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颐和园,再见北京
自6月22日霍夫曼与设计周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大黄鸭”项目立即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频频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0月12日,有关“大黄鸭” 的各类报道超过44万条,相关微博超过48万条。大黄鸭在北京逗留的一个多月中,无数民众、鸭迷前往园博园、颐和园一睹它的风采。9月27日是大黄鸭游进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第二天,创造了3.5万人的参观纪录,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5%;10月2日至5日,连续4天颐和园的日游客量都超过10万人,创颐和园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在各种漂流之后,大黄鸭在人们心中,其实还是洗澡时的玩伴,是拍摄中最赞的道具,是追踪冰川融化的趋势的标识。不妨一起走进大黄鸭另一面:
大黄鸭角色之洗澡玩伴
大黄鸭角色之洗澡玩伴
在最初,橡皮鸭开发主要是作为孩童沐浴时的玩具之用,能如鸭子般漂浮在水面上以吸引孩童的注意力。图为1955年,美国,一名母亲在浴缸里放置一只鸭子哄她的孩子洗澡。橡皮鸭通常是指用橡胶、塑料或其他轻质材料制成的玩具鸭子,是儿童沐浴戏水时常见的伴随玩具。它随着19世纪末西方橡胶工业的兴盛而被大量生产并走进人们的家中。
橡皮鸭在大众媒体的流行要归功于吉姆·汉森(Jim Henson)。上世纪70年代,他在美国流行的儿童木偶剧《芝麻街》中扮演了恩尼(Ernie)一角,剧中恩尼的玩具恰巧就是一只黄色的橡皮鸭子,它还经常唱起一首题为《橡皮鸭子》(Yellow Duckie)的歌曲,这首歌后来被1971年的儿童格莱美奖提名最佳歌曲。《芝麻街》和这首儿童歌曲的广泛传播推动了人们对这种橡皮鸭子的关注和喜爱。
逐渐地,橡皮鸭变成了一种流行文化的代表符号并成为西方波普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人们开始运用橡皮鸭的造型进行衍生和再创作,它的颜色也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那种明黄色。人们在小鸭子上绘制不同的图案并为它添加各种配件。戴墨镜的鸭子、拿冲浪板的鸭子,“朋克”“恶魔”等不同主题的橡皮鸭被创造出来,而它也跳出孩子的浴盆,变身成为成年人喜爱的潮流收藏品。如今,西方国家还经常举办橡皮鸭漂游赛,数以万计的橡皮鸭被放入水域中,第一只漂过终点线的鸭子获得胜利。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橡皮鸭当属荷兰艺术家弗洛伦丁·霍夫曼在2007年创作的作品。这只鸭子在全世界巡回展出时会根据当地水域的不同情况调整大小,最大时它的高度可以达到26米。[NextPage]
大黄鸭角色之拍写真道具
大黄鸭角色之拍写真道具
黄色的橡皮鸭风靡西方,几乎成为所有人童年的代言人。图为1995年,美国波士顿,歌手乔·麦金太尔在家中拍摄写真。
大黄鸭角色之性玩具
大黄鸭角色之性玩具
2006年,一位设计师在橡皮鸭的肚子里安上电池,研制出全名为"发音旋转震动按摩小黄鸭"的性玩具,并获得全球性玩具大奖。自此,橡皮鸭不再 是儿童专享。图为2004年11月11日,澳大利亚墨尔本成人展上,一个橡皮鸭性玩具。[NextPage]
大黄鸭角色之追踪冰川融化趋势
大黄鸭角色之追踪冰川融化趋势
橡皮鸭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美国空气资源委员会利用它们来追踪船只四冲程发动机与二冲程发动机对空气的污染程度;而美国宇航局一名研究人员则在冰川中 投放数百只橡皮鸭,追踪冰川融化的趋势。图为1998年,美国加州空气资源委员会实验室,两只橡皮鸭摆放在四冲程发动机旁边。
大黄鸭角色之示好玩偶
大黄鸭角色之示好玩偶
橡皮鸭形象可爱,成为一些政治团体的吉祥物。图为2011年11月25日,德国基尔,德国绿党大会召开。图为前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手拿一直绿色的橡皮鸭向绿党领导人 兹德米尔微笑。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