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断舍离整理术创始人山下英子提出的“断舍离”理念进入中国,2014年,“断舍离”一词成为年度热词,改变了千万人的生活。3年后,山下英子将家庭断舍离带到中国。记者从果麦文化获悉,该公司和天津人民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家庭断舍离》日前问世。山下英子表示:家庭断舍离带来的不止是居室的清爽,更是关系的融洽。
《家庭断舍离》、[日]山下英子著,曹曼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山下英子以真实案例揭开让家人扔东西的秘密
《家庭断舍离》是山下英子与母亲三年“家庭战争”的经验总结。推崇“断舍离”的山下英子,从小就与喜欢囤积物品的母亲关系紧张。一个想不断扔,一个想随时留,为一件物品的“扔”与“不扔”,母女两人经常吵得天翻地覆。母女分开居住三十年后,山下英子不得不重新母亲一起居住。
山下英子通过亲身经历和其他家庭案例,和大家一起面对如下烦恼:“东西多得装不下的家”和“有囤东西癖好的父母”。
作者山下英子是颠覆百万人生活方式的、史上最强人生整理概念“断舍离”创始人,著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她生于东京,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悟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提倡以此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她的主要著作有《断舍离》、《断舍离(心灵篇)》和《自在力》等。新书《家庭断舍离》以断舍离理论为基础,揭开让家人扔东西的秘密,介绍通过整理收纳让家庭变得幸福的哲学。
原生家庭的影响让子女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
和山下英子前几本不同,《家庭断舍离》着重的是“家庭”。
在书中,山下英子分析了父母囤积东西的原因。一是父母过往的经历决定的。父母那一代经历了严重的物质不足时代。他们只是怕了:“再也不想过什么都没有的紧巴巴的生活了。东西到自己手上就绝对不能扔。”二是父母对“现在”的定义有问题,父母的“现在”,与子女的 “现在”存在很大的偏差。这种偏差是阻碍两代人交流的厚重壁垒。
山下英子分析了我们那么热衷去帮父母扔东西的原因,以及罪恶的潜意识。山下英子还是以自己和母亲为例,看到了在用断舍离和母亲争夺控制权的自己,忽然认识到:自己和价值观截然相反的母亲居然很像。这一认识让山下英子开始考虑原生家庭到底是如何影响子女,又是如何根深蒂固的,以及这种影响会反过来怎么作用于父母。
当我们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强者,当父母老去,孩子就会变成强者。小时候被父母掌控的孩子,长大后也容易用同样的方式对待父母。不过这种潜意识隐藏得很深,很多人终其一生也看不到自己的潜意识。山下英子说:“正因为我们看不到自己的潜意识,我们才会把父母当作‘完全无法理喻的存在’。如果一边拒绝沟通,一边全力以赴为对方好,只能落得两败俱伤。”
山下英子表示,当我们对父母和自己都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才能放弃干涉,建立以包容、尊重为核心的新关系。能否意识到自己对父母行使的权力,成了能否正确进行亲离的第一道关卡。
家庭断舍离带来的不止是居室的清爽,更是关系的融洽
为清理掉父母家堆得像小山一样的东西, 山下英子为读者支招。山下英子称断舍离是自己享受做的事情,所以首先要杜绝对父母说“收拾一下”、“扔了吧”。断舍离不欢迎一切形式的“命令”。人是不会因为受到责备而真心改变的。
所以断舍离中有一条铁律: “断舍离实为个人乐趣,它并不能用语言讲清楚,也不能用道理说明白。”
山下英子表示,断舍离不仅仅是关于物品的整理技巧,更是让当事人从内心开始改变的行为疗法。它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修行 (也称动禅),是通过行动才能获得的愉悦感受。这种感受本身就包含了很强的说服力,能够自发向周围传播。
要想让父母开始断舍离,首先要自己践行并且充分领略到其中的愉悦,山下英子表示这一步非常关键。如果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无论这个“别人”是父母还是其他任何人,都不会接受。
(实习编辑:王怡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