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戏剧 摄影 舞蹈 展览 演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恐怖不等于惊声尖叫

2009-08-06 17:41:24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顾湘

   

作者:顾湘

    一个人给你说个鬼故事,从头到底一点也不吓人,末了突然大声怪叫一声,吓了你一跳,但你不服气,也不满意。风传很恐怖很惊悚的话剧《黑衣女人》,用的其实就是这种伎俩。

  看完一个戏,我通常都顺手搜索一下看看有什么评论说法,这回,除了广告宣传,就尽是“看《黑衣女人》如坐‘过山车’”、“《黑衣女人》开演剧场内尖叫声此起彼伏”这样的媒体文章大标题,看看内容,不是事前瞻望,的确是观后报道。我就想:现在的报纸真会骗人啊。

  往常我说一个戏不好看,可能是不太清楚观众们的想法,他们会在剧场的黑暗中发出声音,在散场时谈论它,而有时我也听不到什么。这次我听到的声音可多了。我右边的年轻人在偷吃东西,不但有声音,而且有香味。左边的两名妇女在戏进行到一半时开始频频交谈,语音低而细碎,所以不知道内容,同时椅子啊包啊衣服啊都开始发出许多低而细碎的响动,我猜这代表她们有点坐不住了。戏到四分之三时,她们一个问另一个要不要走,商量了一下没走,过了一会儿又调过来问了一次。坐在我后面的听嗓音是个男青年,他说的最清晰响亮的一句话就是:“快堵住耳朵”—我觉得这句话可以作为这出戏的“一句话剧评”。散场时,人们可以大声说话了,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而他们说的都是“没意思”、“无聊”,也有人说“要吓死人的”,语气是愤愤然、不买账的。我想这些声音可以真实反映这个戏好不好看。

  下面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有人说“吓死人”,但又无聊、没意思的原因。这个戏一开始到中段都沉闷拖沓,演员们翻来覆去地在说他们接下来要讲的这件事有多神秘、多恐怖、多诡异,每说到“神秘”、“恐怖”、“诡异”、“可怕”这几个字,就加重煞有介事的腔调。也许为了吊足胃口,加强神秘恐怖感,演员(尤其年轻的那个)每一句话都要用上不必要的停顿拖延,用我记得的两句举例,“长满荒草的—坟、墓”以及“我只是在那里—住上一两个晚上”,我实在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停顿的。我认为有几种情况适合这样的停顿:一、前半截能单独构成一个引发想象的意境;二、前半截带有悬念,后半截是它的解答;三、后半截内容太过令说话者震惊或恐惧,以至于不得不再蓄一口气才能说出它。实际上,大家的经验里,令人脊背发冷的,往往都不是多么耸动的描述,多么凄厉的惊呼,而是一句轻描淡写的平铺直叙和它很快说完之后留下的空白,一个平常中有点不对劲的画面。是那句话、那个画面的内容,引发了我们的想象,从而体验到恐怖。“神秘”、“恐怖”、“诡异”、“可怕”这些词并没有提供什么内容,而且听多了之后,会不以为然。想象一下,假如有个人一直紧张兮兮地说“好可怕好可怕”(连一句“你背后有人”之类的也没有),你只会一开始觉得他可能是个骗子,后来认为他是个傻子。导演说,看这个戏,观众得有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人就会觉得沉闷。我觉得这近乎恶人先告状、倒打一耙。像《黑衣女人》前面大半部分这样,观众的反应只能是:不知道你在怕什么,继而不关心,继而不耐烦,觉得你在故弄玄虚。

  突然,尖叫就来了。巨响无比、尖锐刺耳、拖得颇长的一声女人惨叫,终于让剧场里的观众和这个戏发生了关系,大家多少都吓了一跳,而且这声音令人不适。之前这个戏自顾自演着,观众始终没被带进去,这尖叫就好像一支生锈的锐器似的,总算硬是侵入到你的世界里来了。尖叫过后,剧场便响起一阵骚动声。这就好比,一个人给你说个鬼故事,从头到底一点也不吓人,末了突然大声怪叫一声,是吓了你一跳,但你不服气—这算什么呀;你也不满意,因为那一下子怪不舒服的。确实有人惊魂未定,说“乖乖,这在搞什么,魂灵也要被吓出来了”,不过,这跟“惊悚”无关。

  后来的戏,要说“剧场内尖叫声此起彼伏”也不是完全乱讲,只是都不是观众叫的。那蛮横无礼又虚张声势的惨叫还来了几回,第二回以后,我后面的观众有了经验,在听到苗头不对,似乎又要来一声的时候,便会对他身旁的人说:“快堵住耳朵!”我左边的妇女堵了,我前排的人也堵了。有时,她没叫,他们白堵了一下,发现没叫,又把手放下。他们一边恼着,一边哭笑不得,不过还是笑起来。

  除了偶尔在那儿站一站的“黑衣女鬼”,这个戏有两个演员,两个演员演很多角色。其实只是年纪大的那个演很多角色,年轻的那个演两个角色,但两个角色看起来跟一个也没区别。那位年长的演员表演还真不错,就是台词出了几次平翘舌音之类的错。那位年轻的演员没什么好说的。

  这个戏里还有两段比较长的画外音。第一段是葬礼上的牧师讲话。怎么听都不太像外国电影里的牧师在葬礼上的感觉,毕竟你我绝大多数都没听过真的牧师在葬礼上说话是什么样。各种语音在我们的印象中有相对应的形象。那声音听起来没法不让人觉得像译制片里风流倜傥巧言令色的小生,尽管他调子沉痛,力求肃穆,但太富感情、太过活泼,好像葬礼结束后准备要去与姑娘约会。葬礼的气氛,基本上就靠这段画外音烘托了。于是乎,也就没多少葬礼的气氛。

  第二段画外音是黑衣女人自述身世的遗笔,嗓音也很耳熟,优美而凄楚不在话下,很像有声读物或广播剧的精彩段落,然而也正因如此,少了一点什么。她说到“我的心都碎了”的时候,并没有让人感到她的心当真碎了。我后来揣摩,一个人觉得自己的心都碎了的时候,心生此念,或写在纸上,该不是那样戏剧化的、哀婉悱恻的声音,大抵会是惨淡淡或怔怔然的一句吧。

  我很想看这个戏在英国伦敦西区是怎么演的。看综艺节目里有人说,在百老汇看《歌剧魅影》,顶上的水晶大吊灯会突然直掉下来,在头顶上方停住,应该还蛮刺激。

  我不是说要看那么铺张的场面,吓人其实最不破费,小成本最宜拍恐怖片,剧场又是真的很好营造恐怖气氛的地方,它像电影院一样黑咕隆咚,且具有电影院所没有的临场感。平时演员们已经挺爱在舞台以外的地方出没,恐怖惊悚剧能把剧场空间用足就更有效果了。假如坐在你旁边的观众戴着遮住整个脸的帽子,始终不太对劲;假如领座员忽然咯咯怪笑;假如暗场的时候丝丝缕缕的东西拂过你的脸……我也是信口胡说,就是觉得,要让观众在剧场里毛骨悚然并不难,只怕真吓坏了人出事故—也许《黑衣女人》毫不恐怖,乏善可陈,是因为出于这样的考虑?

    (编辑:许丹华)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