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慕尼黑古希腊 罗马雕塑馆

2014-06-27 13:40:18来源:南艺美术馆    作者:

   

  慕尼黑古希腊、罗马雕塑馆

  ——从伊利亚特史诗中一路走来的文明(上)

  在慕尼黑市中心的国王广场(K?nigsplatz)两侧分别矗立着两座博物馆:古希腊、罗马雕塑馆,或称古代雕塑博物馆(Glyptothek Museum)和州立文物博物馆(Antikensammlungen)。两座建筑物正面均模仿希腊神庙的形式而建造,数十级台阶将参观的人们引入希腊高大的爱奥尼亚式石柱(Ionic Order)之间。提示着人们由此将步入艺术的“神殿”。

  古希腊、罗马雕塑馆的德语名字是“Glyptothek Museum”,其中“Glyptothek”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glyphein”,意思是“雕塑”。因此这个博物馆也被翻译成“古代雕塑博物馆”。

  这座建筑是由路德维希一世皇帝(Ludwig I)(1786-1868)的御用建筑师利奥·冯·柯伦慈(Leo von Klenze)(1784-1864)于1816年至1830年间建造的。主要用于收藏和展示皇帝的古希腊、罗马雕塑艺术品。其正面设计采用希腊神庙的样式,由三角墙、石柱和石阶组成。而内部则采用拱形圆顶,使人有一种置身于古罗马浴场的感觉。博物馆内部共有14个展厅,围成一个“回”字型,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庭院(图4)。建造之初,展厅内部地面铺着彩色的大理石地砖;墙面和拱门由不同颜色粉刷而成;博物馆的玻璃也是色彩斑斓的。每当阳光照射进室内,透过这些玻璃让室内也变得五光十色。雕塑藏品则靠墙而立,彰显着藏家的艺术水准和收藏实力。那个时候,整个博物馆给人的感觉是皇家的富丽堂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物馆被迫关闭,藏品被悉数转运到一座修道院内保护起来。1944年夏天,博物馆遭到炸弹袭击,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得到修复。直至1972年博物馆再次向观众开放。在修复的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恢复原来的室内装潢,而是采用了灰蓝色的石质地板;巨大的落地窗取代了原先的彩色玻璃窗;砂石本色的砖墙和拱顶未被饰以彩色。这一修复可以让历史的凝重感更为突出,并且也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取向。当阳光再次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照射在雕塑上的时候,仿佛让那些雕塑又回到了最初被供奉的神殿、墓园之中。与此同时,从陈列方式上也由原来的靠墙而立,变成了将展品放置于展厅中间位置,这样便于参观者从全方位去欣赏雕塑的各个部分。

  目前博物馆内的收藏绝大多数来自巴伐利亚皇帝路德维希一世(在位时间1825-1848)。1804年到05年间,他曾在意大利游历,当时就被那些艺术品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从他还是王储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有计划的收藏。路德维希一世希望他的这些艺术品,包括这座博物馆建筑本身都能成为整个慕尼黑地区艺术水平的显示。希望如他自己所称,让慕尼黑成为“伊萨河上的雅典”(注:伊萨河“Isar”是一条流经奥地利和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河流,全长295公里。其中有一段在巴伐利亚州首府慕尼黑穿城而过)。约翰·马丁·冯·瓦格纳(Johann Martin von Wagner)(1777-1858)利用自身高水准的艺术、学术眼光和商业头脑帮助路德维希一世收集了一大批具有很高价值的古希腊、罗马雕塑。这些藏品包含了墓碑浮雕;古代诗人、哲学家和统治者的头像;以及“镇馆之宝”——埃伊纳岛雅典娜神庙东西两侧三角墙雕塑群。

  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从学术上有4个阶段的划分:

  1、 上古时期(Archaic Period)大约从公元前7世纪中期(公元前650年)到公元前5世纪初希腊、波斯战争(公元前490年至479年)这段时间。其风格主要受到埃及的影响,尤其是雕塑技艺。在这期间两种雕塑最为常见,一种是“青年男子雕像”(Kouroi),另一种是“青年女子雕像”(Korai)。这些雕像都有严格的技法规定:左脚在前,身体重心平均分配在双脚之间,身体僵硬,整件雕塑作品都在追求对称、重复和比例。

  2、 古典时期(Classical Period)大约是从希波战争,一直到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结束(公元前404年)这段时间。这一时期较之“上古时期”最大的区别在于,希腊雕刻家开始对雕塑姿势进行改变。原先死板、僵硬的身体得到自由的释放,重心不再平均分布于两条腿之间了。因为身体重心的改变,所以躯干部分的肌肉表现手法也因此发生了改变。随后希腊人开始了对“美”和“好”的无限追求,以至于把“完美”作为终极目标。

  3、希腊化时期(Hellenism Period)大约开始于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到罗马征服希腊,即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那时虽然罗马从形式上战胜了希腊,但是希腊的语言、艺术、哲学、科学、宗教和神话等等都深深地影响着罗马。从这一时期开始,对于先前的“完美”有所放弃,开始出现世俗化倾向的艺术。也是在这一时期雕刻中开始出现老人、孩子甚至病人的形象。

  4、罗马艺术时期(Roman Art Period)大约是公元1世纪到公元5世纪这段时期。罗马艺术一方面表现出对于希腊艺术的崇尚,复制了大量希腊艺术品,同时也兼具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正是因为有了那些罗马复制品传世,才得以让我们在今天对希腊艺术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古希腊雕塑尤其是青铜雕塑,因为战争、人为破坏等原因遭到了大量损毁。毕竟在那个年代青铜是非常珍贵的金属材料,所以将青铜雕塑再次融化作他用的例子比比皆是。罗马人选择了相对廉价的大理石材料复制原先的雕塑。当然除了复制,罗马雕刻家也创作出具有明显这一时期风格的作品。而且从形式上罗马人非常热衷人物肖像的创作,并且用世俗化的写实手法逐渐替代了此前希腊对完美化追求的雕刻风格。

  相传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传世,它们被统称为《荷马史诗》。其中有这样一名女子被描述为“白皙的手臂”、“飘飘的长袍”、“闪闪发光的面纱”、“拥有美丽的头发”、“长裙飘舞”、“女人中闪光的佼佼者”……她就是美女海伦,特洛伊战争的始作俑者。

  在希腊神话中,海伦是宙斯的女儿,其美貌令所有见到她的人倾倒。后来她成为了斯巴达王莫内劳斯的王后。当特洛伊的两位王子拜访斯巴达的时候,二王子帕里斯将其偷偷带回了特洛伊。这令斯巴达王大为震怒,于是请来哥哥迈锡尼王阿加门农一起,协助他攻打特洛伊。他们动用了上千艘战舰,兵临特洛伊城下,由此旷日持久的一场大战拉开了帷幕。相传有一天,海伦走上城头俯视两军士兵,结果她的美貌再次征服了所有人。双方都无心作战,于是当天宣布休战一日。但是这场战争一直僵持了10年,最后希腊联军用“木马计”将特洛伊城攻陷。海伦回到了斯巴达王身边,特洛伊城从此消失。其后才有了埃涅阿斯、安喀塞斯和阿斯卡尼俄斯逃离特洛伊的故事,此为后话。

  像海伦这样的被誉为希腊世界最美丽的女人,她并没有什么文治武功,更谈不上中国标准中的“贤良淑德”,只是美丽而已。然而希腊人对于美丽的向往和追求是可以让他们抛开一切的,甚至可以忽略战争和杀戮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文化和历史,女人的美丽是最不能被容忍的事情。那是如“妲己”和“褒姒”般的“狐狸精”,是“红颜祸水”。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到两种文明中巨大的差异和十分迥异的价值取向。

  对于美的无限追求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个和特洛伊战争有关的希腊神话来说明。相传人间英雄佩琉斯和海中女神忒提斯举办婚礼,邀请了一些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神赴宴。然而“不和女神”(或称之为纠纷的女神)厄里斯未被邀请。她为此非常生气,想在婚宴上引起纠纷。于是她将一个刻有“献给最美女神”字样的金苹果放在了宴会上。在场的三位女神:宙斯的妻子赫拉、智慧与战争女神雅典娜和爱情与美丽女神阿佛罗狄忒都觉得自己应该得到那个金苹果。争执不下的时候,她们找到特洛伊二王子帕里斯为她们仲裁。三位女神为了让帕里斯将金苹果给自己,每人都向他许诺了一件事情。其中阿佛罗狄忒许诺帕里斯将会得到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为此打动了他。于是最后金苹果归爱神所有。紧接着就有了帕里斯偷偷将海伦带回特洛伊并由此引发特洛伊战争的故事。

  在神话里女神们为了得到“最美”这个称号姑且可以争执不下,甚至为此不惜随意许诺人间凡人,定下人神协议。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希腊艺术里对于“美”和“好”的追求就更是一种极致的向往了。下面就用慕尼黑古希腊、罗马雕塑馆的几件藏品来说明在不同艺术风格时期希腊雕刻家对于美的强烈追求。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