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文物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但近来却诞生了一个热词——“破坏性修复”。日前,辽宁省朝阳市景区内一处清代壁画被修复得面目全非,还遭到网友调侃。近年来文物修复专业人才十分紧缺,但门外汉搅局的情况却是屡见不鲜。
耶稣画像
惨遭“毒手”变猴子
西班牙80岁老太塞希莉娅·希梅内斯偶然间发现了博尔哈镇教堂内有一幅马丁内斯所绘的《戴荆冠耶稣》。她非常喜欢这幅陈旧的壁画,于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了“修复工程”,最终造就了“艺术史上最大的修复灾难”。希梅内斯并非有意和画像过不去,她是虔诚的基督徒,只是对自己的“艺术天赋”过分自信,事后她也懊悔不已。但整场事件的结局更出乎意料,事发后全世界的基督教徒和艺术发烧友纷至沓来,争睹变成“猴子”的耶稣画像,博尔哈小镇因此大赚了一笔。[NextPage]
达芬奇名作
遭清洁“亮瞎”众人
《圣母、圣婴和圣安妮》是达芬奇已完成的杰作之一,长久以来它一直在卢浮宫展出。该博物馆委员会常想修复它在漫长历史中形成的“瑕疵”。2009年,修复计划终于付诸实施。然而修复还未完成,两位受邀前来参与此项任务的法国顶级艺术家就辞职不干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项目哪里是在修复啊,分明就是在破坏。两位艺术家在辞职报告中表示自己被清洁画作的过程“激怒”了,因为“过度清洁”已经让作品过亮,失去了达芬奇画作原有的色调。果然修复后不少观众也提出:与其说这是一幅画,还不如说它是LED屏幕。[NextPage]
圆明园文物修复
被指“土气”
2010年7月,圆明园首批破损文物完成“试验性修复”后刚一亮相就被质疑“土气”,因为部分文物被涂上金漆,而且连修复中使用的纹饰图案也没有任何依据。国家文物局科技保护专家组组长王丹华在看到这批修复后的文物时问道:“石膏补完后,又在外面涂上金漆,是什么目的?”修复人员答:“就是为了让瓷器更漂亮。”当看到一件五蝠捧寿盘上修复后的蝙蝠腿脚、眼睛既无神韵,笔法也不均匀时,王丹华表示:“我们不是文物贩子,修复出来的文物怎么有作假的感觉?”
唐代石佛遭重塑
成水泥佛
2012年,礼泉县骏马镇双佛曹村的几位“热心”老人凑钱“修复”村上的一对唐代石佛。完工后举行庙会,附近老乡们来庙里定睛一瞧,顿时泪流满面——石佛竟变成水泥佛了。据村民讲,这对石佛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文革时他们冒险将其埋于地下,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重新挖出。得知唐代石佛遭到重塑,礼泉县群众议论纷纷。好在该县文物局表示,他们可以利用现有技术清除覆盖在石佛身上的水泥,在尽可能不破坏文物价值的前提下恢复其原貌,大家这才放心了。
(实习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