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遏制“变脸”诈骗亟需构筑一道“人脸防火墙”

2022-04-15 10:06:05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胡欣红

   
一段视频、一段语音未必是真人拍摄或者录制。在你不知道的手机App后台、支付界面、门禁闸机,或许有人正在盗刷你的脸……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深度合成技术迅猛发展、落地场景激增,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牟利。

  一段视频、一段语音未必是真人拍摄或者录制。在你不知道的手机App后台、支付界面、门禁闸机,或许有人正在盗刷你的脸……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深度合成技术迅猛发展、落地场景激增,一些不法分子趁机牟利。音频、视频等合成技术滥用,对人脸、声纹、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形成挑战。

  在一个看脸的时代,不少人享受到了刷脸带来的生活便利,但隐私保护问题也随之出现。几年前,一款一度火爆社交网络的AI换脸软件,曾引发严重的隐私争议。据悉,用户只需把一张正面人脸照片上传到该软件,就可以把选定视频中的明星面部替换掉,生成以自己为主角的视频片段。这让一些人在兴奋之余,也感到不安:当人脸数据化之后,会不会导致某种失控?这么强大的技术会不会被滥用?

  事实上,这样的担忧并非多余。商家公开打包售卖人脸数据的消息,时有听闻。去年以来,多地发生“变脸”诈骗案。合肥市警方在公安部“净网2021”专项行动中打掉一个犯罪团伙,警方发现了十几个G的公民人脸数据,这些人脸资料在网上已转手多次,而资料主人却对此毫不知情。

  不法分子非法获取他人照片或有偿收购他人声音等信息,仅需少量音视频样本数据,便可合成媲美真人的伪造音视频,令人工审核都难辨真假。合成后的视频价格低廉,一个仅为2至10元,而且简单易学,购买者只需按照教程下载软件便可“自学成才”。

  “人体密码”不像数字密码那样可以随意更改,这几乎是个体信息安全最后的防线。如果“脸”都成了“商品”,被人随意采集、贩卖乃至盗用,那可能将我们置于没有基本安全可言的境地。只要能模拟一个人的外貌、声音,犯罪分子就能在网络世界中伪造出一系列的个人真实行为,后果令人不堪设想。

  溯本追源,打击“变脸”诈骗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对个人隐私进行有效保护。一方面,个体需要加强隐私保护意识,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网络转账前要通过电话、视频等多种沟通渠道核验对方身份;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技术提升和法律监管构筑起一道坚实的“人脸防火墙”。特别是后者,保护好人脸数据,在技术上和法律上都还存在不少疏漏,需要齐抓共管、一起发力。

  保护人脸数据首先离不开技术防范。专家提出,针对深度合成技术滥用现象,应以技术规制技术,利用技术创新、技术对抗等方式,提升和迭代检测技术的能力。要能通过技术实现人脸信息从采集到使用的全链条保护,使得不法分子不能再非法获取他人人脸信息。而当系统检测到问题行为,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排查,加大对相关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让公众不再为“脸面”担忧,法律也要发力。网上售卖人脸数据,既涉嫌侵犯他人隐私权、肖像权,也涉嫌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但技术如何使用算合理使用,哪些情形下应禁止使用等,目前缺少具体规定。收集或收购个人声纹、照片,使用人脸、指纹、DNA、虹膜等个人生物信息等行为,在哪些范围内构成犯罪、将面临怎样的惩罚,也需要司法裁判进一步给出明确指引。

  (编辑:夏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