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作《易中天中华史》的同时,易中天日前又出版了摄影插图珍藏版《读唐诗》。易中天表示,这是他首部品读古诗的作品,可以看作审美教育的教材。
易中天:本书可以看作审美教育的教材
诗人都是天生的摄影家。易中天用现代化演绎方式,摄影家视角,风格浓郁的易氏文字,解读心目中56首极品唐诗里的诗情画意。
易中天表示,《读唐诗》的选诗标准只有两个字:唯美。“这本《读唐诗》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教学参考书。因此,选诗全凭主观,读诗全凭体会,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求全责备,更不考虑所谓公允,唯一的标准是审美。没错,本书可以看作审美教育的教材。”
易中天表示书中入选唐诗,数量最多的是七言绝句。“七绝最便于阅读和背诵。五绝短了点,五律和七绝就已嫌长,尽管五律是当时最为通行的体裁。我们的目的不是文学史的普及,就不能考虑诗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否能够配图甚至都重要的多。”
他认为:“审美教育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不仅仅是小孩的事,年轻人的事,应该是全民的事。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极大的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在这一方面,希望这本摄影插图珍藏版的读唐诗,能够起到一点小小的作用,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易中天,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李华,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多次举办摄影展。
易中天:中华传统文化要想传承和传播就必须现代化
该书共分为春晓、秋思、山梦、江野、边塞五辑,每一辑所选的唐诗,情绪愈渐浓厚。正文搭配的76幅李华的摄影作品,情绪也随之跌宕,由江南的娇俏、莺歌燕舞,到浓郁的秋思,一直到萧肃的茫茫大漠、塞外星光。
易中天表示:“用摄影作品作为配图也许不算什么创意。但我一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要想传承和传播就必须现代化,相关图书也应该有现代感和设计感,因此摄影反倒可能比绘画效果更好。”
易中天用摄影家的视角,浓郁且精准老辣的文字,逐字逐句,剖析诗里的笔法、格律、故事、画面感,及它成为经典好诗的原因。
此外,该书后附有详尽的唐诗基本知识:诗体、格律、绝句、律诗、五言、七言、平仄、平上去入、粘对、押韵、对仗,初学者所需的知识无所不包。
《读唐诗》(摄影插图珍藏版)
定价:88.00
基本信息
作者:易中天 著 李华/摄影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2
ISBN978-7-5321-6954-2
内容简介
诗,不需要讲道理。能想象出那画面,就好。
学者易中天,2019最新力作《读唐诗》,用现代化演绎方式,摄影家视角,风格浓郁的易氏文字,解读心目中56首极品唐诗里的诗情画意。全书共分为春晓、秋思、山梦、江野、边塞五辑,每一辑所选的唐诗,情绪愈渐浓厚。同样的,正文搭配的摄影作品,情绪也随之跌宕,由江南的娇俏、莺歌燕舞,到浓郁的秋思,到萧肃的茫茫大漠、塞外星光。
书后附有详尽的唐诗基本知识:诗体、格律、绝句、律诗、五言、七言、平仄、平上去入、粘对、押韵、对仗,初学者所需的知识无所不包。
摄影插图珍藏版,谈意境、讲故事、品格律,教会你赏析数万首唐诗的基本技法。任意徜徉于唐诗的绚丽世界,易中天《读唐诗》是一种捷径。
编辑推荐
诗人都是天生的摄影家。每首好诗,都是幅意境绝美、韵味十足的画卷。能够想象出那画面,就读懂了唐诗。
学者易中天,甄选了56首心目中的极品唐诗,韵律美、意境美,且用字不可替代。用浓郁且精准老辣的文字,逐字逐句,剖析诗里的笔法、格律、故事、画面感,及它成为经典好诗的原因。
这56首诗,有耳熟能详的,也有不为常人所熟悉的。有纵向对比,如果诗人在某一历史事件之前或之后提笔,将会怎么炼字?也有横向赏析,同一题材,究竟李略胜一筹,还是杜让人耳目一新?
唐诗浩瀚,或清新自然,或恬淡闲适,或沉郁悲凉,或雄浑开阔,按其情绪饱满程度,书中划分为春晓、秋思、山梦、江野、边塞五辑。
收有76幅摄影师李华的摄影图片,与内文一一搭配享用。
附录《唐诗基本知识》9篇,初学者所需的知识无所不包。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年出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
李华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2001年,创作摄影小说《茅人河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制成视频节目播出。
2008年,在平遥国际摄影节举办《新疆之恋》个展并获奖。
多次举办摄影展,现已出版《新疆之恋·李华摄影作品集》(中国摄影出版社)。
目录
序 曲 〇 何处春江无月明
第一辑 〇 春晓
第二辑 〇 秋思
第三辑 〇 山梦
第四辑 〇 江野
第五辑 〇 边塞
附 录 〇 唐诗基本知识
后 记
后记
奉献给诸位的这本《读唐诗》不是教科书,也不是教学参考书。因此,选诗全凭主观,读诗全凭体会,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求全责备,更不考虑所谓公允,唯一的标准是审美。
没错,本书可以看作审美教育的教材。
由于这个原因,入选唐诗数量最多的是七言绝句,因为七绝最便于阅读和背诵。五绝短了点,五律和七律就已嫌长,尽管五律是当时最为通行的体裁。我们的目的不是文学史的普及,就不能考虑诗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否能够配图甚至都重要得多。
用摄影作品作为配图也许不算什么创意。但我一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要想传承和传播就必须现代化,相关图书也应该有现代感和设计感,因此摄影反倒可能比绘画效果更好。
总之,本书有种种尝试。
好不好呢?
欢迎批评!
另外,本书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唐诗鉴赏辞典》和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评鉴》,特此鸣谢!
易中天
重阳席上赋白菊 ○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菊花 ○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也是菊花诗,却风格迥异。
白居易的风趣。他说,满园的菊花金黄金黄,只有当中一小丛雪白如霜。这就好比老人白发苍苍,却走进了年轻人的欢场。
郁金黄,是金桂的别名。
把菊花说成花菊,则是出于格律的需要。
总之,白居易这诗的调子是诙谐欢快的。
黄巢则不一样。在他眼里,菊花是战士。而且,当这些战士在长安城出现时,二月春风中争奇斗艳的那些花儿,无论是红得发紫还是洁白如雪,全都早就凋零飘落风光不再。只有菊花,披着黄金盔甲列成军阵,让浓郁的香气浸透全城,直冲霄汉。
这是何等的气派!
现在已经无法知道黄巢当时是怎么想的。按照某种流传甚广的说法,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只不过到帝都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之普普通通读书人,而且名落孙山。那时他就能想到秋后算账,扬言“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未必可靠。尽管后来黄巢作为唐末起义军的领袖,确实是坐着金色马车进入长安的,身后浩浩荡荡数十万大军威武雄壮的阵容,也让黄金之甲满城尽带。
不过这证明不了什么,除非这诗是起兵以后写的。
那就还是用纯粹艺术的眼光来看为好。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又叫七绝。七绝一般押平声韵,这首诗押的却是仄声,而且是入声。入声字的特点是声调短促。短促,读起来就铿锵有力,就凌厉激越,就斩钉截铁,甚至有一种不由分说的气势。这很符合作者的反叛精神和王霸之气。
也许正因为此,诗中“待到”的日子不是重阳那天,而是之前的九月八,尽管写成“九月九”也照样可以押仄声韵,比如:
待到秋来九月九,我花开后百花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钮。
当然,如果觉得不够过瘾,又不在乎全用上声,也可以用甲胄的胄代替钮扣的钮,变成这样:
待到秋来九月九,我花开后百花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胄。
大家觉得怎么样呢?
显然不如原作。
实际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前一句还像轻松自如地脱口而出,后一句可就有如平地响雷,惊心动魄了。尤其是那“杀”字,可谓石破天惊,尽管其本意只是凋零。
第三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更是写得十分饱满。过去文人笔下孤傲淡雅的菊花不再是暗香袭人,而是摆成了冲天香阵。那强弓劲弩般极具穿透力的香气在长安城内弥漫,透过城墙直上九霄。这是战士才有的力量。也难怪放眼望去,竟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个“透”字,岂非神来之笔?
如此气度,又岂非前无古人?
甚至可以说,这是晚钟,也是绝唱。
(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