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载自“有狐”微信公号
编者按:据调查记者@王志安微博8月16日称,四川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的来自凉山州越西县的孩子全部被带回家。视频中阿杰被强迫按手印,哭成泪人。此前,一段讲述“格斗孤儿”的视频曾在网络引发热议。随着媒体大幅报道、网络热议,事情持续发酵,四川成都警方介入,调查俱乐部对孤儿们收养的合法性;之后,凉山的教育部门要求孤儿们回到老家,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
格斗少年阿杰近日在成都被亲属强制领回,新京报视频显示,阿杰哭成泪人,且是被强行按了手印。就此,被贴上所谓“格斗孤儿”标签的一帮凉山少年重回贫困的大山,他们一度很有希望的城市之路暂时中断。他们回到了人生的起点,但这个事件的沉重思考仍在争议中碰撞。
图片来源@王志安微博
坦率地讲,这个结局是最差的结局,一些自以为正义的人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这件事的走向,显现了保守思维对社会创新的又一次胜利,但这种虚妄的胜利却演变为这些少年人不得不吞咽的苦果。这不是悲情的告白,一些执迷不悟的围观者有必要了解这个判断的依据。
恩波武校是正式注册的机构,招收的这些贫困少年,不是拐卖,都是本人以及家长自愿送去,他们培训这些少年,进行有限度的商演——整个运作模式既非慈善,也非纯粹商业,而是一种社会企业的标准做法。如果对社会企业的概念稍作了解,就不会在所谓“格斗孤儿”这件事上有极端化思维。
很多人不知道或不清楚社会企业,但说到街道办的残疾人工厂可能就明白,这是最普通意义上的社会企业。而到了今天,社会企业在养老助残、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上有了许多创新,比如由招收唐氏综合症患者(俗称喜儿)所办的咖啡店,由盲人创办的“黑暗中的对话”。
即使在我国,社会企业早已经不限于解决残障人士的就业需求,早就成为解决各式各样社会问题的理想方式,而且始终有创新。这些企业从不讳言商业利益,如果只是投入而没有盈利,就无法维持,所以社会企业是对商业形态的合理使用,不存在违法或不道德的方面。
图片来源@王志安微博
格斗孤儿一事刚出来,很多人纠结于它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慈善与商业形式间感觉别扭。这些都是没有理解恩波学校的社会企业性质,加之对社会企业认识不多,从而陷入了“要么遣返他们以合法度”“要么留下来虽违法但符合常理”的左右互博当中。
当初凉山一些尝试用新办法解决贫困儿童出路问题的官员,现如今碍于形势,早已经不能出面解释初衷。恩波学校被贴上商业恶魔的形象加以鞭笞,更难发声。但如果结合体校训练与职校等更容易理解的概念,本应该对恩波学校这一创新的社会企业有更多体谅与认同。
考虑到适龄少年义务教育的问题,恩波学校只要在文化课上再做完善即可。但恩波不是没这个想法,而是被当地学校拒绝。换句话说,恩波的社会企业创新并未被广泛理解、接纳,错的不是恩波,而是保守的现实。这种状况下,更要思考这种创新的意义,以及夭折的影响。
很多不理解的人一开始就用“格斗孤儿”的标签,将恩波学校、当地政府、少年们合作的创新行为给负面评价了。其次,陷入了未成年人探索的合法性恐慌中不能自拔,以为必须打回原籍、重回老路才是正确。最终,不仅妖魔化了恩波学校,还断送了本就脆弱的社会企业创新尝试。
图片来源@王志安微博
凉山有着迫切的脱贫扶贫任务,当地也在法律框架内探索切合实际的扶贫创新,并且愿意和社会力量合力探讨新的可能。恩波学校就是政府与社会携手,依据社会企业的规律多方摸索出路的方式。很可惜,在舆论重压下,他们得不到理解与赞许,只能被迫退缩到安全的壳中。
现在好了,凉山少年们含泪别离一个本属于他们的社会企业,被从他们亲手打造的希望中剥离出去,强迫签字画押,被收回选择权,回到陈旧的人生轨迹中。稍有同理心的,就能从强行按下的平静中读懂惊心动魄。这时候,仍赞成遣返,听不到少年哭声,真是心硬如铁。
最后再重申,恩波施行的是社会企业模式,是合法的、自谋生路的公益类型,而不是靠施舍、单方面分配财富才能维持的慈善。恩波学校不是商业,但作为社会企业来讲必须有盈利才好维持,否则仅凭美好愿望只能落得残酷下场。那种纯而又纯的慈善思维,保守而不自知,才是凉山少年的“敌人”。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