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堡村,老栗是个闯入者。
1995年栗宪庭初到小堡的时候,村书记崔大柏只是跟他打个招呼,崔大柏作为一个地方官和栗宪庭作为一个外来自然人口,就算是认识了。通过民间和官方两个渠道的完全不同性质的信息,崔大柏对栗宪庭的认识渐渐接近了他的社会身份——1997年后,太多的人来到小堡,其中很多人是老栗带来找房子的。这些人有着过于明显的共同之处,都是艺术家,他们释放出的信息让崔大柏感受到,栗宪庭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批评家,而是一个在艺术界有威望的人。同一阶段,上级政府、公安部门也到小堡来了解老栗的情况,这让他感到栗宪庭还是个重要人物。在艺术家中栗宪庭被叫做“老栗”,这个称呼也通行于小堡村了。当他们真正熟悉并成为朋友之后,日常的闲聊就成了他们摸索相互开发的过程。崔大柏是个有抱负的人,当然不能忽视这个特殊人物的资源,于是,如栗宪庭所说,“一个理想主义者遇到了一个‘疯子’”,在小堡村制造了中国唯一的村级美术馆,制造了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家聚集区,也制造了一个文化产业的独特模式。
小堡村是北京通州区宋庄镇47个行政村之一,西邻东六环,南面有102国道,从小堡村到市中心仅20公里。小堡村占地面积3.27平方公里,村民500多户,现在生活在小堡村的艺术家已经有近900人。以小堡村为核心,宋庄的疃里、六合、大兴庄、辛店、喇嘛庄、任庄、北寺、小杨庄、白庙、邢各庄等村庄之中,共聚集着3000多名艺术家。2004年宋庄镇适时地打出了“文化造镇”的旗帜,为此成立的艺术促进委员会是镇政府下属的一个民间色彩的机构,方力钧、杨少斌、岳敏君等数十名艺术家被请进去,老栗是名誉会长的不二人选。2006年12月8日,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领导小组把宋庄认定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成为北京市首批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宋庄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相对简单,就是要留住艺术家,并吸引更多艺术家聚居在此。在原房主因为房产与艺术家的官司中,村委会也尽可能关照着艺术家的利益。而老栗为小堡村一笔勾画的规划方案也迅速得到了崔大柏的认同,崔大柏要维护一方利益,而老栗的方案让他看到了一种他未曾设想过的利益资源。在他们看来,每个艺术家就是宋庄的一张名片,每个艺术家工作室就相当于一个企业,村民也能参与到相关产业配套服务中获益。现在,在这里居住的艺术家只要打个电话,所需品质的颜料、画笔就可以送上门来,有的服务部熟知很多艺术家的要求,只要知道艺术家的名字就知道他的画布要绷多紧。如此专业的服务也成了小堡作为艺术村的佳话之一。
世界各地的艺术村,虽然有几种不同的类型,其规模和所提供的服务也有很大差别,但大多数艺术区的内容都很单纯,主要在协助艺术家创作。欧洲有一种是独立运作的单位,特别为艺术家的创作所成立的组织,美国AAC的艺术区会让艺术家离开原本熟悉的环境进行创作,在一段时间为艺术家提供食宿。有的艺术区由创办者提供私有土地,有的是提供特殊设备或配备技术人员支持。科勒艺术中心就是有卫浴设备制造厂科勒公司提供工业设备、材料及技术协助,为艺术家探索更大的创作可能提供支持,它一次让一位艺术家进驻,由5位专家协助完成作品。德国的乌发生态艺术区要表达的是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联,吸引相同理念创作者前往。日本的阿库斯缜,则特别要求艺术家与小区的互动。
小堡村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艺术区,它完全区别于其他艺术区的特殊之处是它的原发性,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具体情境中生出的一种对应模式。在全面的社会变革中,一个毫无特点的中国村庄遭遇到的一个特殊境遇,使它与一条同样经历着变革的艺术路径相交汇。
与艺术家慢慢向小堡村聚集的横向时间相交,有一条开发创意产业的垂直线索: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第39条中,也提到了发展文化产业这一概念。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和要求。到了2005年底,北京市委正式提出,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并视之为北京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在1998年由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为了适应后工业时代的经济形势,以此继续保持英国经济的增长。这一概念很快为世界所接受。小堡村虽然不处于一个后工业时代,但它却接收了改革开放后一个现成的艺术果实——老栗及一批职业艺术家,他们的到来改变了一个村庄的发展方向,而他们所经历的是另一条改革开放的道路。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