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美术馆之外,上海还有这些艺术空间

2017-01-09 15:59:26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朱洁树

   
当美术馆纷纷在城市边缘占地兴起,有一些独立的艺术空间在城市中心的缝隙中生长出来。

  在小商品市场里有个摊位总变着法子展示艺术作品,人民公园的中年男女也会偶遇艺术的相亲方式,运动园区的匆匆过客也许是去赴一场艺术之约,百年公寓的地下室里说不定潜伏着一位艺术家,在最商业化的园区里也有不挣钱的机构在运营……1月8日,一场名为“上海的公共与独立艺术空间”的讲座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艺术史学者和艺术评论人田珠莉分享了近几年在上海逐渐涌现并持续发展的独立艺术空间的生态。


  田珠莉这个研究计划的缘起,可以追溯到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那一年,上海各个地方的公共艺术非常多,当世博会结束以后,因为少有人做记录,它们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所以我觉得记录那一刻非常重要。”田珠莉如是说。近些年来,上海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建立起来,有公立的艺术机构如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有私立的机构如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国外的很多主流媒体也都对上海的艺术生态发展保持关注。


  当美术馆纷纷在城市边缘占地兴起,有一些独立的艺术空间在城市中心的缝隙中生长出来。田珠莉挑选了其中4个典型案例,对其进行了追踪调查。


  上午艺术空间创立于2008年,最开始是在香山路一栋法式建筑的一楼,2010年搬到现在的奉贤路。上午艺术空间所处的建筑被称为卡德公寓,当时位于英租界,曾是英国人警署的宿舍,也是上海第一批安装了电梯的高层建筑。上午艺术空间位于大楼的地下室,展示空间有近100平方米。空间创立至今,做过的所有活动将近有41场,包括艺术展览、表演、讲座、对谈等不同形式。


  “我们希望上午艺术空间是一个可以引发反思的房间,”空间的创始人于吉表示,“不仅是对于在此创作的艺术家,也对于前来的观众,更多的,是对于我们创办空间的主人来说。”


  上午艺术空间会关注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内容,例如国内的声音艺术,或是一些跨界的、多方合作的项目。另一方面,它也会展开一些非常实际具体的讨论,例如关于艺术家如何获得国外驻留机会的讨论会。


  上午艺术空间和歌德学院一起合作了德国艺术家驻留项目,去年参与的艺术家是德国的剧场工作者、导演和写作者凯·图赫曼。他在空间驻留了2个月,与上海的草根剧社“草台班”合作,对上海的棚户区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最后呈现了一出剧目,叫做《废物》。表演过程结合了影像,与上海主流剧场中的演出是截然不同的表现。


1.jpg
上午艺术空间的《废物》演出现场


  上海当代艺术馆艺术亭台是2015年4月正式成立的,有40平方米的面积。这个空间的前身是上海当代艺术馆的艺术衍生品和艺术图书商店,2005年建成。


  艺术亭台的地理位置非常特别,就在上海最繁华的地区,靠近人民广场和南京路,每天行人川流不息。艺术亭台本身的建筑结构有其特殊性,它有两面面对大街的落地玻璃,又有两面白墙,是一个半开放式的空间,也吸引了非常多的表演艺术项目。


  一般的行为表演,常常发生在封闭的美术馆空间中。而在艺术亭台,过往人群常常会留意到表演,驻足观看,甚至参与到表演中来。艺术亭台也做了既有在地性,同时有实验性的项目,例如“公园里的爱情”,这是2015年7月至8月和瑞象馆的合作,主题直接和人民公园的相亲角有关——很多家长会把儿女资料放在那里,希望为儿女找到另一半。这个项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观众中收集早期的婚纱照,陈列在空间里面。与此同时,艺术家邀请这些观众来到艺术亭台,给他们拍摄传统的婚纱照。第三个部分,就是在橱窗里面的相亲。艺术家专门设置了单面落地玻璃,外面可以看到里面,里面看不到外面,路过观众如果对里面的人感兴趣,可以走进来交流。有趣的是,当时有很多人民广场相亲角的大叔大妈看到里面的男生不错,纷纷进来交流。


2.jpg
上海当代艺术观艺术亭台“公园里的爱情”项目


  在田珠莉看来,这个项目也提出了很多社会性的话题,例如大龄未婚女、同性婚姻等。与此同时,橱窗相亲的图景,也让人联想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女郎在橱窗里招摇。艺术家认为,现在婚姻中的一些现象,反映了一种买卖的关系。


  在另一个项目中,策展人将当代艺术的历史带入了艺术空间。艺术亭台塑造了一个安静的阅读空间,并与《艺术世界》合作,在空间中陈列了《艺术世界》从1979年成立以来所有的艺术杂志和原始资料,让观众可以从中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史。


  艺术亭台比较偏重于和东亚地区的艺术家进行合作,而今正在艺术亭台呈现的,是日本艺术家九门刚史的特别项目。


  M50聚集了大量商业化的画廊,在田珠莉看来,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也许是绝无仅有的一个公共艺术机构。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创立于2013年,主要方向是新媒体艺术,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艺术中心,不代理艺术家,也不贩售作品。


  2015年,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创立了研究与创造学术奖金。对于那些以技术为导向所创作的作品,中心会提供奖金支持,也包括场地、技术。这个奖金是面向国际的,国际、国内艺术家都可以申请。


  去年,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的展览“体感场”很受欢迎。这是一位加拿大艺术家克里斯·萨尔特的作品。艺术家让观众通过体感方式去体验作品,而不是通过视觉、听觉的方式。观众进入作品,需要穿戴拥有很多接受信号的衣服,它们会对于场景内的灯光、环境做出反应。同时,观众也会带上一副眼镜,它会模糊你的视线。这套装置通过对于视觉体验的抹杀,放大其他感官的敏感度,引导观众,进行艺术作品场域里的整体体验。


3.jpg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的“体感场”项目


  除了展览以外,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也做很多公共项目,希望将展览的相关话题延伸出去,与不同的领域产生互动。


  瑞象馆是一家关注摄影、影像艺术,带有研究性质与展示性质的机构。瑞象馆的创始人曾于2002年创立了原点画廊,那是中国第一个摄影画廊。瑞象馆本身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2008年的瑞象视点,那是一个关于摄影的网站,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原创文章。2014年5月25日,瑞象馆迎来了开馆展“当真”。此后,它一直以稳定的节奏举办展览。例如“逝者如斯”是一位台湾媒体人和一位瑞士社会学家在中国乡村进行的为期7年的田野调查的摄影呈现。


4.jpg
瑞象馆展览“逝者如斯”作品


  瑞象馆也会举行大量的艺术相关活动。在2016年,瑞象馆就举行了22场对谈和研讨,22场艺术家讲座,19场电影放映和3场工作坊。“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一家美术馆如此专注于公众教育活动,”田珠莉表示,“对于一家小型的艺术机构来说,这就更为难能可贵了。”


  瑞象校园活动也是瑞象馆的一个特色项目,每年主办者会邀请一些专家、学者进入校园,让学生对于摄影艺术有更多了解。


  以上4家独立艺术机构,它们的空间虽然有限,却能以活跃的内容丰满自身。当艺术展览的价格日增夜长,这些独立艺术空间的活动却大多依然是免费参与的。作为非盈利的机构,筹款也是始终困扰这些机构的问题,在田珠莉看来,这些独立艺术机构能够成功运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便是出资者只提供资金,提供空间让项目的组织者独立工作。这一点,甚至连某些私立美术馆也不能做到。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