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摘下一片花瓣,把它固定在墙上。想记住宇宙的浩瀚,皆出于种子和神秘。”出生在美国加州、却自称为流浪者的编舞家卡洛琳·卡尔森,将种子视为生命神圣的起源,创作出了一部令人惊叹而感动的现代舞《种子》,并在舞蹈中加入了一个独特的动画人物艾丽克丝,给年轻观众尤其是孩子带来充满想象力的神奇世界。从巴黎到北京,卡洛琳编创的现代舞《种子》受第十七届“相约北京”的邀请,将于5月30日登台天桥艺术中心,在万物生发的初夏,与观众一起思考生命与存在的意义。
唤醒人类对物种灭绝的思考
《种子》犹如一曲献给地球的欢乐颂歌,以诗意表达呼唤着人类尤其是孩子们对生存的思考。剧中展现了卡洛琳对于明日世界的想象,三位舞者有着强烈的象征意味:一对舞者象征着意识觉醒的人类,第三个舞者作为提问者,不仅观察着人类的行动,也是虚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对话者。身为编舞的卡洛琳,谈及《种子》的创作提出了“意识觉醒的召唤”。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陷入危机,许多动植物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种子”如同一种神圣的起源,呼唤人类珍稀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她特别讲起了挪威一个全球种子储藏室带给她的震撼,“那里储存了全球粮食作物的种子,以便保护基因多样性。我认为这是非常天才的想法,令人感受到了希望。”
艾丽克丝是一个虚拟角色
除了三位舞者,《种子》的舞台上还存在着一个独特的虚拟角色,也就是第四舞者艾丽克丝。艾丽克丝是艺术家雅辛·埃·卡奇创造的动画人物,一个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虚拟小人。在视频画面中,艾丽克丝讲述了一颗种子从落地到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视觉艺术家雅辛·埃·卡奇认为,艾丽克丝有着天真烂漫的世界观,他能够观察到被人们遗忘的日常,对世界充满同情,亦有着幽默。
早在2006年,卡洛琳就和视觉艺术家雅辛·埃·卡奇进行了初次合作,在独舞《双瞳》中安设了一个巨大的投影幕,将斑斓服饰变幻成一幅流动的画卷。对于《种子》中的第四舞者艾丽克丝,雅辛·埃·卡奇希望赋予其人性,使之成为一个更完整的实体。
流浪舞者与美国当代艺术思潮产生交集
自称为流浪者的编舞卡洛琳·卡尔森,1943年出生于美国加州,一路从美国旧金山漂泊到纽约,又跨越大西洋来到了法国。在她的创作中,舞蹈有着强烈的哲学和精神导向,她自己更喜欢用“视觉诗歌”而非“编舞”来形容自己的作品。创作早期,卡洛琳曾在纽约知名的艾文·尼古拉斯剧团担任舞者,深入接触了美国现代舞的理念,同时与美国当代艺术思潮产生了交集。上世纪70年代,卡洛琳以独立舞者和编舞的身份远赴欧洲。1974年创作的《密度2.15》大获成功,同年受邀成为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高级编舞,开始了长达16年的驻团创作。
四十多年来,卡洛琳在欧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和影响力,她的编舞理念融合了美国现代舞关于运动的关注,以及欧洲舞蹈体系对于身体与空间关系的强调,形成了强烈的个人艺术风格,在法国和意大利当代舞蹈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创作的100多部作品,很多成为舞蹈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2006年,她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这也是该奖项第一次将此荣誉授予一位编舞。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