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严肃文学的守望者

2011-05-04 10:58:2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死囚牢里的陪号》,徐剑铭著,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年3月第一版,38.00元

  徐剑铭的新作《死囚牢里的陪号》出版了,我很振奋。徐剑铭是我们陕西的作家,几十年笔耕不辍,创作了千万字的作品。这次,在当前中国文学不景气、边缘化的情况下,徐剑铭创作出这样一部厚重之作,是中国文学的光荣,是陕西作家的骄傲!

    《死囚牢里的陪号》是一部监狱题材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死刑犯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根据徐剑铭自己因错案被捕入狱时的所见所闻改写,基本保持了原貌,很真实。死刑犯的狱中生活,死刑犯临刑前的种种表现,等等,它为我们展现了为层层幕幔所遮掩的那人类最为凄凉的一面。

    徐剑铭的这部书有深度,他把对社会,对时代的看法都写了出来。在这部书里,徐剑铭也没有一味地将个人的冷暖放到书中,而是更多地怀着佛家的宽容的心、感恩的心,感念生活为他提供的这一机遇,这也就从个人的小说中走了出去,把小我变成了大我,这样的作品具有文学的意义,具有时代的意义。

    严肃文学往往通过文字来表达对人性的认知,令读者读后涤荡心灵,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其思想影响深远。

    然而,当前中国的小说艺术却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是文学边缘化带来的,一是中国的小说艺术从五四以后,就一直没有空间让它充分地发展。五四后,接着就是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由于当时紧迫的时局,小说的艺术性就转弱了。后来解放区的小说虽然也出了一些名作,但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建国以后十七年的小说实际上有些急功近利,当时最好的小说家是陕西的柳青。柳青是十七年中国小说的代表人物。文革结束以后,文学发展呈现良好的势头,长篇小说的创作又回到了以故事为基础。但在此以后,有些作家又变得飘浮起来,文学变得花哨起来,这都背离了严肃文学的初衷。

    上世纪九十年代,“陕军东征”这一文化现象震动了中国文坛,我的《最后一个匈奴》也成为发起“陕军东征”的代表之一,应该说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小说的高度,但后来又降了下来,以后又出现了不少作品。每一朵鲜花都有开放的权力,至于这个鲜花开得艳丽与否,大与小,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为啥出现这种文学现象?这是对我们当时小说领域那种空泛写作的一种反对和咆哮。

    而今我又看到了一部好书——《死囚牢里的陪号》,看到了徐剑铭在坚守严肃文学方面的努力。中国文学的“大厦”就靠这些人在这里支撑,这些人把自己当祭品一样,为文学牺牲。像徐剑铭到了这个年龄,也子孙满堂,还在里面这样写作,这样玩命,从大的意义上讲是为文学,为社会;从小的意义上讲,实际上是一种自我道德的完成,我爱了一辈子文学,我要尽我最后一把老命,还要把我的最重要的作品写出来,我觉得他是这样的心态,他希望中国文学能有好的发展。

    文化人,实际上很弱势,他们没有能力承担太大的责任,也无法改变中国死囚犯的境况,所以《死囚牢里的陪号》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它的意义在哪里呢?它的意义就在于徐剑铭有过这段经历,而社会上可能大部分人都没有这个经历,用徐剑铭自己的话说,“我很慷慨地把我这段经历拿出来与社会共享”,我想这就是它的意义。

  (实习编辑:刘彬)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