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因事先反复被人提醒这部电影在赚人眼泪方面的杀伤力而做足了思想准备,但当那些惨烈的死状撞击眼球的时候,我还是感到了喉头的一丝哽咽,以至于我有点害怕我会被下一个更加悲壮的牺牲彻底击垮,这样的来自电影的震撼好久没体味到了。《十月围城》的残酷之处在于这是一部以死亡为卖点的电影,可视为另一种形态的《死神来了》。
《十月围城》有一个显得有点诡异的假定性,那就是本应是个秘密行动的孙文赴港一定要闹到满城风雨,而且从上岸到离港一定要持续一个小时,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规定主要角色的死亡结局而设定的,这里被放大的是死亡的方式,被忽略掉的是死亡的意义。每一个死亡都很拉风,而最终想起来这一切渲染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让观众忘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这些牺牲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当然无谓的牺牲也可以带来悲剧的力量甚至是更深层次的思辨,但《十月围城》没有提供这样的主题升华空间。影片结束时的字幕,列举了刺杀事件后革命党策划的一系列起义,直至最后的辛亥革命,这是要为了给这些人的牺牲一个意义上的判定,但这毫无说服力。尽管喊了很多的口号,但这种人为斧凿痕迹过重的荒唐假定所造成的技术性失误,还是让《十月围城》在本质上沦为肤浅的闯关游戏。
尽管陈可辛一再地在各种场合和言论中与香港电影撇清关系,但《十月围城》终究还是脱不掉香港江湖电影的各种痕迹,虽然有一个大的革命背景,但参与到保护行动里的人也只有王学圻、梁家辉、王柏杰扮演的三个人物带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其他人不是被蛊惑就是出于忠义或报恩心理而慷慨赴死的,这与《江湖情》、《英雄本色》等老式港产黑帮动作片义薄云天的主题是一脉相承的,当然这也为目前中国电影注入了久违的血性和豪情。事实上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也确实得到了三合会、洪门等江湖组织的大力协助,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更具观赏性的有组织的帮会行为被代之以一名儒商人格魅力的感召,王学圻已经尽量赋予了这个人物以性格层次和爆发力了,但李玉堂一呼百应的号召力还是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也可以说《十月围城》在获得了更多的资金保障和市场规模的同时也付出了损失观赏性的代价,香港侠义电影中的那种癫狂和嗜血已被消解殆尽。
所有的这一切注定了《十月围城》中的所谓英雄豪情也只能成为炮灰式的技术性煽情,这也是陈可辛自己退居幕后而让陈德森来执导该片的原因,因为一个单纯的爆米花式的催泪动作大片显然不足以激发他的创作热望。陈德森是一个擅于营造令人窒息的节奏氛围的导演,有人说这电影中的打斗时间过长了,我倒不这样认为,这主要是影片的结构问题,本片以半场为界的文武戏过于泾渭分明。另外想一想从前人们对传统武侠电影中长达十数分钟的最后决战的期待和津津乐道,就知道现在的观众对动作电影的要求了,高节奏高对抗的酷炫风格才是王道,黎明天梯决战一场戏,虽然造型有点雷,以至于引发了笑场,但不得不说这一场戏在技术环节上做得很出色,包括用声效贯穿的室内外对切,还有陈光荣的配乐,都让这场戏的震撼力达到了极致。
对李宇春和巴特尔这样的流行偶像的挖掘利用从另一方面体现了陈可辛在迎合内地观众口味上的游刃有余,出乎我意料的是,巴特尔演的出奇的好,他的死施放了影片第一个催泪弹。李宇春一直在很努力地演,可眦眉瞪眼的有点用力过猛了,但对于广大的玉米来说,这样的处子秀也足够惊喜了。和李宇春演得同样卖力的是谢霆锋,他死的那一场我真有点不忍心看了,这个过程要是再多渲染一点可能我的眼泪真就下来了。
拍群像戏最重要的是要赋予每个人鲜明的个性,《十月围城》中身价最高的演员是甄子丹,但最能压得住阵的还是王学圻和胡军。以前在内地演员与香港演员合作时总是显得状态游离,但到了《十月围城》,内地方法派演员的演技优势已经成为保证影片整体素质的重要一环,这背后阐释的实际上是影片形态和观众诉求的变化。很多香港电影人还在天真地以为内地观众实际上是喜欢那些纯港味电影的,其实这很一厢情愿,陈可辛早就参透了这一点,包括众多的港片粉丝对港味的留恋,也只是叶公好龙式的自我陶醉而已。[NextPage]
网眼看
应和三枪配套观看
首先,十月围城是一部电影,也是个真正的大片,这话是相对于三枪来说的。和三枪拼命想让你笑相反,它拼命的想让你哭。两者在刻意为之的程度上不相上下,事实也证明,我的哭点和笑点一样的低。
虽然它花了那么多钱,武打场面还算high,音乐也不错,鼓敲得我心慌慌,可结局太惨兮兮了。嗯,我若是影院经理,可能会把此片和三枪的票配套卖吧。看完革命党,看二人转,最后看段歌舞表演全国人民大联欢一起吃油泼面。
《十月围城》的野心
《十月围城》是一部有野心的电影,它的野心不仅仅在于获取尽可能高的票房,也在于俘获尽可能高的口碑。今年的贺岁档角逐比往年要更为激烈,《风云2》、《刺陵》、《三枪》等等等等,哪一个都不是善类。《十月围城》要想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上争到票房还有口碑,光有野心显然是不行的。
不过完全不用为这部电影担心,因为陈可辛和陈德森深知什么样的剧情会让人揪心,也深知什么样的桥段能煽动人心。革命者取义成仁,民间不知名的义士舍身报国。当一部电影有了民族、国家这样的情怀在里面时,要打动人心就变得相对容易。
陈德森说《十月围城》是香港电影界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合作,影片的成功与否关系香港电影工业未来。而在监制陈可辛那里,这部电影更是“人人”的开山之作,只能成功不许失败。诸多幕后我们看不到的努力才成就了这样一部《十月围城》。
(实习编辑:罗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