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军
深度浅读
巴楚文化在此交融,宜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开埠较早的历史,让宜昌人形成了开放包容的性格,在对待传统文化和诸如拉丁舞之类的舶来文化时,能够兼收并蓄、共生共荣。
作为宜昌城区最大的休闲广场,夷陵广场每天吸引着数千人晨舞晚练。在十几拨健身锻炼的群体里,拉丁舞因“看的人比跳的人多”而显得人气最旺。
广场上的拉丁旋风
9月7日19时许,夷陵广场东面台阶下,郭玉华抬头看了看天,嘴里嘀咕着:“这天,究竟会不会下雨?”
在离她不远的台阶上,高分贝的交谊舞曲像一根魔术棒,认识的、不认识的人,在它的指挥下翩翩起舞。
那边跳得正欢,郭玉华瞅着发慌,和舞友商量:“音响搬不搬出来?”“算了吧,估计一会儿要下雨,再说陈老师也不来了。”
陈老师是他们的教舞老师,郭玉华他们跳的,正是时下正风行的拉丁舞。每天吃过晚饭,只要不下雨,郭玉华就会骑着自行车赶到夷陵广场,比年轻人约会还准时。
郭玉华家住白龙岗,是某单位的会计,57岁,记者揣摩了半天,还是将她的年龄少说了近10岁。
5年前,郭玉华路过夷陵广场,看到有人跳拉丁舞,像着了魔似的迷上了,“以前从来不跳舞,那天不知为什么就喜欢上了。”
“我不是年纪最大的,”郭玉华指着一名正在指点小学员练舞的男学员说,“他年纪最大,64岁,跳得时间比我长几个月,最小的4岁,今天没来。我觉得跳拉丁舞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另外就是锻炼身体,我以前有肩周炎,颈椎、腰椎也不好,现在都好了。”
尽管喜爱拉丁舞的人越来越多,但让郭玉华们尴尬的是,学员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和青年人太少,“来跳的人主要是小伢们和中年人,而且女的比男的多。”
郭玉华的说法,在夷陵广场西南角得到印证。这个教拉丁舞的摊子,可以说是广场上人气最旺的:跳的有三四十个人,围观的却有上百,一个二三岁的“小不点”,撅着屁股跟着音乐跳的有板有眼,惹来围观人群不时发笑。
记者注意到,尽管这里人气很旺,但也难掩尴尬:不管是少儿还是成年人,男学员凤毛麟角。
华尔兹的华丽典雅,探戈的潇洒豪放,狐步舞的优雅从容……几对男男女女,和着音乐节拍不停旋转……7日晚8时40分许,位于城区红星路的宜昌市五中,三峡体育舞蹈学校练功房内灯火通明,48岁的杨书林和舞伴一曲舞罢,额头上已沁出汗珠,毕竟岁月不饶人了。
杨书林们跳的是摩登舞,和拉丁舞同属体育舞蹈中的国标舞,他是这个舞蹈学校聘请的教师。对杨书林来说,和广场上跳国标舞的人相比,他的练习有更重要的目的:参加周日举行的CDSF中国公开赛。“是壮年组的比赛,我们学校有三对参加。”
杨书林爱上体育舞蹈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时企业内、社会上办有很多舞厅,那时候流行跳交谊舞,虽没有摩登舞的动作规范,但跳的人很多。”[NextPage]
在经历了十年改革开放后,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的宜昌人,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强烈。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包括交谊舞、摩登舞在内的体育舞蹈在宜昌得以推广普及,也培养了一大批像杨书林这样的爱好者。
与其他把跳舞当业余爱好的人不一样,杨书林的爱好到了痴迷的地步。2000年,杨书林所在的公司买断,没了工作,杨书林不是急着找事做,而是作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专门学跳摩登舞。
促使杨书林想以跳舞为业的,是一次在舞厅的经历,“当时看见一个舞友在跳一种新舞,觉得非常好看,问了才知道是摩登舞,后来听说他是辞职专门学的。”
杨书林的想法遭到家人的反对,“当时和父母住在一起,父亲是干部,家庭条件还可以,我不找事做家里也不缺钱,但把跳舞当事做,特别是成天和女的抱在一起,家人特别是爱人都反对,说我不务正业。”
家人不同意,杨书林一方面继续做说服工作,一方面四处拜师学艺。“大约花了一个月时间,爱人才勉强同意”。
杨书林说,每次一听到舞曲声响,自己就像上了发条,“这几年参加的比赛不少,光参赛费、路费就花了好几万,最好的成绩是2005年在全国公开赛上拿了第二名。”
“前几年跳摩登舞的多,这几年跳拉丁舞的多,现在街舞又在年轻人中火起来了。”说起体育舞蹈在宜昌的发展现状,杨书林高兴之余也有担忧:“舞蹈老师水平不齐,特别是那些教小孩的,搞不好误人子弟;教的多了,彼此之间互相拆台,还有行业管理上的问题……”
体育舞蹈领跑市州
对宜昌体育舞蹈的发展脉络,39岁的余召祥是有发言权的。
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的余召祥,是宜昌拉丁舞“教父”级人物。现在的身份是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初级院士、拉丁舞国家一级裁判员、宜昌市体育舞蹈协会秘书长、二中体育教师,“现在带5个班的体育课,另外还要带一个体育艺术高考培训班。”
余召祥介绍,除学校的教学任务,他在青少年宫还办有一个颇具规模的体育舞蹈培训学校,“主要是青少年,300多个学员,自己带2个班,双休日上课,每天2小时”。
1996年,由于工作的关系余召祥开始跳拉丁舞,在大学的体育舞蹈基础,让他很快成了圈子里的佼佼者,“拉丁舞应该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进入宜昌的,当时能跳拉丁舞的就几对,而且都是从外面回来的。”
“宜昌市体育舞蹈协会是2002年12月23日成立的。”因为是自己一手操办的,余召祥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当年就在体育馆举办了全国的体育舞蹈锦标赛,宜昌有20多对选手参赛,拿了2块金牌,在全省是除武汉市第一个最早获得全国冠军的地市。”
对宜昌市的体育舞蹈发展水平,亚洲体育舞蹈联合会第一副主席、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秘书长尹国臣6日在接受本报等媒体采访时,给出的说法也许更具权威性:“宜昌的青少年体育舞蹈水平在全国也处于中上水平,这在一些内地地市是不多见的。”
“可以不夸张的说,现在凡是有广场的地方,就有人跳体育舞蹈。”余召祥介绍,宜昌注册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80多家,学跳拉丁舞的约3万人,主城区30多个教学点,其中广场形式的教学点就有十多个。
作为舶来文化的体育舞蹈,移植到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宜昌,为何没成淮南之橘,反而能与巴山舞等一类的传统文化共生共荣?余召祥对此的理解是:宜昌的经济繁荣和宜昌人的敢于尝试,“宜昌人什么都想试一下,何况舞蹈能提升气质、释放生活压力、培养人的自信心……”[NextPage]
宜昌人对体育舞蹈与传统文化的兼收并蓄,在赵盛华看来是与宜昌人的性格有关:“宜昌的开埠虽然是一段屈辱史,但客观上形成的码头文化塑造了宜昌人开放包容的性格,加上宜昌地处渝东鄂西,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宜昌人更能包容、接受外来好的文化形态。”赵现在的身份是宜昌市体育局分管机关的副局长,主管群众体育工作多年。
事实上,赵盛华的分析并非一家之言。在前不久接受新浪等媒体采访时,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乐成就表示:宜昌的城市精神是“开放包容、团结求实、求索创新”。他认为:作为一个有着2400多年历史、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的城市,“古往今来很多文化在这里集聚、沉淀、融合,形成了宜昌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只有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宜昌才能进一步发展。”
舞动全城正逢其时
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扭转160-180次,能量代谢大约在8.5以上,相当于运动员完成一个800米的热能消耗量……
拉美人民不会想到,他们在100多年前有意无意扭了几下身段,会带来这样的健身效果!他们更不会想到,中国人的身段和他们“不同”,在几千年前就被册封了 “男女授受不亲”。
“体育舞蹈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竞赛项目,有些舞特别是拉丁舞穿着少、男女身体接触多,对含蓄的东方人来说,的确带来一些观念上的障碍。”余召祥表示,现在学习拉丁舞的以女性为主,除了观念上的问题,还有与舞蹈本身的难度、可选择的锻炼健身方式越来越多等有关。
对学拉丁舞出现的阴盛阳衰和青年人少的问题,资深爱好者郭玉华也是深有感触:“拉丁舞最终是要两个人跳,因为男学员少,我现在改跳男步了。”郭玉华认为,这最主要的还是面子问题,“很多男的想学,但就是拿不下面子。”
拿不下面子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大家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愿说的原因,就是男女长时间在一起耳鬓厮磨,会不会跳出问题?对这种担忧,在通讯行业工作的范女士不以为然,“我觉得对小孩来说,不是舞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前几天女儿告诉我,她们班上有同学用言情书和她换儿童书看,她没答应,这说明孩子不跳舞不引导照样可能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杨书林的例子也许更有说服力,“我跳了七八年,舞伴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一个,和爱人的关系也处得蛮好。”
作为体育舞蹈协会秘书长,余召祥觉得时代在进步,这些问题都不成问题,“我现在担忧的是教师素质问题,有些人学了一点皮毛就办班,这样搞无异于拆体育舞蹈的台!”余召祥表示,目前,他们给注册教师发证,其目前就是对全市的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对体育舞蹈的发展前景,尹国臣透露:自2003年开始,体育舞蹈就是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第一健身方式,当时的目标是3000万人参与,7万人达到竞技水平。
具体到宜昌市,市民的健身蓝图又是怎样的呢?宜昌市体育局局长王永平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宜昌的全民健身运动今后将主打两张牌,“第一个是诸如龙舟赛、长江横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牌,第二个就是包括拉丁舞、摩登舞等在内的时尚牌”。
(编辑:李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