有惊人的记忆力是办不到的。没有娴熟的文学功底 也不会写得那么引人入胜。诚然文学和史实是有区别的,一些情节上的虚构、编造,与史实有些出入,也没有过多追究的必要。

  埃德蒙•巴恪思男爵,第一次面见慈禧的时间是1902年5月的一天,他说是慈禧从东陵回来不久,这个时间符合历史。 在《清实录》五十八册 记载:光绪二十八年三月,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拜谒东陵,至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裕陵、定陵、定东陵、惠陵及修建中的菩陀峪定东陵(慈禧陵),还去了朱华山端慧皇太子陵,回京后正是埃德蒙•巴恪思男爵所写的公历的5月。

  《太后与我》,写一个32岁的英俊异国青年,与一位69岁全权倾国的太后相爱,违背了正常规律,大多读者看了,认为太“荒唐”,不实际,不可能。历史上的慈禧,27岁寡居,她很注重保养身体,尤其注重美容术,尽然保持了美妙的容颜,正如83岁的乾隆皇帝,在外国使节马噶尔尼眼中,精神矍铄,如同60岁老人一般。1902年,慈禧身边有两位刚从法国回来的德龄、容龄姊妹,她们充当慈禧的御前女官,在侍奉慈禧太后沐浴时,亲眼见到了慈禧太后的胴体,肌体丰满,皮肤细嫩。德龄在著作中,夸赞慈禧60多岁的老妇人,竟然如同20岁的少女,简直是一位大美人。慈禧的美貌,在御前女官德龄著作里写道“太后当伊在妙龄时,真是一位丰姿绰约,明媚艳丽的少女,这是宫人中所时常称道的;就是伊在渐渐给年华所排挤,入于老境之后,也还依旧保留着好几分动人的姿色咧!”;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的著作里也写道:“太后全体各部,极为相称。面貌之佳,适与其柔荑之手,苗条之身,黑漆之发,相得而益彰。盖太后广额丰颐,明眸隆佳,眉目如画,樱口又适其鼻,下额极广阔,而并不带有一毫顽强态度。耳官平整,齿洁白如编贝。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予若不知其已臻六十九岁之大寿,平心揣之,当为一四十许之美妇人。太后精神焕发,神采照人。可知其平日居气养体之安适,决非常人所及。如以明珰满身,珠翠盈头,其一副纤丽庄严之姿态,真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者。”我们从慈禧的画像和照片上看,接近古稀之年的人,确是一位“美妇人”。完全可以想象,埃德蒙•巴恪思男爵与慈禧太后发生性爱,是可能的。[NextPage]

  慈禧的青春永驻的秘密在哪里呢?那位在慈禧身边生活了两年的御前女官德龄,1902年出版的《御香缥缈录》,在“太后的梳妆台”和“玉体横陈”两节文字中,描写了慈禧染发、吃珍珠粉、搽鸡蛋清、涂脂抹粉,吃人乳等护肤养颜方法,披露了慈禧保持了一个少女的容颜和体态的秘密。笔者对德龄所写慈禧喝人乳一节,渲染了人乳驻颜的神奇作用,感到有些虚假,认为德龄是出于“哗众取宠”而已。偏巧笔者在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清宫档案”时,无意中查阅到,宫中供给慈禧人乳的女子名单。慈禧果真喝人乳,所以能使容颜和肌肤永保少妇的风韵。德龄还写道,慈禧还让刚生完孩子奶水好的年轻女子,帯孩子住在深宫,有时不免孩子的啼哭声飞出宫墙,当时就曾传出慈禧有私生子的丑闻。另外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的1904年慈禧大幅染色照片上,可看出慈禧上了年纪,依然明眸秀眼,容貌娇媚,头饰珠翠,衣着华贵,一派十足的贵妇人。所以埃德蒙•巴恪思男爵在《太后与我》书中描写与慈禧太后的情爱,不是编造,而是真实的。

  慈禧的情人有:荣禄、安德海、李莲英和京剧名角等等。在“清宫轶闻”、“清朝野史大观”中都记载过,安德海与太后有染,当小安子私自出宫,招摇过市时,惹恼了山东巡抚丁宝桢,他奏请朝廷,得旨后,将安德海就地正法,暴尸三日,揭露了安德海是假太监。后来在皇家的《宫中则例》中,确实把安德海太监私自出宫作为事例,用来约束太监的行为。在埃德蒙•巴恪思男爵,《太后与我》中,以第一人称,把慈禧的情人们,都写得出神入化,把那些人与慈禧之间的私情,也写得丝丝入扣。

  慈禧一生,是一个不幸的女人,27岁死了丈夫,40岁又死了儿子,失去了男欢女爱,她不愿受“三纲五常”的约束,也不甘心于“守身如玉”,所以在政务之余,寻求些情感的寄托,也属正常。同样的大清帝国,皇帝可以有众多的妃嫔女子相伴,堂堂的康熙大帝,入住陵墓中的后妃女子就有55位,这一切是天经地义的合理,无人非议。而清初的孝庄皇后、清末的慈禧太后,因为它们是女人,又是参政的女强人,所以那些维护封建礼制的人,竭尽全力,把她们感情生活的“逾越”,视为对封建礼制的叛逆,横加评论她们为“妖后”、“艳后”,歪曲了她们的人品,抹杀了她们治国图强的才干,委实是不公正的。

  埃德蒙•巴恪思男爵,终生未娶,热衷于“同性恋”,所以他把中外宫廷以及权贵和市井中的“同性恋”写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清代一些官居要职的亲王虐待伶人的劣迹,写得更加入木三分,很令人信服。

  《太后与我》在一些清宫重大事件中,也有添加部分。譬如:处死光绪珍妃一事,尽管史料上种种说法不一,焦点是谁推珍妃下井。而《太后与我》中所写,慈禧太后对埃德蒙•巴恪思男爵说:珍妃骂她是娼妓,实在难以忍受,才让太监推珍妃下井的。这种把家事、国事混淆一起才处死珍妃,是与事理相悖的。珍妃是知书达理有教养人家的女子,不会在众人面前指责婆婆慈禧是娼妓,所以慈禧对埃德蒙•巴恪思男爵讲的这段话,不可信。但珍妃请求留下,让光绪皇帝应对时局这一点,是与众多著录一致的。

  《太后与我》在“被玷污的陵墓”一节,把东陵盗案的前前后后都写出来,面对十多座陵寝,许多人物,不同的场面,都记载清楚,是难能可贵的。

  埃德蒙•巴恪思男爵写东陵盗案所见:“我们匆忙向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躺在我们眼前的,是统治中国近五十年的伟大的女君主,我的高雅的女主人。她曾给予我无比的恩宠,埃塞克斯、波特金和费尔森都会羡慕。她乌黑闪亮的头发骇人地散乱着;面孔扭曲惨白,但是仍可辨认出熟悉的特征,和我二十年之前最后一次见到她一样,当时她穿着寿袍;她的嘴大张着,形成恐怖的笑容;眼睛半睁,蒙着浅黄的翳;胸口是无数可怕的黑点;身体扭曲;皮肤成了皮革或羊皮纸的颜色。左腹的颜色与身体其他部分不同,可能是受到袁(袁世凯)的致命枪击之后,内部出血。”又写:“墓室里洗劫一空。所有她所喜爱的古玩、摆设,包括她特别钟爱的著名的翡翠白菜(现在属于宋美龄),无一幸免。”

  埃德蒙•巴恪思男爵写的“被玷污的陵墓”一节,是写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盗陵之后,溥仪在天津委派皇室载泽、耆龄、溥伒、宝熙及陈毅等人会同国府要员共赴东陵调查,并进行安葬的事。尽管档案和笔记中所记载,这一行人中,没有埃德蒙•巴恪思男爵,可是他所写的情景,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尽管在一些细节上与实际有些出入,但也不妨大雅。如果读者相信了埃德蒙•巴恪思男爵的叙述,就连慈禧棺内那个“翡翠白菜”,也有了下落。他说“孙殿英送给宋美龄的那件‘翡翠白菜’,正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展出。读者可能会信以为真。实际那件“翡翠白菜”是原北京故宫永和宫的陈设,是光绪皇帝瑾妃入宫时,娘家陪送的珍贵物品;而慈禧棺中的那件“翡翠白菜”,不仅白帮、绿叶,除了顶端停落两个碧绿的蝈蝈之外,还在白菜上落着一对黄色的马蜂。这在雕工中,尽显了雕玉艺人“选材”、“巧作”的高超技艺,是与台湾故宫展出的“翡翠白菜”不同的。

  《太后与我》,是一本可读的小说,可作为晚清社会、晚清历史研究的旁证资料。不能因为《太后与我》描写了慈禧的感情一面,是对慈禧的亵渎,其中一条主线,慈禧一直是机智、敏锐、果断地把持朝政。关于慈禧一生的评价,要和其他历史人物一样,要一分为二,功过分明,因为她毕竟是掌握中华大国命运48年的一位政治家,尤其是一位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女强人。

  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原副主任

  文博研究员 于善浦

  2011年12月12日

  于善浦,著名清史专家、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原副主任、文博研究员。1932年重阳节出生在辽宁省西丰县,曾就师于唐兰、沈从文先生。曾参与慈禧的开棺检验,亲自丈量过慈禧的遗体。出版有《清东陵大观》、《珍妃》、《光绪皇帝的珍妃》、《乾隆慈禧陵盗案真相》、《上海福寿园中的海外名人》(1~4集)、《东陵盗宝记》、《清代帝后的归宿》等作品。

  图书信息:

  书名:《太后与我》

  作者:【英】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

  译者:王笑歌

  出品: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埃蒙德•特拉内•巴恪思爵士(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1873年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里士满(Richmond),祖上是曾经显赫的奎克(Quaker)家族,后就读牛津大学。 1898年,巴恪思来到北京,由于精通汉语、蒙古语和满语。1903年,满清政府擢升他为京师大学堂(后来成为北京大学)法律和文学教授;一年后成为英国外务处专员。1913至1922年之间,巴恪思把大量珍贵的中文印刷书以及部分卷轴和手稿,都捐献给牛津大学博多莱安(Bodleian)图书馆。巴恪思1944年1月辞世于北京,在临终前一年,他完成了自传体著作《太后与我》。在书中,巴恪思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录了他在清朝末年寓居中国的生活。巴恪思身故后,《太后与我》的手稿由其友人贺普利(R. Hoeppli)医生转交给牛津大学博多莱安图书馆保存至今。

  译者介绍:

  王笑歌:女,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专业硕士。翻译、小说家。

  主要翻译作品:

  《聚焦:决定你公司的未来》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迪士尼电影英语系列》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太后与我》 北京精典博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主要小说作品:

  《爱是一场奢华之旅》 文化艺术出版社

  《庭外和解》 《上海文学》杂志

  (实习编辑:岳金晓)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