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第一季的好口碑,婚姻纪实观察真人秀《再见爱人2》自开播就备受关注。评分网站为其打出的8.4分,也印证节目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前作的制作水准。然而,节目在内容把控上引发不小争议。节目播出第二期,被观察对象张婉婷就因镜头前的失态,被“骂”上微博热搜第一名,从劝其丈夫“离婚快逃”到直接用恶毒语言谩骂诅咒,哪怕当事人公开致歉也无济于事。诚然,嘉宾本身存在夫妻相处、人际沟通的问题,然而节目制作方任由这份个体“戾气”不加节制地曝光在大众面前,甚至为了节目“效果”有意无意引导“舆论审判”、激起更大的“戾气”。这是否与节目宣称的“让观众真正感受到婚姻的责任与意义”南辕北辙,更何谈启发大众思考“提升婚姻质量和幸福感”?
《再见爱人》曾是一档以视角冷静克制、评析细腻有温度“出圈”的节目。节目安排三对面临婚姻危机的嘉宾夫妻踏上为期18天的旅程。在旅途中,节目组希望通过一些环节设置帮助他们坦诚相见,回首相爱的美好,也直面婚姻问题所在。这一季,节目选择了三对不同年龄层夫妻,分别对应着异地沟通、闪婚闪孕、老年离婚三种在当代社会具有一定典型性的婚姻状态。眼下,舆论“火力”集中在了演员宋宁峰与经纪人张婉婷这一对闪婚闪孕的夫妻身上。已播出的前两期节目中,张婉婷以情绪极其不稳定的妻子形象示人,总是言辞激烈地否定、打断丈夫,当面对其他嘉宾的劝解与玩笑,她甚至表现出了无差别的“攻击性”。
面对这一幕,本应用剪辑适当过滤激烈争吵和戾气的节目主创,却拉长放大了这对夫妻的冲突。节目标题甚至使用了“张婉婷惹怒观察团”这样具有引导性的词汇。而本应承担追问其背后深层原因、引导启发观众理性思考的观察室明星嘉宾,却成了“吃瓜群众”,用“吸氧”“扔耳机”的行为宣泄情绪、炮制综艺效果,持续发表“我很生气”“张婉婷救过她丈夫的命吗”等情绪化表达,暗示其丈夫没有理由容忍妻子的“咄咄逼人”。唯独社会学出身的教授沈奕斐隐约觉察出了其中的舆论隐忧——“我很担心看节目的人,会拿这个武器(节目嘉宾批评张婉婷的言论)来攻击身边的人。”
一语成谶。播出之后,除了对于张婉婷道德绑架的“舆论审判”之外,有不少网友将现实中的伴侣“对标”张婉婷,借用公众舆论打压指责。而这,无异于走向解决沟通问题的反面——一味指责谩骂换不来有效的反思与真正的和解。而这,也消解了一档节目应担负的正面引领价值——帮助现实中的夫妻找到有效沟通和正确表达爱与关怀的钥匙。
当然,参与录制真人秀的嘉宾身处演艺圈,又选择在节目中曝光生活细节,理应想到自己会被大众议论。不过,这种评价的前提是,节目的呈现是相对客观全面的,而非扭曲、夸大甚至带有引导性的。在同一期的节目“加更”中,张婉婷的性格缺陷不再那么突出。尤其是在面对女性嘉宾时,她所表现出的共情、体贴令人印象深刻。而在最新节目中,张婉婷态度180度大转弯,宋宁峰更是用深情表白引发观察室嘉宾“撒糖”的感慨。观众惊觉,难道这是为完成节目流量“KPI”而精心策划的一轮宣传营销?
这两年,技巧剪辑成了部分真人秀博取眼球的惯用伎俩。另一档恋爱真人秀,张雨绮就曾指责节目恶意剪辑引发新人被舆论攻击而选择罢录。个别网络暴力案件更是给素人嘉宾带来持续动辄数年的身心困扰。《再见爱人》本是观众期待颇高的情感真人秀品牌,对于婚姻问题的呈现理应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坚守高品质内容的长尾效应,而不该急于博一时眼球,在操弄观众情绪的过程中透支了信用。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