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定窑:艺术市场收藏新宠

2014-04-09 14:46:3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克拉克旧藏定窑大盌”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 22公分

  4月8日,香港苏富比2014春拍“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定窑”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槌,逾四十年未公开展览的“克拉克旧藏定窑大盌”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盌以4000万港元起拍,经多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47亿港币成交。

  定窑清雅脱俗、色莹可爱,自古乃属中国名瓷之列。此八瓣花式大碗胎质细腻,器形端庄,碗内划花线条流丽生动,釉面柔润,色呈牙白悦目,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久历千年风霜,朴淳如昔。与此碗相类之传世品寥寥可数,私人藏例更是绝无仅有,足证其珍。早于1949年,此碗已属著名收藏家艾弗瑞·克拉克伉俪(Alfred and Ivy Clark)之雅蓄,见于多个重要展览。1971年3月2日,伦敦苏富比拍卖上,拍出49,000英镑,成为该场拍卖最高成交价。

  定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着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定窑有毛口和泪痕等特征,毛口是复烧口部不上釉,泪痕多见于盘碗外部,因釉的薄厚不匀,有的下垂形如泪迹。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诸种,风格典雅。

  定窑的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可以见胎。釉色洁白晶莹,很多积釉形状好似泪痕,被称为“蜡泪痕”,隐现着黄绿颜色。在器物外壁薄釉的地方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俗称“竹丝刷纹”。北宋早期定窑产品口沿有釉,到了晚期器物口沿多不施釉,称为“芒口”,芒口处常常镶金、银、铜质边圈以掩饰芒口缺陷,此为定窑一大特色。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器以其丰富多彩的纹样装饰而深受人们喜爱。装饰技法以白釉印花、白釉刻花和白釉划花为主,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纹样秀丽典雅。北宋早期定窑刻花、构图、纹样趋简,以重莲瓣纹居多,装饰有浅浮雕之美。北宋中晚期刻花装饰精美绝伦,独具一格。装饰图案常用印花、划花和堆花手法,秀丽典雅。印花图案,自然形态经巧妙变形,构成严谨;刻划花,较印花更活泼生动,别具一格。

  精品定窑瓷器欣赏:

  定窑白釉孩儿枕

  定窑白釉孩儿枕,宋,高18.3cm,长30cm,宽18.3cm。

  枕作孩儿伏卧于榻上状,以孩儿背作枕面。孩儿两臂环抱垫起头部,右手持一绣球,两足交叉上跷。身穿长袍,外罩坎肩,长衣下部印团花纹。榻为长圆形,周边模印花纹,四面开光,其中一面开光内凸起螭龙,开光外为如意云头纹,相对的一面光素,其余两面亦为如意云头纹。枕身釉呈牙白色。底素胎,有两孔。

  定窑匠师独具匠心,将瓷枕塑造成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男孩儿形象。孩童眉清目秀,眼睛圆而有神,神情悠闲得意。整件作品线条柔和流畅,细部的刻画极为生动传神,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名品。

  古人喜欢使用玉枕、瓷枕,因为玉、瓷可以爽身怡神,甚至有“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品种有白釉、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珍珠地划花、白釉黑花、黑釉、青釉、青白釉、黄釉、绿釉、三彩等。造型有长方形、八方形、银锭形、腰圆形、如意形、虎形、狮形、孩儿形等。

  定窑白釉执壶

  定窑白釉执壶,中晚唐,高20.4cm,口径6.3cm,足径7.5cm。河北省曲阳县定窑遗址出土,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壶唇口,直颈,丰肩,斜直腹,矮平足出台。颈、肩之间置双股泥条把手,与之相对一侧肩部置短直流。黄胎泛红,胎体厚重,粗而坚致,含大量杂质。胎体表面所施化妆土不到底,近足处露胎,外罩釉已脱落。

  定窑白釉刻“新官”款花口盘

  定窑白釉刻“新官”款花口盘,唐,高3.2cm,口径15cm,足径6.6cm。1980年浙江省临安市唐天复元年(901年)水丘氏墓出土,临安市文物馆藏。

  盘十二瓣花口,浅弧壁,圈足。白胎,器壁较薄。白釉泛黄,釉面滋润。口边与足边均以银包镶,外底阴刻行书体“新官”款。

  定窑白釉折腰盘

  定窑白釉折腰盘,唐,高3.8cm,口径15.5cm,足径6.7cm。1985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火烧壁村窖藏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盘敞口,折腹,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釉面莹亮。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三尖瓣口盘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三尖瓣口盘,唐,高3.3cm,口径12.3cm,足径5.8cm。1985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火烧壁村窖藏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盘三尖瓣花口,内壁花瓣之间有凸起直线,三瓣间顶点高度相等。弧壁,圈足。外底内阴刻一楷体“官”字。圈足有明显刀削痕。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罐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罐,晚唐,高9.9cm,口径5.2cm,底径5.9cm。湖南长沙唐代墓葬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罐直口,短颈,溜肩,腹下渐收,平底,外底阴刻“官”字款。涩口,通体内外施白釉,釉质洁白莹润。腹部离底0.6cm处有一道凹弦纹。在凹弦纹周边可见五个用手指抓取坛底而形成的无釉痕迹,尤其是大拇指和食指最为明显,从这些痕迹可知陶工是用右手抓取器底上釉的。

  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官”字款的定窑瓷器大多与宫廷或官府有关。这件定窑白釉罐,底部露胎,刻划的“官”款字体不甚工整。长沙地区出土有数件刻划“官”款的定窑白瓷,出土自一些墓主身份较高的墓葬之中,晚唐、五代时湖南向中原大量提供粮食和茶叶,这些“官”款白瓷可能与朝廷笼络湖南地方节度使节的赏赐有关。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北宋晚期,高6.7cm,口径10.8cm,底径10.4cm。1960年湖南省长沙市杨家湾东风钢厂1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樽直口,筒形腹,腹下承以三个蹄形足。外壁饰六道规整精致的凸弦纹,第六道弦纹还起到了定位蹄形足的作用。除口沿露胎外,通体施白釉,白中泛黄。从芒口、底足满釉等特征,可知它是采用覆烧法工艺烧造而成。

  此器造型模仿汉代的青铜酒樽,但在宋代其功能则可能是用于焚香。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香炉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物件。最早的香炉为铜质、陶质,后来出现了银质、铁质、瓷质等。伴随着宋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瓷香炉开始出现在宋代帝王的内庭,“上有所好,下必效焉”,瓷香炉也随之步入上层人士的雅致生活。这件定窑白釉三足樽制作十分精致,其大方的造型和简洁的弦纹与北宋汝窑三足樽相似,不愧为定窑瓷器中的珍品。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五宽瓣口盘

  定窑白釉刻“官”字款五宽瓣口盘,唐,高4.5cm,口径20.3cm,足径9.8cm。1985年陕西省西安市北郊火烧壁村窖藏出土,西安博物院藏。

  盘五曲花口,浅腹,圈足。外底圈足内阴刻一楷体“官”字。通体内外施白釉,釉面匀净。

 

  定窑白釉花口碟

  定窑白釉花口碟,晚唐,高3.8cm,口径14.3cm,足径7.5cm。1958年湖南长沙子弹库11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碟撇口,折沿,沿边削成五出葵口,斜壁微弧,圈足较高稍外撇。内外施白釉,釉色洁白,釉质莹润。足端及足内无釉,此碟采用的是仰烧法装烧。修足不甚规整,较高且外撇的圈足便于陶工手抓施釉。碟外壁近足处可见明显指甲掐痕,证明其施釉工艺为浸釉法。

  此碟圈足内无釉,其拥有者在足内墨书一写意人物形象,人的左手似叉着腰。这可能是购买者为了不使自家碟子与他家碟子相混淆而做的记号,以示所有权。

  定窑白釉刻划花莲瓣纹“官”字款盖罐

  定窑白釉刻划花莲瓣纹“官”字款盖罐,五代,高6.7cm,口径5cm,足径4.9cm。故宫博物院藏。

  罐敛口,鼓腹,圈足,顶带钮盖。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及盖面刻划莲瓣纹,底有“官”字刻款。

  五代时期,定窑白瓷造型比晚唐增多,制作也更加精致,并开始出现简单的刻划花纹。刻花和划花是在半干的坯体表面分别以竹、木、铁质的刀具或锥子、篦子,雕刻或浅划出图案花纹,然后再施釉装烧。就装饰效果而言,刻花常见一侧深一侧浅的刀锋,立体感较强;划花线条纤细,婉转流畅。刻花与划花常结合使用,以刻花表现图案轮廓,再用划花描绘细部,称刻划花。

  此罐纹饰简练明快,是定窑刻划花装饰发展初期的代表。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

  定窑白釉内外刻花萱草纹温碗,北宋,高13.3cm,口径26cm,足径14.5cm。故宫博物院藏。

  温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白釉,口镶铜釦。内外皆刻萱草纹,纹饰线条清晰流畅,刀法简洁大方。原本应有与之配套使用的温壶,用于温酒。

  萱草,按《毛诗注疏》的解释,一名“宜男”,一名“忘忧草”,自古即是一种带有多重吉祥寓意的植物,宋代瓷器装饰中经常使用。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

  定窑白釉刻花荷莲纹梅瓶,北宋,高45.3cm,口径4.9cm,足径10.8cm。故宫博物院藏。

  瓶唇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收敛,近足处外撇,圈足。瓶身修长。通体施白釉,釉面滋润。釉下刻划缠枝莲纹 ,纹饰线条遒劲奔放。

  梅瓶是中国古陶瓷中的传统瓶式,自唐代正式出现,本为盛装酒水的日常用器,带有瓶盖。后来逐渐演变为纯粹的陈设器,亦可用来插花。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

  定窑白釉刻花蟠螭纹洗,北宋,高5.5cm,口径15.7cm,底径13.7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口微敞,斜直壁,平底。通体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微泛黄。口沿无釉。内底中心刻划团状蟠螭纹,外围回纹。近口沿处内外均刻划回纹。

  此种在盘、碗、洗等口沿内外装饰回纹的做法,常见于宋、金时期的定窑瓷器上。这种圆洗是宋代瓷器中的常见造型,除定窑白瓷以外,尚见有官窑粉青釉圆洗、汝窑天青釉圆洗等,时代特征鲜明。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宋,高6.8cm,口径19.2cm,足径5.7cm。

  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

  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水平。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

  定窑白釉板沿单柄洗,金,高3.5cm,口径7.9cm,底径3.7cm。故宫博物院藏。

  洗敞口,深弧腹,平底,一侧凸出菱花边板沿,下接环形耳。薄胎,芒口,通体施白釉,外壁可见竹丝刷纹。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记载:“有竹丝刷纹者,曰北定。”

  这类造型近似匜的板沿单柄器物,在宋金以及元代非常流行,不仅定窑、钧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等著名瓷窑均有烧造,还见有玉石、金银制品。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腰圆枕,金,高13.5cm,长25.5cm,宽21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腰圆形,枕面下凹,前低后高。灰白色胎,质地稍粗。釉色白中泛灰。枕面剔刻草叶纹,枕壁剔刻卷草纹。从制作工艺看,系先在胎上施一层化妆土,勾勒出花纹轮廓,然后在花纹内划出叶筋,最后剔去花纹以外的地子,形成白地浅褐色花纹。

  陶瓷枕可分为生活实用器和随葬冥器两大类。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釉瓷器两大类。始见于隋,唐代至元代南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宋、金时代陶瓷枕的造型最为丰富,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六角形、八方形、银锭形等式样。

  定窑白釉单柄杯

  定窑白釉单柄杯,元,高3cm,口径7.8cm,足径3.3cm。故宫博物院藏。

  杯呈漏斗形,敞口,斜直壁,圈足。外壁一侧置横“h”形柄。里外施白釉,口沿、足边无釉。

  定窑白釉花口碗

  定窑白釉花口碗,晚唐,高4.1cm,口径12.9cm,足径5.1cm。故宫博物院藏。

  碗口呈五瓣葵花式,斜壁内收,圈足。里外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外壁底边有不规整的垂釉痕。

  晚唐时期,定窑逐渐发展成为以烧造白瓷为主的瓷窑,此时的定窑白瓷已相当精致,胎质洁白细腻,造型规整而优美,釉色显白或白中泛青,碗、盘类器采用正烧法,工艺比较精细,此碗即为代表。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

  定窑白釉出戟水丞,五代,高5.4cm,口径2.1cm,足径2.8cm。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直腹,腹下斜收,小圈足。腹部有四道出戟棱柱。通体施白釉,圈足处无釉。水丞内附小勺一柄。

  水丞,又名水盂、水中丞,是用来盛水的文房用具。用内附的小勺将清水舀入砚上,再来研磨习字。明代屠隆撰《考槃余事》记载,宋代定窑、官窑、哥窑、龙泉窑等均烧造水丞,盛行一时。

  定窑白釉盖缸

  定窑白釉盖缸,北宋,通高9.4cm,口径11cm,足径5.3cm。故宫博物院藏。

  缸直口,深腹,圈足。内外施白釉,釉层较薄,可见胎体上的刮削痕。缸附伞形盖,折沿,弧面,顶部置一扁圆形钮,子母口与缸体盖合。

  此器制作规整,胎体坚实致密。同类器物还见有定窑酱釉品种。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

  定窑白釉刻花直颈瓶,宋,高22cm,口径5.5cm,足径6.4cm。

  瓶平口外折,颈细长,圆腹,高圈足外撇。腹部刻螭龙穿花纹饰。

  此瓶造型优美,胎体洁白,螭龙纹刻划得矫健生动,刀工遒劲有力,线条自然清晰,为定窑的上乘佳作。

  定窑酱釉花口盘

  定窑酱釉花口盘,北宋,高2.5cm,口径12.6cm,足径8.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口呈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酱釉施到足边。

  此盘造型端庄,线条明朗。六瓣花口为此器平添几分美感,属于定窑酱釉中的精品。也是宋代花口盘的基本造型。

  酱釉是一种以铁为着色金属元素的高温釉,釉中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达5%以上。

  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

  定窑白釉印花博古图菊瓣盘,金,高1.7cm,口径14.2cm,足径9.2cm。故宫博物院藏。

  盘菊花瓣式,花口折沿,浅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泛灰。盘内底模印花卉纹。

  此盘造型优美,通体呈菊花瓣式,其器形与盘心花卉纹样都是以印模一次制成,反映出定窑白瓷印花技法的时代风貌。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长方枕

  定窑白釉剔花卷草纹长方枕,金,高10.5cm,长25.5cm,宽11.8cm。故宫博物院藏。

  枕呈长方形,枕面四边出檐,中部稍凹,两端翘起。边墙竖直,平底。枕面剔刻卷草纹。

  卷草纹是瓷器装饰的典型纹样之一。图案为植物枝茎作连续波卷状,构图似缠枝纹,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两方连续展开,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卷草纹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忍冬纹,通常只作为辅助纹饰,表现技法有刻划、彩绘等。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

  定窑白釉刻划花卉纹罐,元,高30.5cm,口径17.2cm,底径13cm。故宫博物院藏。

  罐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斜收,平底。通体施白釉。腹部刻划花卉纹。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碗,北宋,高6.1cm,口径16cm,足径5.4cm。故宫博物院藏。

  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釉,釉色灰白,口沿和足沿镶铜鎏金釦。外壁一周刻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御制《古玉碗托子配以定瓷碗适然成咏》诗:“谓碗古所无,托子何从来。谓托后世器,古玉非今材。又谓碗即盂,大小异等侪。说文及方言,初无一定哉。然而内府中,四五见其佳。玉胥三代上,承碗实所谐。碗托两未离,只一留吟裁。其余瓷配之,亦足供清陪。兹托子古玉,玉碗别久乖。不可无碗置,定窑选一枚。碗足托子孔,圜枘合以皆。有如离而聚,是理难穷推。五字纪颠末,丰城别寄怀。”后署“乾隆庚戌春御题”,钤“会心不远”、“德充符”两方印章。

  乾隆皇帝堪称最喜欢作诗的封建帝王,在位期间共刊印《御制诗集》五部,收录咏瓷诗近200百首,题为咏定窑的32首。咏瓷诗作好后,皇帝会旨令宫廷匠师将其镌刻在器物上,部分流传至今的作品,为了解乾隆朝对定窑瓷器的鉴赏标准提供了直接线索。故宫博物院藏瓷器中,题刻乾隆皇帝咏定窑瓷器诗者共6件。今人研究认为,只有此碗与两件圆洗是宋、金时期定窑作品,其余则为别的窑口或后世烧制的仿定窑白釉瓷器。不过,无须因此厚今薄古。随着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今见定窑瓷器的数量已远超过清代宫廷收藏,加之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运用,如今,人们对定窑瓷器的认识水平理应超过乾隆皇帝所处的时代。

  定窑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天禄流云纹方洗

  白釉刻乾隆御制诗天禄流云纹方洗,明,高5.3cm,口径14.8cm,底径8cm。故宫博物院藏。

  洗呈四方形,委角,花口,折沿,浅腹上丰下敛,腹壁凸起八棱线,将洗分为八等份。平底内凹,缘边凸起成浅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微微泛灰。折沿印卷云纹一周,口沿下刻回纹,内底印四只姿态各异的天鹿,周围衬以祥云。外底刻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所作御题诗《咏定窑海兽洗》:“海马瀛羊舞浪中,扶桑想见涌曦红。不为玩器为盂洗,淳朴犹余慕古风。”句后署“乾隆御题”,钤“怡情几暇”、“得佳趣”印章款。

  (编辑:王日立)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