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申树斌德国归来》
艺 术 家:申树斌
策 展 人:宋新郁
开幕酒会:2016年11月05日下午14:30-17:30
展览时间:2016年11月06日-11月30日,周一至周六10-19点
展览地点:亮马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西街,(中欧宾馆院内,院内有停车场;地铁10号线亮马桥站,东南出口,亮马河南岸往东500米路南,亮马花卉市场斜对面)
前言
2005年,我在北京798艺术区附近的环铁艺术城租了工作室,工作室在京郊的环形铁道内,周围绿树环绕,草地上蝶飞蜂舞,特别是在进入艺术城笔直干净的大路两旁摇曳着两排秀美的柳树,每逢春天淡紫色的二月兰铺的满地都是香气,营造出艺术城独有的艺术气息。在工作室里创作,幸福感油然而生,欣然以为找到艺术的圣地。然而,在水泥柱子和建筑机器如火如荼吞噬土地的城市里,艺术区的命运也和城市连在一起,凶猛的机器如野兽般开进艺术区,挖掉草坪,砍倒几十年的大树,绿地变成人们娱乐的马球场,这些城市化进程中的威胁和压抑感索绕在每个艺术家的心里,有种痛感,然而现实中的大部分人已经适应这种痛,甚至不再感觉那是痛,麻木、茫然、困惑、无奈已然成为社会的病。
这种痛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伺机寻找出口。我的《迷失者》系列作品正是试图寻找那个出口所做的尝试,那里有麻木空洞无助的现代都市的“人”,也有关于历史、关于现实、关于文化的质疑和追问,主角正是如“我”一般的迷失在都市里的都市人,慢慢我发现,周围的世界里有很多和“我”一样的人,也是都市建设的现场参与者,作品的主角其实在画外。于是创作了《天工开物》系列。
《天工开物》系列作品,以景观的形式呈现出一幅精致美好的场景,传统的中国山水成为事件发生的现场,每个场景中都残留着人类对自然破坏的记忆,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机器如同人类的一只异形的大手,在大地上处处留下难以复原的印记,甚至是毁灭性的,这种毁灭性对于自然和人类自身都是一样的。在现代便捷的生活背后其实隐藏着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看似平和的世界背后是人类的贪婪。我的作品以“景观”的方式呈现,正是以他者的眼光审视自我的行为,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冷漠和旁观者的态度,人类的迷失状态表现为面对外部刺激时表现出的独立判断能力的丧失。
“景观”的另一层含义,我试图以一个桌面作为社会的大舞台。浓缩的社会景观便于我们冷静的审视、评价、反思社会问题,这样的反思是艺术的主要社会价值。它警醒我们去反思自己的行为。当观者面对一件作品时,最初的印象是青绿山水,这些传统的山水画被描绘为现实的场景,符号化的山水不仅仅是一山一水,中间包含了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学的态度。画面中一台台机器,犹如魔兽般张牙舞爪地在山水间贪婪的汲取营养,现代工业的成果正是建立在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基础之上。
通过观赏小景观,人可以窥视社会发生的一切,以造物主的视角,以他者的身份,以审视的眼光,把自己置身于纷杂的世界之外,重新面对周遭发生的一切,自身也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图像与现实世界之间产生内在的关联,但与三维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差异,引导我们联想到的不仅仅是某个场景或某个事件本身,而是背后的故事。关于环境、关于人的创造力、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联想,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线索。每个场景,犹如舞台剧正在上演,剧中的主角正是观者自己,不同的观看者可以为画面赋予自己的涵义。创作者只是“景观”的构筑者,观者才是艺术品最后的完成者。艺术品的可参与性扩大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不同的观赏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
作品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冲突。社会工业化进程中,人作为主宰,对自然和人自身产生了深层影响,显示社会犹如一个魔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魔幻的喜剧,冲突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这些冲突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我的“天工开物”系列作品表达的正是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冲突。当然这些冲突隐藏在干净漂亮的画面背后,甚至会让人感觉到青绿山水和机器如此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但这种美的背后,人作为事件的主体应该反观自身,去寻找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改造世界。
当然艺术是一种理想!
——申树斌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