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摄影,是近几年来比较火热的摄影方式。当拍摄者不再满足于中规中矩,创意摄影就被激发出来,而摆脱司空见惯,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或者特殊的摄影语言呈现前所未见的景象,更是创意摄影的魅力所在。
克里马斯的冲击
2012年6月,其他画廊举办的创意摄影展“瞬间”带给内地观众不小的视觉冲击。
“瞬间”是德国摄影师马丁·克里马斯在中国的首次摄影作品个展。该展由两个系列组成:“功夫武士”系列(2004~2008)和“丝巾”系列(2011)。
“功夫武士”这一题材非常易于理解,尤其对于中国人就更加亲切。克里马斯之前没有来过中国,但他知道功夫与中国密切关联。他采用了功夫人物的瓷像,希望用这些瓷像讲述打斗的故事。这个创意的初始难度在于,你如何能让瓷像打起来——这种似乎只存在于儿童想象中的情景可以通过瞬间的摄影,而不是好莱坞式的电影实现吗?
好在克里马斯找到了方式。他决定将中国的功夫人像瓷器摔到地上,捕捉瓷像爆裂时那有力、独特的一瞬间。于是,陶瓷武士从3米高的地方落下,破裂为碎片,摄影师用七千分之一秒的快门记录了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精彩瞬间。
克里马斯的方式,不仅创造了我们从未见过的极富冲击力的画面,同时,这些瓷像在被破坏时,故事从作品中苏醒。在摄影创作的奇妙变化中,武士们确实打了起来,而实际上,观众看到的,实际上只是瓷器碎片而已。
克里马斯最新作品是“丝巾”系列。这一系列与动感的武士不同,后者展现功夫的硬朗,而前者则体现丝巾的柔软。
克里马斯以高品质的丝巾为大背景,展现了二维与三维之间的矛盾特性。他特意将注意力放在这些时尚配件的图画特征上,捕捉了富有光泽的丝巾上那些抽象的几何图案。丝巾柔和、细微的流动充分体现出色彩与光影的视觉诱惑力。
其他画廊总经理魏龙德(Ronald Kiwitt)向我们介绍说:“马丁·克里马斯是一位非常精细的艺术家,他用复杂的高速相机拍摄的作品极为科学、专业。每次创作系列作品时,他都会花数月构思自己确信无疑的概念。他的作品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很大的耐心。为了功夫打斗的作品,他可能每次需要砸掉15尊瓷像,从而捕捉到照片中的完美瞬间,这一过程中,他没有借助任何图像处理技术或是数字设备,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具有极大视觉冲击力的高品质经典作品。”
克里马斯的作品,尽管其创意别出心裁,但是,每一个观众都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就是地地道道的摄影,因为这些作品的创意精髓,就在于摄影语言的使用。
美妙创意,需要心灵介入
马丁·克里马斯向我们展示了摄影技术与科学的一面,他以最原始的画面触动人心,这就是创意摄影的魅力。从这个角度说,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可以带给摄影以无限的潜力空间,创作者需要的是借助技术与科学,寻找新的灵感和概念。技术与科学,很多时候也是很有意思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看到的创意摄影大多来自广告。创意摄影在平面广告中的应用较多,因为广告设计的实质,就是在拼创意。当摄影师的拍摄和天马行空的创意相结合,借助于出神入化的PS技术,一件令人吃惊的作品就诞生了。
总体而言,国外的创意摄影紧贴艺术市场。享誉国际的当代艺术大家,比如辛迪·舍曼、安妮·莱博维茨等,他们会受到全世界的瞩目。他们一方面力避庸俗与常规,另一方面又始终恪守着摄影的基本语言要求。因此,那些充满想法的作品都非常直接,对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与海外情况相比,国内的创意摄影在摄影语言的开拓,乃至创意摄影的思维发散上存在差距,中国的摄影人为此处于艰难的探索中。例如,三影堂的创始人荣荣和映里的摄影作品,超现实的马良、开辟当代中国风的孙郡也都是个人意识非常强的摄影师,而新生代的洪磊、迟鹏等,也都在这一舞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80后的中国摄影师柯文,独立创办了爵色映画馆摄影工作室。他希望用简单、写实的方式带给人们幻想的空间,将心中对城市、对人的最美好记忆表现在作品中。他告诉我们:“从2007年接触创意摄影开始,这些年实践出来很多对于摄影的认识。同时,能够感觉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摄影。年轻人都比较喜欢有新意的东西,会去自然而然地去找一些新的感觉。在摄影面前,无论是专业的,还是业余的摄影师,都可以拥有各抒己见的方式,但前提是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以及独特的审美能力。我相信,创意摄影作品的精彩在后头。”
[NextPage]
也许正如柯文所预计的,中国创意摄影可能并不能仅仅依靠专业摄影师的探索,而更有赖于被全民摄影所激活。
最近网络上有一组小姐妹俩的创意生活照人气爆棚。拍摄这组照片的是二人的父亲JasonLee——一位旧金山的婚礼摄影师。这组作品告诉我们,一个有创意的父亲是什么样子,当然,顺便告诉我们,创意摄影可以怎么拍。
此外,Jason Lee事件的启示意义是,任何摄影作品,技术既是第一位的,同时也永远是第二性,即工具意义的,摄影的核心在每个人的心灵,关于这一点,创意摄影尤其如此。
创意,是一种关系
如果只是把创意作为创意摄影的界定,那这一范围实在太大了,几乎无所不包。从古典、自然巧合到超现实,各种风格皆容纳其中。
理论上讲,无论摄影涉及何种主题,只要作品既有美感,又有技术和理论上的说服力,那就是非常吸引人的作品,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打动我们的,还是那些接近我们生活的摄影作品。
一个有趣的话题是,在众多创意摄影题材中,论比例,人像题材居首,这是为什么呢?比较学术的一种解释是,我们的不同情绪、不同身材以及表现自我的不同方式使我们自身成为摄影创作所能接触到最为复杂、最为迷人的题材。
可是从摄影的实践中,我们看到,在人的生命轨迹中,似乎每一个人都曾充当过人像摄影师。也就是说,人像是所有拍照中最普遍的题材,相较而言,人像摄影和其他类型摄影作品相比,在取得上也最为容易。
实际上,创作一幅真正优秀的人像摄影作品,所需技巧绝不会逊于风光摄影作品。真正成功的人像摄影作品,需要对画面内外一切细节与元素的全盘把握。而如果再用创意是去要求,那创意人像最好的作品,要进入一个人灵魂的所在,通过视觉的冲击,与当代生活中的人们产生共鸣。
澳大利亚摄影师马克·盖勒(Mark Galer)在自己撰写《创意摄影》中,谈到了他的一些想法——
谈到一幅照片,我们可能做出主观的或客观的评论。主观评论是某人的个人观点(他所感受到的真实)。其他人可能不赞成这个观点,因为他们感受、思考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张三说,“这幅图像中的天空看起来吓人。”而李四看同一幅图像却得到一种安宁感,无论他怎样看这幅图像,都无法看到张三所看见的不祥之兆。我们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过往与经历,因此一幅图像可能在不同人身上激起不同的情绪反应。照片可以被当作一面镜子,反射出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独特性格。为了有助于他人理解你的感受,请给出你个人和主题之间所有可能的关联,以供参考。
这一描述,基本上也解释了我们面对一般摄影作品时所发生的理解上的困惑。在公众正常的理解当中,摄影就是一种纪实,是眼见为实,我要看得到,我要看得懂。而这样的要求,恰恰是创意摄影所应该满足的。
创意是创意摄影的基础理念,它要求你有一个让大家意会的创新想法,所有人都看不懂,或者不能引发大多数公众兴趣的摄影,也许不乏独创性,但也很难具有生命力。说穿了,好的创意摄影,表达的就是一种可以联系读者生活的关系,一盘蔬菜,一束花,一张笑脸,一滴颜色……惊艳我们的眼睛,挑战我们的视力,激活我们的思想,愉悦我们的心灵,它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