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小
捧读《微距花卉摄影作品集》,我被那色彩斑斓的56幅作品所震撼,一朵朵不起眼的小花,在微观世界里呈现出婀娜姿容、绚丽色彩和独特风韵。不难看出,作者以顽强的韧劲坚持探索前行,在摄影领域里求异求新,使每幅作品都融进了自己对自然、对生活、对理想、对未来的炽热情感。这些作品是张茂松在1000多幅花卉摄影作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为了捕捉这些美丽的瞬间,张茂松花了近30年时间。
《诗经》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就是说,一件事开始容易,但坚持做到最后却很难。成就事业的人,不一定占据了最好的开始,却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后。张茂松就是用这样的专注和认真,成就了这本被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称之为“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的花卉摄影集。
张茂松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军人,最早吸引他眼球的是山里那冰雪封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映山红。1980年,严冬还没过去,映山红就开了,开得特别红、特别美。张茂松被感动了,他那有着摄影艺术灵感的神经兴奋起来。冒着严寒,他扛着三脚架,劈开荆棘,爬上山巅,把镜头对准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镜头里的映山红不畏严寒、顽强傲然,生机无限。他突然感到,这花多像大山里的导弹兵啊!就这样,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些陪伴着导弹兵的美丽生命,同时也迷上了花卉摄影。
在常人眼里,花卉摄影是一个寂寞、艰苦、孤独而漫长的旅程,而在张茂松看来,这个旅程则丰富、美丽,充满了乐趣。不管担任营教导员,还是任团政委,他无法舍弃手中的相机。后来张茂松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日常工作更忙了,摄影只能是节假日的忙中偷闲和出差时的浮光掠影,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他的花卉摄影,从不间断。
冬雪里,他攀爬在北国深山的悬崖上,寻觅“犹有花枝俏”的冬梅,或者在峡谷里邂逅凝脂如玉、洁白无瑕的玉兰,他深爱这两种“俏也不争春”的花,他喜欢她们的默默无闻和洁身自好。春雨中,在北京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园里,他惊喜地发现,花圃中栽满了文静的兰草花,身披雨珠,碧绿如玉,他摄下了她们那湿漉漉有些腼腆的笑容。夏夜里,他守候在郊区的荷塘月色下,聆听荷花悄悄对话的细语,然后在晨曦中捕捉她们最纯美的姿容。秋日下,他又将镜头对准了湖水菊花台,那些白色、黄色、粉色的菊花各展俏丽,风姿绰约,怒放的、含苞的、挺立的、安静的,她们的华贵雍容之姿,祥和端庄之态,大度翩然之韵,让他联想和赞叹:与我几千年泱泱大国的风范何其相似!
在张茂松的花卉摄影中,荷花的摄影在我看来最富有诗意。因为,这诗意是在众里寻她千百度后的慧眼,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时的灵感。那幅“蜂恋芙蓉情自醉”,在不留意中抒发了作者对荷花的情有独钟,镜头选取了最能反映荷花丽质的角度,在朦胧的意境中,抓拍了两个蜜蜂迷恋荷花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利用光影作用,摄下了荷花最令人销魂的灵动姿态。“秋肥花愁人不知”,抓拍的是荷花在残落时的坚忍,青青莲蓬已经挺然而立,而残落的花瓣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直到耗尽生命,履尽职责。“月淡花低幽梦觉”,则让人品出了荷花安静踏实的性格。张茂松说,这正是他喜欢荷花的原因。人爱其花,也如其性,如果没有安静踏实的性格,怎能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缜密的艺术构思,又怎能有反复的揣摩和精心的取舍?只有在安静踏实的探索中,才能发现花卉不被人所知的细微之处,才能赋予静态的花枝、花瓣、花蕾、花蕊以生命的活力,才能全方位、多侧面、深层次地演绎花卉王国的缤纷世界。
在喧嚣浮躁的尘世,难能可贵这颗心。掩卷后突然发现,我的收获在画外——安静踏实的心态才是滋生美丽的沃土。
(实习编辑:王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