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生于黑龙江哈尔滨;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画博士生,浙江画院、西泠书画院、泉州画院特聘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
1989年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中国美术馆),展出《毛泽东》等8幅作品。1990年调入武汉湖北工业学院任教,开始创作《大批判》;参加美国加州亚太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作品《圣母子》被亚太博物馆收藏。
1991年《北京青年报》(3月22日文化版)以“王广义现象”专题版介绍《大批判》;同年《大批判》获邀参加“波普国际邀请展”(意大利米兰),发表在意大利《Flash Art》封面。
1992年《大批判》参加“中国前卫艺术展”(德国、柏林世界文化宫);“89中国新艺术展”(香港);《大批判》在“首届90年代艺术双年展”获文献奖;由吕澎等合编的论文集《当代艺术潮流中的王广义》出版。
1993年参加“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
1994年参加“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国际艺术邀请展”(韩国汉城国家当代美术馆)。
1995年参加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地莫尼卡美术馆“中国前卫艺术15年大型画展”;西班牙马德里蒂森美术馆收藏《大批判─百事可乐》;参加“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展”(德国、汉堡国际文化工厂);参加“艺术─斯活其展”(美国、芝加哥建筑艺术博物馆)。
1996年参加“第27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亚太当代艺术3年展”(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作品《大批判》在德国路德维西美术馆和德国波恩艺术博物馆展出,《大批判─麦氏》和《大世界─必要的权力》被德国路德维希美术馆收藏。参加“首届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获艺术贡献奖)。
1998年参加 “中国新艺术展”(美国、三藩市/url]现代艺术博物馆);《大批判─555》被沈阳东宇美术馆收藏,《大批判─皮尔卡丹》被美国三藩市代美术馆收藏。
2000年参加“世纪之门 1979-1999邀请展”(成都当代艺术博物馆);“窗口99邀请展”(成都上河美术馆);“进与出邀请展”(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1年“新形象:中国当代绘画20年”,中国美术馆,北京;“多元城市”,汉堡艺术宫,德国;“学院与非学院”,艺博画廊,上海; 第一届艺术与设计大奖赛候选人。
[NextPage]王广义艺术风格分析
在王广义看来,与个人情感或一般情感最接近的也许是我们所称的“现代艺术”。艺术家说:“现代艺术与古典艺术是一回事。他们是从与自己的个人经验最贴近的,也就是说最上手的地方上手,逼向一个目标。但是这个目标不存在。这些艺术家是以激情作画。”在一定程度上讲,现代艺术比古典主义更加含混不清。现代艺术家大多保留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倾向,他们都指望艺术对一个终极问题或中心问题的解决。由于把个人的情感内容掺杂其中并有意无意地左右着艺术批评或判断,这就是为人类当代文化的课题增加了迷雾。——批评家吕澎评王广义 北京东三环华贸中心一个咖啡厅里,本报记者见到了王广义。一头长发和随意蓄留的胡须,显示着这个艺术家的艺术气质。作为85新潮运动中最知名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和舒群曾各自是北方艺术群体中创作和理论方面最为引人注目的人物。 20多年过去了,王广义一直坚持着自己在85新潮运动中所寻找到的理性精神,在艺术的阵地上战斗。在这20多年中,他认识了尤伦斯夫妇,这对夫妇以巨大的热情关注并收藏王广义的作品。 日前,在北京798的尤伦斯艺术中心成立并开幕,作为艺术中心开幕的首展,85新潮运动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强烈关注,作为85新潮运动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王广义的作品被放在了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和王广义聊天,谈他的艺术发展历程就不可避免的要谈到85新潮运动,那是一段对他的艺术风格影响深远,和他无法分割的一段历史。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诞生与发展,对于那个充满着变化和思考的时代,王广义不但已经经历了,而且从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延续至今。 波普艺术是王广义延续至今的领域,作为一种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而后在美国发扬光大的现代艺术流派,波普艺术是西方社会流行文化极度膨胀、无孔不入的直接反映,主要以大量日常视觉图像构成画面。作为中国波普艺术的最早实验者和中国上世纪90年代政治波普艺术的典型代表人物之一,王广义极为敏感地领会着波普艺术的核心内容,他将“文革”时期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与当今流行的可口可乐、化妆品图像结合起来,尽可能剔除所谓绘画性,向人们直陈一种当代生活的存在。
没有画家王广义,中国当代艺术就缺少了一个主要角色。1992年他曾经在一块帆布上信手涂鸦,“王广义是当代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由于个 性比较谦逊,王广义当时在这句话的结尾加了问号,但这个问号现在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36岁的时候,他的作品已在中国艺术展中处于领先地位,他也因此闻名 于全国艺术界及海外。从贫困到富有,王广义通过不懈的奋斗,已经成为值得众多年轻艺术家仿效的成功典范。
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吸引了西方艺术界的想象力,确立了他作为前卫派领导者的地位。在这些作品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商品消费主义相遇冲突,王广义泰然自若地挪用那些描绘中国大步走向理想化明天的社会主义宣传画中的形象。通过这些,他用不同的西方驰名商标代表消费保护行动的忧虑。清新的线条、纯洁原始的色彩,社会主义观念与驰名商标名称之间的强烈冲突使得绘画不可能被忽视。他们简洁明了地表达了一个在现代化进程中为消费主义浪潮冲击的社会大气候。两级相反的事物并置增强了王广义的意识形态混合物的视觉和谐。不同的方法和社会意识被归于同样的视觉结果。在改革开放时代,这两种对立的观念相溶于“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和邓小平关于私人积累财富是可以接受的、是好事这样的个人承诺之中。随着涌入市场份额的渴望,使得人们开始耐心克服中国复杂的进口关税市 场规则等困难。政府在此看到了利润,而人们则看到了机遇,王广义也是如此。
在混合商标名称和社会主义宣传时,王广义不需要将产品的性质和他挪用的年轻拓荒者们所解释的特定意义联系起来。现代汽车不一定与国产拖拉机相遇,奢侈 商品也不一定强调小资产阶级的装饰礼服,也不说快餐食品是健康的保证或是饥饿的治疗仪,如果是相互关联,那也几乎是偶然现象,合并是其本质:最简单最直接的事实宣言。
这一系列始于王广义边喝可乐边看社会主义书刊。迄今为止,大量的产品名称都曾出现在“大批判”中,但是最著名最多复制的是可口可乐。《大批判:可口可 乐》1992年曾被用作国际艺术杂志(Flash Art)某期的封面。照相机拙劣的复制绝对不能削减王广义方式的直接性。从最初的1993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首次海外露面,这些作品给外国观众提供了“文 革”后现代中国新时代的隐喻,这也是为什么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王广义是别人所留意的一个声音,为什么他的创作风格是他人追随的对象。艺术家们尝试着模仿他的艺术效果,而另一些人则艳羡他的生活方式,不可否认地,他已成为前卫派的先驱和缔造者。
王广义的“艺术家”的意念在概念上完全是的。比如他坚持任何有关“艺术家”的浪漫想法作为一种专业手段,人们从黑暗中解救出来并将他推到聚光灯下。而 且,他认为“尊敬”和“冷静”与他所理解的和名声同样重要的财富是不可分割的。王广义没有时间像身无分文的艺术家一样呆在阁楼为艺术挨饿。他知道饥饿的滋 味也清楚它并不是什么值得尊敬的东西。一生都在贫穷中挣扎,这不是什么荣耀。那种认为多情的贫困是艺术的来源的现代观念,是陈旧过时粗俗无礼的。问题是不 是要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艺术家,而是要成为一个构思明晰的多产艺术家,这些在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中都有所体现。
为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的位置,王广义必须克服很多不利因素。他从来不为他的傲慢致歉。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做出大多数人以为不可能的事 情,名声、财富、地位和舒适,而这是所有自由主义者的追求。很多中国人和他一样都出生在无知识的工人家庭,靠“铁饭碗”养家糊口。王广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 的极端没有安全感和缺乏自我认同,所以他说他的早年是灾难,他觉得很有必要去用贫穷和失望堆成一个神话作为青年时代的外衣,而其中最紧迫的是打垮他父亲带给他的缺乏教育和没有个人自由观念的记忆。
王广义的父亲把可能是青春期反叛性看作是令人不安的危险和不符合传统规范的癖性。然而,正是王广义的家庭背景所灌输的“爱国民族主义”激情驱使着他跨 越童年压抑的环境。王广义绘画的最初尝试是直接源于自然的风景画。这些画被涂抹在从垃圾中找出的小卡片上,他将涂料涂在表面然后用最基本的油画颜料涂画。 早期的灵感来自于他努力学习的俄罗斯印象主义,以及他对俄国与哈尔滨风景自然相似之处的认知。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李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