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社会 文学 美术 音乐 影视 摄影 戏剧 舞蹈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08年十大文化事件盘点

2008-12-26 13:22:14来源:    作者:

   

    北京奥运开幕式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开幕。开幕式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通过卷轴画卷、活字印刷、京剧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奥运五环、火炬环球传递、运动员脚印图画作品等世界元素的完美结合,美轮美奂,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和世界元素的完美结合。

    一个奥运开幕式究竟能够承载多少东西?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用恢宏的气势和深厚的底蕴,在世界面前展示了中国风度和中国气派。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我们太需要一个仪式、一个现场来展示自己了,因为可以从中汲取太多的精神力量。对世界来说,一个奥运开幕式,也成为一个了解中国、解读中国的窗口,一个博大、深沉、开放、自信的中国蔚然呈现,生机勃勃,阳光豪迈。因而,奥运开幕式理所当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它的影响将超越奥运本身,获得更加深远的意义。

    七宝阿育王塔

   2008年11月22日,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大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在瘗藏千年之后,终于在南京惊世亮相。地宫碑文中记载的“金棺银椁”和“佛顶真骨”等圣物,经过X光透视已然在宝塔中隐约现身。

    从地宫考古到铁函出土,从报恩寺到长干寺……七宝阿育王塔的出函可以说是历经坎坷。在南京出函的宝塔不仅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七宝阿育王塔,堪称“塔王”,而且系银鎏金,等级最高,塔内的“佛顶真骨”等文物也是佛教界至高无上的圣物,它的重光于世,不仅是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全球佛教界的盛事,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和文化意义。

    博物馆免费开放

    2008年1月23日,中宣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宣布从2008年起,全国由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律敞开大门,免费开放。至今,全国已有1000多家博物馆免费开放,接待观众突破1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2至3倍。

    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开放,为人类文明的弘扬和共享打开了方便之门,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2008年,全国各地博物馆免费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文化,从来不是抽象的,更不是封闭的,它每时每刻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与我们朝夕相处,这样,文化才有了活力,才有了生命。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的逐步重视,文化场馆逐渐免费开放,而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开放力度更是前所未有,这对民众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们期待着文化场馆的进一步开放,也期待着民众越来越适应文化全面开放的时代主旋律,做更文明的观众。

[NextPage]

    300亿建文化标志城

    2008年3月1日,山东省有关部门在北京高调宣布将在济宁建中华文化标志城,并悬赏890万元在全球征集建设方案。这个号称投资300亿元的规划设想,在全国两会上引发一百多位政协委员集体签名反对和公众舆论的广泛质疑。

    巨资打造文化标志城,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谁能“标志”中华文化?文化可以打造吗?巨资与文化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文化标志城背后折射出文化浮躁症和文化大跃进的阴影。很多专家认为,一座新建的文化城,事实上难以承载悠远厚重的传统文化,说到底文化不是“造”出来的,而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绝不会通过行政指令形成,它肯定是在漫长历史岁月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据说,文化标志城在争论中已悄然立项,可以预见的是,围绕着文化标志城的争论还远未尘埃落定。

    贝塔斯曼退出中国市场

    2008年6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贝塔斯曼解散了长期亏损的中国子公司。报道称,由于长期亏损,贝塔斯曼决定割弃旗下直接集团的中国分公司。在中国,直接集团经营着全国第三大网上图书零售、一家图书俱乐部及一系列图书连锁店。

    贝塔斯曼退出中国,成为一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水土不服、本土图书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网络市场的冲击,成为贝塔斯曼“走麦城”的主要原因。1995年,贝塔斯曼书友会进入中国,13年时间,贝塔斯曼在中国已拥有150万会员、36家连锁店,它在各个方面激活了中国图书企业的业态,正是在与贝塔斯曼的短兵相接中,中国本土文化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贝塔斯曼退出中国,并不意味着中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与贝塔斯曼抗衡的实力,更不代表中国已经出现了“贝塔斯曼”,事实上,中国本土图书企业依然任重道远。

    山寨

    山寨一词据说源于广东方言。最初以“山寨手机”之名闯入公众视野。此后,这一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风潮迅速蔓延到其它领域,山寨明星、山寨影视剧、山寨春晚等衍生品层出不穷,一时间“无处不山寨”,形成了2008年独有的“山寨文化”。

    2008年是中国山寨年,山寨广受追捧。先是山寨手机粉墨登场,继而山寨电脑、山寨服装、山寨电影、山寨大学。山寨文化日渐流行,已经到了连《新闻联播》都予以关注的地步,认为“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这是国家级电视台首度关注网络时代所形成的草根文化,也意味着由这一新兴词汇所代表的民间文化现象,第一次进入官方视线。

    不过,“山寨”一路走来,却始终伴随着争议。批评者认为,这是赤裸裸的盗版与侵权,赞赏者并为其贴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标签。说到底,“山寨文化”是把“双刃剑”,我们不妨趋利避害,既规避其侵犯知识产权“恶”的一面,又善待并发扬其“创新”精神,才不失为务实明智的态度。

    谢晋谢幕

   10月18日凌晨,中国著名导演谢晋因病在故乡浙江上虞辞世,享年85岁。

    26日,在谢晋导演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上万名群众自发地从全国各地汇集而来,向这位曾带给观众无数感动的电影大师告别。

    也许“在电影里活着”或者“为电影而活”,都可以归纳谢晋的一生。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谢晋的高度,可以说就是中国电影的高度。他的电影以普通人的故事来诠释一种信仰体系,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感贯穿始终。他赐予了中国电影以瑰丽的色彩,创造了既属于自己又影响着中国电影的美学观念。从影60余年,这位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开拓者,一直保持着对社会严峻而深刻的审视,勇敢地超越自我。他“每导演一部影片,都是一次生命的燃烧。”

    2008年的中国电影,将最多的泪水与怀念送给谢晋。

    王兆山“做鬼幸福”

    2008年6月6日,《齐鲁晚报》副刊发表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王兆山的词《江城子——废墟下的自述》,以地震遇难者的口吻发出了“纵做鬼,也幸福”、“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同欢呼”的感慨,该词随后引发了读者和网民的严厉批评。

    王兆山很“冤枉”,本是一片“好心”,而且也很“真诚”,何以全国人民都不理解?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作家缺失了最起码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境界,他的“以己度人”,是对生命、人性的亵渎,是对逝者的不敬。对此,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对媒体的回应是:“在国家和人民遭受苦难,心灵和生命都遭受重创的时候,用这样的文字做出这样的情感表达,无论如何是不妥的,是让人遗憾的。”《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说,王兆山词作“由于失去了对亡者的基本哀矜和体恤,有违基本的文学底线,所以完全不能被接受。”

    阎崇年被打

    2008年的《百家讲坛》,留给人的最深印象,或许是一记耳光。10月5日,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新华书店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据说该男子对阎崇年关于清朝的一些观点无法认同,又没有与之辩论的机会,情急之下才动了手。

    当众掌掴一个70多岁的老人,不管你有多大的理由,都是一种不文明的野蛮行为。掌掴事件也引发了我们诸多文化思考,其实不只阎崇年,每一次草根与精英的观点对垒,经常会出现过激行为。在日趋开放的社会里,我们似乎还没有学会如何对待不同观点,养成理性辩论的文化氛围,而非语言暴力、肢体暴力,恐怕是现代公民必须及时跟上的一课。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即公共话语平台如何从一维走向多维、如何从文化专断走向文化多元。如果《百家讲坛》上能有来自民间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专家讲坛”,相信社会的文化血压会平和很多。

    囧、槑

    如果你不认识“囧(Jiǒng)”,或者把“槑(méi)”念成“dai”,那你就落伍了。2008年的网络流行词或复古,或“雷”味。每个出来“打酱油”的人,都可以通过“俯卧撑”,练习自己的“叉腰肌”。

    2008年是“网络流行语”爆发的一年。不仅仅是网民,这些由网络造就的“雷词”同样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了一种值得关注的网络文化现象。“打酱油”、“很黄很暴力”、“俯卧撑”、“做人不能太CNN”等多伴随着重大公共事件的发生而走红网络。如今,网络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观测点。网民在关注社会现实的同时,用这些略带戏谑的热词或多或少地表达着自己的意见。这背后,既包含着网民智慧的火花,也是社会的另类表达。

  (编辑:李锦泽)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