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靠什么从文学米仓酿出影视美酒

2024-06-24 15:13:07来源:文汇报    作者:许旸

   
前不久大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开播之前,曾面临“散文影视化会不会翻车”的担忧质疑声;带火多个地标的爆款剧《繁花》,在原著基础上究竟做对了怎样的加减法……

  前不久大热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开播之前,曾面临“散文影视化会不会翻车”的担忧质疑声;带火多个地标的爆款剧《繁花》,在原著基础上究竟做对了怎样的加减法……今年以来,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持续席卷荧屏银幕,《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我的阿勒泰》《河边的错误》《新生》等多部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成绩亮眼,热度口碑双丰收。

  “一流作品,三流改编”等争议时刻警醒创作者入局之难,如何既延续文学的文本优势,又满足观众在影像里找到情绪共鸣?从文学米仓酿出影视美酒靠什么?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IP影视开发大会:文学转化影视重点作品推介会”现场,作家、评论家、编剧、电影人共同探索文学与电影融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力促两者彼此激活、双向赋能。眼下,中国作协社联部联合上海文交所创建著作权保护与开发平台,上线登记作品已达4000余部,涵盖现实、历史、科幻等多种题材,为影视化赛道蓄能。

  “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

  业内直言,文学改编在热度、收视等层面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与“沉没成本”。但不容忽略的大趋势是,影视市场经过野蛮生长后,观众、市场对优质精细内容的审美诉求水涨船高。严肃文学改编潮再次回暖现象,既是观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渴求,也是文艺市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期盼。

  “2014年左右网络文学IP爆发,在影视改编行业几乎占绝对优势,这对传统作家编剧造成巨大冲击。几经浮沉,如今创作者又迎来相对广阔的空间。”编剧余飞并不建议天才作家一定要专门为影视写作,“还是要遵从内心,听从灵感,把最能激发热情的东西写出来。”他主张作家保持个人风格和创意,避免一味被市场趋势左右。

  “影视终究有自己的语言逻辑,改编作品可以和原著风格不同。作家还是应该把握自己的核心,一旦按影视类型去固化,有时反而容易失去文学本身的魅力。”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杨蕊尤其看重文学的“压舱石”“情感通道”价值,如果说《人世间》《封神》是从经典取材的厚重压舱石,《我的阿勒泰》更多缓缓流动着暖心情感,将李娟笔下阿勒泰的美好时刻,一帧帧呈献给观众。“文学怎么用?一是借它的题材,另一种就是揣摩其美学风格融入视听语言。”

  作家钟求是观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严肃文学一直是影视改编富矿。《人生》《芙蓉镇》《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批有文学含量、精神高度的电影,从不同角度彰显鲜明中国符号和蓬勃生命力,追求极致的声色美学。导演张艺谋回忆《红高粱》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时就曾有感而发:“那些年是文学驮着电影走向世界的。”

  “但此后一段时间,影视圈一度出现以票房为王滑向庸俗的趋向,令人痛心;培养有品位的观众,又成了文学作品需要承担的责任。”钟求是直言,至少要在轻松娱乐的大众阵营之外,培育或巩固能欣赏更注重精神含量之精品的专业观众阵营。“民众的精神之树、审美种子在同步生长。吸引优质文学加入影视,很有意义。”他呼吁,电影策划、编剧不仅要会讲故事,更需要“有情怀、懂人性、见内心的眼睛”,“有些电影公司方甚至都没耐心去读文学作品,更不用说读深、读懂了。期待更多专业平台,让适合改编的优秀文学作品与伯乐相遇。”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长柳建伟谈到,从全球视角看,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的《肖申克的救赎》《教父》等电影同样是从美国经典小说中汲取灵感,这也体现了文学性的力量。

  从“好本”到“好剧”“好片”,接力赛怎么跑

  翻开中国文学和影视发展历史,母本文学和影视在融合共生中,深刻反映时代变革和现实生活,构筑文艺繁荣灿烂图景。进一步释放文学潜能,拓展改编边界,助推多部原创作品进入影视化轨道,汇成业内共识。

  “从文学的精神世界到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文学作品影视转化,是这两大艺术形式交融的成果,让更多人领略到文学的魅力。”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举例谈到,近年来,《人世间》《装台》等由严肃纯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口碑收视俱佳。根据上海作家金宇澄小说《繁花》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引发收视热潮,带火了周边,包括宁波裁缝铺电话被打爆,黄河路成了网红打卡地,至真园原型酒店顾客爆满,朱家角的酱菜、崇明的糕点“圈粉”无数,原著销售暴涨等,都有力证明了文学滋养更多艺术门类和文化产业的巨大价值。

  从“好本”到“好剧”“好片”,绝非流水线生产,更像艺术接力。“文学创造了一种内容、想象,触发了影视人的表达欲望。现代电影对于文学的迷恋,可能比任何艺术形式迷恋得更深。”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杨扬同时也提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跨越,可能是有偶然性的,毕竟“两者不是一个直接对等的关系”。

  跑赢接力赛之前,“种子选手”储备培育孵化不可或缺。上海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等创作资源,作家孙甘露根据上世纪30年代中共地下工作者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千里江山图》摘得第11届茅盾文学奖,由腾讯视频改编为同名谍战电视剧,未来将与观众见面。上海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透露,近年来上海文学戏剧影视创投沙龙,持续孵化作品剧本朗读会、圆桌沙龙、版权转让、签约等,推出《心居》《城中之城》等电视剧,积极推动《千里江山图》后续影视改编,也支持了《繁花》影视改编等。“影视艺术史已经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反过来,成功的影视改编实现了文学破圈赋能,增强了作品影响力和传播力。”

  (编辑:李思)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