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选活动前天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落幕。经过三天的激烈角逐,在入围的46个作品中,六个舞蹈获得作品奖,12个作品获得提名奖。参赛作品艺术质量普遍较高。然而,也有一些作品在创作上凸显出一些问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冯双白更是就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存在的四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是舞蹈界在中宣部、文化部对全国文艺评奖工作进行调整后举办的第一次荷花奖评奖活动。由于压缩了获奖数量,对参赛作品的艺术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获得作品奖的六个作品都给观众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情深谊长》以彝族少女从光脚到穿上解放鞋的变化,表现时代的变化为彝族人民带来生活的变化。《尼苏新娘》讲述了彝族新娘在出嫁时姐妹们送新娘的情景,把新娘出嫁的细微心情清晰地表现了出来。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的《阿里路》则在朝鲜舞内敛的基础上,适当融入当代舞蹈的豪放,达到表达情绪的攀升。大多数获奖节目让人看到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但一些作品也让舞蹈人看到一些问题。冯双白认为:“从创作看,民族民间舞蹈目前存在四大问题。首先是民族属性不清,地域不明。一些作品属于哪个民族甚至要让评委去猜。舞蹈虽可创新,但民族动作的基本属性不能丢。另外,有些作品内容含糊,立意不高,缺少文学的思考和诗意的提炼,这说明创作者深入生活不够。还有些参赛作品创作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依然存在,无论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一样的大横排、一样的大三角,创作结构一样的ABA。还有些作品不接地气,虚设高潮,舞不够就用音响和灯光制造高潮。”
其实,这些是民族民间舞蹈创作长期积累的问题,有些问题舞蹈界曾反复议论过。舞蹈创作者缺乏想象力也是个大问题。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舞蹈也被更多人所关注。这一届荷花奖比赛的网络直播就有10万点击量,标志着舞蹈正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而舞蹈创作存在的问题,需要舞蹈人警醒。民族民间舞蹈终究是人民的舞蹈,应在在怎样的创作环境下蓬勃发展,冯双白的观点值得舞蹈人深思。
(编辑:葛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