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新水墨画之:王灏

2013-11-20 10:35:24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王灏简历:

  天津大学影视学院动画专业美术指导

  保定天石画院院长

  主要收藏:

  油画《秋林》天津大学作为礼品送给国际奥委会委员,国际拳击总公会主席吴经国先生。

  彩墨《梦中花园》日本名古屋艺术潮收藏。

  油画《春之舞》参加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作品被奥林匹克中心收藏。

  彩墨《云山》神州诗书画报收藏。

  《梦幻牡丹》参加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被中国后街美术馆收藏。

  《梦中的蝴蝶》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获省展优秀奖。

  《荷塘月色》等十余幅作品发表于中国艺术杂志,美术评论家马钦忠先生和中国着名画家杨佴旻先生撰写文章。

  《云溪》等作品发表在中国书画鉴宝杂志。

  《云水情》入选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十一届“全日展”。

  《盛唐玉女》《花园中的女孩》发表于中国观察第45期和第46期。

  评论:

  画到沧桑韵更浓

  作者:马钦忠 中国美院教授  上海美术馆馆长
 
  古人有佳话:“话到沧桑句便工”,意思是说到有内容有深度之时,句子自然精伦出彩了。我借用过来,稍加改变,用于评论王灏的画。
 
  画家是用画“画”说情说理说愁说意。少有人说画“工”,多用于说“工于画”,是说擅长于绘画,所以不可步其后尘,从而“韵”仿佛于此是替代的极好选择了。所谓“韵”也极宽泛,有所指而又无所指,既描述对象:韵味无穷,体验也。这意诠释,评述王灏的画仿佛顺理成章。
 
  何以见得?
 
  其实王灏极为年轻,出生于1969年,正是把梦多了几分的艰辛,而艰辛又被赋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的年代。可见他的画,不知不觉便流出了这一串颇为掉书袋的文字。因为年轻,运用起水墨语言和艺术样式,没有那么多的羁绊,更不会安心于前人的成就而循规蹈矩。历史就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这种状态中蹒跚前进。他除了用毛笔,纸是手工纸,图像画上去,有宣纸的敏感,但又比较硬,纸的支撑力比宣纸要强。在颜料上也不拘一格,国画颜料、水彩画、油画颜料,杂而用之,因此,色彩涂、堆、染、擦间而有之。这样的创作方式很难与我们的开场白对应起来。
 
  但是有意义的地方正是在这里。
 
  我一点儿也不了解王灏的人生经历。他的生活,他毕业于哪所学校,他最喜欢看什么,等等一无所知。我写画做评论的文章的习惯是就画说“话”他的画专注于怀旧的、伤感的、往昔的故事。那种淡淡的极具装饰味的构图和线条结构方式,故意模糊了作品的背景。比如《在水一方》,人与景,房子和植物融为几何形成的结构,但又是从中间的老房子的错落有致的透视中简化而来。《双桥》让人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二娇的遗踪,但是表现方式和画面的情绪闪闪烁烁隐射着当代人的生活。《雨中》飘逸着高洁和淡雅的高贵气质,但背景、人物、结构组合的美轮美奂令人几许清醒又几多神往,通篇无雨,而心里仿佛被淋得透湿。再如《静物》、《花》、《廊桥》、《飘渺的城》、《黄色的花园》等作品,画家一反常见的专注于水墨画的线的表达,而是以西方当代绘画的结构表达方式作为宗旨,寻找中国水墨艺术中那种结构的韵味之美。
 
  应该说,王灏做到了。从作品的意义解读方面说,王灏着迷的是那种绘画的韵致之美,一种伤感,一种怀旧,别离的时刻,伤逝青春与身体的节奏和律动随风而逝。感叹老树、老屋、那山、那河……伴随着岁月的沧桑而愈发散发出醇厚而甘爽的精致,而那些曾在老树下、老屋前前后后、那山边那水旁的故事的主角却成了永远的未来历史。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伤感时节情最醇,画到沧桑韵最浓。
 
  亦借亦凑,不就是王灏画作的面貌吗!我不知道我是否强解人意。
 
  我还要说的是:技术和物质层面。
 
  当代绘画多种多样,你可能想到的任何一种形式和材料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玩。玩法再好再绝妙,真正想找到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也不是一蹴而就,有的用水墨还原成为一种视觉观看样式,还原为:零度:水墨,没有意思,没有符号,没有生活内涵,而纯粹是视觉的。还有的用水墨的传统技法表达当代人的生活内容。王灏在这期中比较独特的是:让观看者在不知不觉当中进入他的艺术语言意义的置换。运用方式虽然还是在传统的平面材料使用范围之内,但是已经大大消解了传统水墨画的那种笔墨深度的绘画样式。而西方的纯绘画在转化成了王灏的基础和视觉背景之时,努力地融入了中国艺术文化的情致。由此可见王灏的工作是极为有文化立场的,这一点非常有必要大加赞扬。

  我的同学王灏和他的画

  作者:杨佴旻

  王灏画画有家学,他父亲王笑祖是当地有名的油画家,他从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作绘画基础练习,自幼受到了良好的绘画素质训练。在大学期间,王灏画油画。他刻苦且认真,画室里经常是他一个人在做各种材料的尝试和实践。他看世界名画,更多的是看书籍插图,非洲雕刻一类的书籍,这两类书的取向相去甚远,他能在差异里找到共性。这对他以后的水墨画创作积累了思想境界和创作的开阔性。

  我和王灏是大学同学,是保定学院美术系招的第一届学生。当时美术系就一个班20几个同学,是全校最小的系。去年听原来的老师说现在美术系的学生已上千人,是全校最大的系了!

  王灏画画有家学,他父亲王笑祖是当地有名的油画家,他从小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作绘画基础练习,自幼受到了良好的绘画素质训练。在大学期间,王灏画油画。他刻苦且认真,画室里经常是他一个人在做各种材料的尝试和实践。他看世界名画,更多的是看书籍插图,非洲雕刻一类的书籍,这两类书的取向相去甚远,他能在差异里找到共性。这对他以后的水墨画创作积累了思想境界和创作的开阔性。

  几年前我从东京回来,他拿出新作给我看,不是油画了,是水墨画。他对我说:老杨,我也在宣纸上画画了!——他画了很多,我感觉不错,但是又觉得他对宣纸的特别之处的掌握还欠缺,建议他在宣纸、墨和色上再多作实践。王灏从油画入手再到水墨画创作,画布和宣纸这两种质地很不同的绘画材料,让他的实践初期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任何材料都是承载画家创作思想的工具,艺术深处又是相通的。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他的灵性引导他在艰苦的创作中充实着乐趣,并在不断的失败与成功中找到了合适于他的画面效果。

  很显然,王灏的画受到了当代绘画的影响。他的画没有受传统水墨画以墨色为基调的束缚,他在用墨和用色上不拘一格,色彩绚丽。在中国,人们往往把这种形式的绘画说成是受西画的影响。我认为所谓东西方之分,其实,应该是古典与现代之分。西方比东方在近现代发展上起步早了,所以说起现代人们往往习惯性的想到西方,实际我们也在创作着现代——原来,大概15年前还是,中国把日本也称之为西方国家,因为日本虽然起步比欧美晚,但它发展快,现代化程度甚至超越了某些欧洲国家,当时日本是“西方七国”成员。所以西方在某种意义上并非单是地缘位置概念上的。因此,我习惯于把这类绘画说成是受现代绘画的影响。

  王灏的水墨画其价值在于他接受现代绘画的影响,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传统绘画材料上画出了新的画面感觉,为古老的宣纸赋予了新意境。看看众多的在二十一世纪画着所谓“传统水墨画”的画家,那些重复古人也重复自己的当代人,创新精神在时下的中国画坛显得尤为可贵。

  我期待着这个时代多一些有创新思想的画家。当今中国画的生态环境可谓环境恶化,原来在水墨画上探索创新的画家纷纷改弦易辙,回到了传统的怀抱,这说明习惯在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影响巨大之外,市场因素和相关机构的政策引导也是不小的问题。同时,也说明中国画实在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不是吗?看看窗外的社会,中国已经走到了二十一世纪,再回头看看我们的绘画,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文化部提出文化艺术输出,我们输出什么?难道我们还拿祖宗的东西做看点吗?传统中国绘画、中医、武术,在世界上早已是无人不知了,不能再打传统的牌了,这是一个需要创新的世界。

  英语向世界传播的初期,它的背后是新思想、新科技,所以,凡接触者趋之若鹜,如饥似渴。我们传播汉语,在世界各地办孔子学院,除了教人说话,我们传播什么?

  我对王灏说:画吧,你能画的更好,坚定自己,坚定出新才是艺术的真正价值。我相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画坛能创作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绘画来。

  2011年9月7日 于良乡

  意写心源 唯美达心——王灏老师的艺术探索

  作者:袁立鹤(河北大学 副教授)

  画作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观赏王灏老师的彩墨意象画令我惊喜令我思:惊在墨艳意深,喜在赏心悦目五彩斑斓,思在画中所揭示出的生活意味和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他笔下的那些简括的盛唐气韵所传达的是幽闲而清逸的神韵。就画的意境而论,当属现代新彩墨意象画中的“逸品”。

  我认为,绘画之事原本是“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得力于王灏他的传统功力和通灵悟性。没有平静的心态,没有胸中的逸气,是不可能做到的。

  王灏的画若隐若现,轻柔淡雅,惟恍惟惚,笼罩上一种历史感和岁月沧桑感。 艺术贵于创作,因创作体现了艺术的本质与价值,更彰显了艺术家的智慧与才能。深厚的传统文化流动着继承血脉,勃勃的自然万物滋生着创新灵感。王灏的彩墨意象画风格即表达了创新灵感。

  艺术创作不是抄袭和模仿,是艺术家感观自然、感悟人生的独特体验和认识,因感受至深而入驻心灵深处,进而化聚为笔端的精神心象和意境。这种精神心象是唯心的,他超于象外,得于心源;这种意境是唯美的,他化于象里,得于灵感。南齐?谢赫讲“应物象形”,唐?荆浩讲“度物象而取其真”,唐?张璪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既是说创作要师法自然而意写心源,又讲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生活。王灏”。这胸中的造化是画家对客观自然的感悟,既包含客观自然形态的美,也蕴含画家主观的思想感情,是主观客观融为一体的精神形象。如果从这个层面来论及王灏的彩墨意象画艺术,会发现王灏在题材的选择、画面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诗意语言的表现、图式的构成等都与先辈和同代画家拉开了距离。可谓独步画坛,颇有刘邦打天下的气势,建树了只属于王灏个人的彩墨意象画风格--那就是以心中的景色为题材,运用不同形态的彩墨和线条组合构造景物形象,着力表现具有鲜明个人色彩的梦幻生活环境和情趣,着意于画家对梦境斑斓的回忆,深深热爱美好情景之情与盛唐景物的结合,营造出充满深情挚爱的梦幻意境,永远散发着真诚、朴实无华,略带干草和泥土的芳香。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完全能够获得这种整体上的审美感受。其实这很有难度,难在严谨而有“大气”,严谨而能“写意”。能达到这种程度的彩墨意象画风格也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

  意象灵感的获得要求艺术家观物识象时,清心静悟,心如止水,感物感心,物我通融,在“天人合一”之道中,神遇而迹化,通过思维的飞跃与超越,使心灵完成一次逍遥游。 “灵”包含着智慧和悟性,“感”蕴含着心灵和思想。王灏的彩墨意象画风格即是一个个人体验的逍遥游。

  因感而生情,因情而生境,感动了自己,便也打动别人。王灏近期创作的彩墨意象画风格很容易打动观者。“万物静观皆自得”,“大美静中参”,只有让心灵沉静下来,才能获得创作意象和创作灵感。创作灵感的不断获得,使艺术之树常青,因而深入生活、净化心灵、以自然为师、感物感心是王灏在创作中始终坚持的。这种“有控制的张力”,或称之“有张力的内敛”,不是简单的以外在形式的新颖予人视觉冲击,而是力求通过精微的彩墨形象,来昭示彩墨画博大深邃的内涵。

  在癸巳岁七月份的画展上,第一次见到王灏的作品《盛唐玉女》,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幅充满诗意的作品,让人过目难忘,因为想起了一首歌《梦回唐朝》,所以感触颇深。这件反映盛唐气象的精品,虽然尺幅不大,但画得非常之美。而其表现出的恬静之美,动人心魄。这件作品呈现出来的宁静之美,超过了以上的文学性表述。画面中的语言传递,更多的是不可用文字话语表达的情感韵致。作者通过对绘画语言的处理,使画中的文字性因素实现了升华,比现实更美更真实。王灏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探索了从文学性的诗意到视觉语言的诗化这样一个重要的课题,使具有诗意的文学性构思,通过诗化的视觉语言的表现,达到了诗境。

  早在1500年前,谢赫在“六法”中提出了“气韵生动”这一理念。一个“动”字,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重要区别。众所周知,西方传统绘画以再现一个凝固的时空瞬间为己任,以科学的解剖与表现无限远的焦点透视规则相结合,力图在画面上还原一个真实的物理空间。杰出的现代主义大师如克利还有康定斯基都在现代主义探索中重视绘画语言的音乐性表现,但他们终究不能不为此而“背叛”他们传统的再现美学,并抛弃当时东方人赞不绝口的科学解剖与透视。而中国传统绘画虽不写实,但更侧重于心理空间的描绘,强调意象的诗境表达。“气韵生动”之“动”,便有时间的参与,故中国传统绘画是空间与时间结合的四维表现。运动之美的产生在于节奏和韵律,因此,“韵”便是中国绘画语言中特有的诗化因素。而王灏成功地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的“韵”和西方油画的“斑斓”,很了不起。

  请让我们仔细分析下王灏的作品的“气韵”。“‘气韵’,这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绘画有气韵,就能给欣赏者一种音乐感。”(宗白华)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语言不仅负载着状物叙事的功能,而且通过节律性的表现成就了中国绘画特有的视觉音乐效应。“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况)因为音乐的节奏与韵律最容易引发受众产生异质同构的心理共鸣。“寻声律而定墨”,刘勰的美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表现性原则,几乎涵盖了所有文化门类,包括小贩的沿街叫卖和哭坟。古代的中国人将“乐”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与治理社会的“礼”同等重要。古代文人的第一修养,便是琴,这种音乐修养加上他们原本谙熟的诗词文字韵律的功底,使他们最终在中国美术史上创造出最具音乐效应的绘画——文人画。在勾、皴、点、染的技法程式的框架中,以虚实为核心形成了绘画语言要素的对偶组合格局。如构图的开合、形态的方圆、黑白、执笔的中(锋)偏(锋)、运笔的顺(锋)逆(锋),行笔的疾缓,以及墨色的浓淡、枯润等。这种对偶组合如同诗词中的平仄对偶,是便于实现语言节奏化的处理,使语言进入诗化的重要基础。中国绘画语言的音乐性或曰诗化,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最鲜明的特征,也应当是当代继承传统的重要内容。当代的很多艺术家经受了写实主义的洗礼,承受着科学造型与透视观念的制约,更多的是依赖西画的构图经验与造型的严谨来进行表现。这样,便使得绘画语言的叙事性排斥了语言的诗化表现。所以王灏的“诗意的栖居”的艺术探索对我们应当具有启示性。

  我想从两个方面来概括王灏的艺术特性。

  一是我认为王灏审美基地的定位准确。他生于古城保定,求学也在此地,天石画院也在此地,艺术活动也多活动于北方一带。这里是他乡情和幽情的审美寄托,也是创作的“能源基地”。乡风民情是厚朴淳真与燕赵雄风相融。正是在长期感受、感悟、感动的基础上,加上他家学渊源和文学素养的积淀,促成王灏的彩墨意象画精神内涵的独特性。这是一种灵气往来。它兼有雄浑、质朴、拙野而又不乏灵气的审美特质。这正是画家本人品性的自然流露。

  二是“诗意化”语言的运用贴切。王灏的父亲是有名的油画家,他追随学习多年,对传统油画有过深入研习,但在创作中,坚持从自身感受出发,根据表现物象的需要而整合语言方式。他以大胆生拙而可爱的彩墨为主干,建构出奔放,热烈,错落的种种景观,又以独特的自家风貌恰到好处地诉说出他浓烈的幽情。从中我们可以领略瓶花,美人,唐韵,童年纪事等意境。显而易见,王灏的语言与他的诗情是合拍的。

  聪慧的王灏在他的《盛唐玉女》一画中,以斑斓的彩墨疏密有致地在重复渐变中形成律动,加上美丽容颜形态相反相成的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动人的诗境。也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王灏是在其艺术实践中执着地强化“诗意”和“点彩”语言的节律意识。在《唐韵》中,作者以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古意配以彩墨的斑斓,呈现了一个奇特美丽的画面,目的是利于语言的节律化处理,形成强烈对比,产生张力,突出了唐韵的气象的苍茫。作者充分地调动了点还有线与形态的重复、渐变、突变来做文章。在王灏的其他作品,如《古韵》中,更侧重于画面的形态与色彩的节奏变化。

  石涛讲“画无定法”,是指笔墨语言要始终服务于创作思维和创作灵感,不应固定笔墨符号和技法。作品风格并非简单的笔墨符号,而应是自己独特的画面感受和思维。中国有句禅语“法本无法,无法便是有法”,不拘泥于法的绘画方法才是大法。我在创作中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创作理念,作品风格把握在高雅、清淡、静逸、闲美的格调上,在生活中不断获得新的创作灵感。所以,那种传统的人物,山水,花鸟题材模式在王灏的作品中杳无踪迹,所以,他的作品别开生面。

  我认为,艺术创作讲求合情合理而又出人意料,这既是艺术的创作规律,又是作品魅力之所在。让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发挥到淋漓尽致,艺术家的精神在天地往来之中获得自由,优秀的艺术作品才会顺时而生,与时俱进,并世同传。

  在当今现代社会,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给自然和人类精神带来的破坏与污染,激烈的竞争、浮躁、急功近利,使人们感到生存的危机和不安。在这种社会氛围里观赏王灏的画无疑是镇静剂,得到一种心灵的抚慰,赏他的画过目不忘,也难忘,获得一种视觉和心理的愉悦,精神的启迪。清人笪重光说过:“寓目不忘,必为名迹”。所以我认为王灏的画从画意、画境和画法上都属于现代,他是从传统走进现代的一位艺术风格鲜明的画家。

  总之,我们不难看出,人到中年的王灏不满足于普通的教学任务,也不满足于一般彩墨技法的继承,他的眼光已经拓展到对传统形式规律以及更深层的美学思想的继承。在天石画院里,他对诗境于梦境的在意与敏感,使他对绘画语言的诗化处理如此经意,执着的追寻,必然会使她的艺术创造不断地升华。

  2013年10月写于北京

  王灏意象水墨理解

  作者:苑竹评书画


风花(136cm*69cm)


梦幻牡丹(80cm*50cm)


雪月(136cm*69cm)


云水谣(35cm*138cm)

  看到王灏的意象水墨画作品,不禁有一种空谷跫音的欢喜。在当今艺术浮躁、物欲横流的现实状况下,能有这样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作品,难能可贵。

  意象水墨是一个发展中的文化产物,它的内核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王灏的画突破传统,在墨、色使用上,大胆独特,画面呈现出一种新意,耐看而不流俗。他的艺术创作清晰地彰显出传统立场与现代审美的有机融合,重视立意和气韵的表达,将天人合一境界,以纯个性化的方式进行阐释。

  王灏原本是画油画的,忽然对水墨着迷,令人不解。深入交流,发现他其实一直以来对中国传统水墨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始终没有放弃。现代社会无论是生活情境,还是人们审美观念、精神视野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传统水墨也要与时俱进。他默默地从实践入手,探索个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画家最可贵的是真,真的喜欢,真有感受,真想表现,同时,也真能画出新感受,并在创作过程中享受到乐趣。王灏就是这样一个至真的人,他在自己的小院里种竹、载树、养鱼、育草,甚至进山捡石头装点庭院,纯朴的生活方式滋润他的性灵,也使他的画作安适、温雅,不那么躁动。然而在现实社会,纯粹摆脱掉功名利禄很难,王灏有自己的画院,要经营,要发展,但他能够在现实语境中直面自己的真,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恰如古人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所谓意象,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寓“意”之“象”,即包含着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形象。王灏解释说:“万事万物有‘形’必有‘态’,比如树的形状千变万化,而态的表达也各有千秋,或挺拔、或飘渺、或升腾、或苍劲,如果把‘形’的意识淡化,而把‘态’的感觉夸张,意象所表现的情景,就油然而生。意象绘画,简单地说,就是‘大象无形’。”

  大象无形,王灏的画就是在有形和无形之间,向人们坦露着他的思想。他的画专注于怀旧、伤感、寂廖,是一个人独处时才能体味到的情感。而只有当一个人安静地沉浸在某一种情境中时,思想才是最真实的。

  立意在先,情景浑然一体,王灏的画格调在“品”上。以韵生形,形韵结合,去除一切芜杂,把画面做得很纯粹,传达出一种精神内涵,让观者在解读作品时,同样以超脱尘俗的虔敬之情,进入忘我的境地,通过视觉冲击,体味梦幻般的气韵。

  绘画的意义,在于表现和沟通。表现即指创作者直抒胸臆,下笔落墨,不吐不快,无可掩饰也难以掩饰。沟通则是说作品进入社会空间之后产生的价值和生发作用,创作者与观赏者通过绘画达成沟通互动,绘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人与万物的沟通。观王灏意象画亦须观者调动经验与智慧,发挥想象,对画面上提供的意象符号加以补充、链接,在一头雾水中,豁然开朗,眼睛一亮,直至兴奋惊叹,越琢磨越有味,从而获得高层次的审美愉悦。

  王灏的画在空灵的画面表达中,能体验到宇宙的雄浑博大,同样也能感受到在空静虚无中所流露出的温馨与诗意。在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东方的意象和西方的表现相互融合,各种物象所蕴藏的精神得以充分体现。

  静静的池塘、池塘边的少女、怒放的牡丹、翠绿的幽荷……那浓淡交融、真幻交迭、深浅相辅、虚实相成的画面,或沉静或热烈,或精细或粗犷,一色中变化无常,单纯中又无限丰富,构图上匠心独具,简练中又灵性实足。通过画面,郁郁勃发的却分明是一股延绵千年的中华精神。流溢着浓浓的沁人肺腑的气息,令人回味无穷,无不彰显出创作者高远的境界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风花》、《雪月》是意念的延伸,似有似无中对生命进行新的诠释,无需多想,你只要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想,静静地去感受。山是高远的,水是纯净的,甚至空气亦会使人陶醉。画面准确的诠释了中国的哲学体系根源,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不管是唯美的古典趣味,还是张扬的现代个性,王灏的意象既活泼优美,又庄重典雅,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其画面语言是未来的、现代的、又是独具特色的。他的作品已经超出了传统绘画的评价范围,打破了画种的界限,而贯穿于作品中的东方情节却没有变。

  艺术创新既是画家艺术探索的必须,也是时代的产物。新世纪东西方美术艺术的空前繁荣与发展,特别是信息交流的便捷,各类艺术思潮相互渗透,广阔的国际视野为王灏的意象水墨画提供了滋生土壤。他从传统语境转换到现代语境,跳出中国传统水墨画固有造型套路,整合其它笔墨技法,探索出一种新的着墨行笔方式。

  追求美妙幻境的画家——王灏

  作者:黄耿卓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少女眉清目秀,赏心悦目。如果轻纱拂面,恰似雾中之花,难识庐山真面,心不甘、不宁,探究之心,想象之像,油然而升,那定是妙不可言的幻境。

  美妙,多源于幻影、幻境,把美的东西半藏半露,定能引人入胜。

  黄山,美的胜地,美在山,更美在云。有首写黄山松的诗云:“石为母,云为乳。黄山松,不知土。”黄山的云,养育了黄山千姿百态的松,如黄山无云、无雾、无松,一目了然,定大煞风景。

  黄山云雾缭绕,青山、奇松、绿水,蓝天,时隐时现,变化万千,使人置于神奇的梦幻仙境之中,如云雾穿身,见手不见首,见腰不见足,尤入瑶池,真是神极、妙极。登黄山不遇云,定是件憾事。画家把美的东西,神秘化、梦幻化,使画面更加诱人,定是造境的高手。

  王灏就是一个有极强探索精神,喜欢营造梦幻的画家。

  造境,要心中有境,随心随性,无边无际,如天马行空,型、色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在法度之中。写其意,抒其情,如彩云翻滚,如大江东去,人化为形,人化为情,把画家的情感、心性化入画上。那种状态,定是美妙无比。

  术,要融于情中,色彩的点、线、面,虚实交错,轻重缓急,起伏跌宕,进入“物我两忘”的美妙创作状态。为享受这种状态,王灏知道,这些年自己吃了 多少苦。

  王灏的父亲,是早年从美术院校毕业的老画家。王灏从小生活在形象和色彩的氛围中。父亲的画室,是他儿时的天堂,信手胡涂乱抹,自得其乐。父亲对王灏学画,不支持,也不制止。他知道学画易,学成难,路太苦、太远。

  长大后,王灏还是学了画。毕业后当了美术教师,画画成了他的专业,没有比画画更使他着迷的事。

  那些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沿着磨道转圈,只见前人的脚印,而不见自己,最后累趴在磨道上的人,并不少见。

  王灏生性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得空钻到太行深山,踩山间小路,观路边野花,听林中鸟鸣,躺在山坡的青草上,望天观云。秋风阵阵,彩云漂游滚动,云朵似仙、似兽、似山、似瀑;一匹奔马,脖子拉长了,一条腿没了,整匹马淡了、散了,融入了蓝天之中,一会又组成了一个个新的形象。这些似像非像的奇妙组合,变化多端,神奇、奥妙。见景生情,王灏想起白石老人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他猛然跃起,兴奋异常,激动之情不能自抑,便在山野间疯跑。幸遇彩云点拨,大师指路,他决心要从具象中挣脱出来,确立新的造型观念,营造自己新的艺术天地。

  王灏深知:抽象不能把像抽掉。白石先生名言:太似媚俗,不似欺世。像一股丹田之气冲顶,把自己变成了一朵云,自由自在、晕晕乎乎,在天地之间漂游。

  目标有了,就能踩出一条路来。

  王灏悟道、参禅,解“天人合一”之意,思“天地造化”之妙。他要在心和天之间构造出一条缤纷的彩虹。

  王灏从山里拉来风化千年的原石,铺路、堆山,挖池,养鱼,种树,载竹。要的是纯正的田园野趣,读、熏、染于自然之中。

  他的房间里挂起了幅幅中国画,品味写意之魂,在油画布上挥洒、体味写意之妙,一步步往前走,把心中之想像写出来,追寻美女轻纱拂面、雾里看花、登黄山观云的妙境。

  王灏年年酷暑寒冬在画布前描绘心中的彩虹,件件作品如梦如幻,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近了,他笑了。

  王灏在自己的小院里听竹摇风,观鱼戏水,吟“道可道,非常道”,养心养性。他在继续探索追寻心中的“似与不似”。现在他的画布上满是彩云,正在笑迎那阵久盼的秋风。

  迷离  漂渺  梦境——王灏绘画艺术

  作者:胡又笨

  众所周知,但凡好的艺术作品,是能够动人以心魂的,看王灏的画就像看美国大片一样,使人总在激动之中,以至于我总想用自己的灵去触摸王灏画面中所传达出的每一符号。每每观其画,总可以感受到他画面中似乎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深深地触动到我心灵的底府,我知道那是一种迷离、漂渺、神奇而又博大的空灵境界。

  王灏可以双手提两个几十斤重的坛子在夜间行走,他的强健的体魄与其长期的太极训练密不可分,他不仅有北方汉子强悍朴实的气质,且也同样具有南方人的温情与细腻,这一点从他的画面中便可体现出来,在其空灵的画面表达中,你既能体验到宇宙的雄浑与博大,同样也能感受到在空静虚无中所流露出的温馨与诗意。在这个时候,材料、技法等便不再重要了,在他看似随意的挥洒中,他把东方的意象与西方的表现相融相合,古老的城堡,幽幽的庭院,空蒙的原野,恬静的水乡,都在其作品中完成了从自然到精神的转移,同时,画面中那凝重而洒脱的笔触,清丽而浑厚的色彩,完美而又独特的构造中也显示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功力。

  王灏的南北相间的性格,也使他在画面处理上,粗中有细,大而不空,细中有放,小中见大,他的形而上的图式透着独有的灵气,他会使你不自觉地打破地域与时空的界线,在一种似梦非梦的状态里,进入他扑朔迷离的画面,更进入只属于他自己的那一份精神家园,令你痴迷与神往。

  当我和王灏谈到他画画的感受时,他告诉我,每每画画,他并不刻意地去寻找题材,只是让自己静静地坐下来,让心灵深处的那一份真情慢慢地流露出来,这时,他心中所有的美妙,开始占据他的眼、他的手和他的画,作者最大限度地让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自由倾泻,所有生活中的失望与不如意都找到了最好的解脱与超越,这时从王灏的画面中一点点显出的是一个完整的赤裸裸的真我。

  所以王灏的画不只是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在抒发一种精神与情怀,你会从他的画中得到更多的联想与体悟,他会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拉近又推远,在这种既模糊又有精神指向的表达中正符合宇宙自然的(不可知)与神秘的(规律)这些又与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禅宗的独到领悟有关。

  王灏近作《东方大风景》下面部分,似池中或似池中星亮闪烁的红色光点,会使我联想起童年在老家放河灯的场面,又如一片片睡莲在悄悄地绽放,中部似迷宫或似华丽的殿堂,若隐若现虚无漂渺,给人以无限的暇想,而上部则如无限天体在大运动大冲撞中的聚与散、开与和、使人的心灵得到震撼,同时,也被画面中那虚无漂渺熟悉而又陌生的梦境所陶醉。

  王灏的画从语言上是未来的、现代的、又是独具特色的。他的作品已经超出了传统绘画的评价范围,打破了画种的界限,而贯穿了作品中的东方情节却没有变,并在其心灵深处所扎根发芽。他把自然界中熟知的客体,物化成一种符号,然后把他们打破、分解、然后再进行更随意更自由的组合,在具象、意象、抽象、半抽象之间,他都能自由的往来,这既是他的优势,也是其作品拥有众多知音的缘故。

  我希望王灏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义无反顾地走自己的路,我认为他的自由表达的能力,会使其在今后的道路上有无限发展的潜力。我希望看到他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NextPage]

  出版著作:

 

  最新动态:

  在线展览:


盛唐风韵(69cm*69cm)


果香(48cm*58cm)


瓶花(69cm*69cm)


百鸟鸣春(50cm*40cm)


深闺红粉(32cm*32cm)


异境寻芳(60cm*60cm)


情投意合(68cm*33cm)
 


唐韵(180cm*96cm)


风花(136cm*69cm)


梦幻牡丹(80cm*50cm)


清韵(136cm*69cm)


春江花月夜(136cm*69cm)


池塘中的鸟(20cm*30cm)


荷塘月色(20cm*30cm)


云溪(23cm*54cm)


莲池风月(136cm*69cm)


盛唐玉女(69cm*113cm)


芦花飞荡十月天(68cm*68cm)


果韵

  (实习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