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马克·坦西(Mark Tansey)的艺术

2009-09-03 10:24:37来源:artspy    作者:

   

作者:王麟

马克·坦西

    马克·坦西(Mark Tansey),1949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他是将观念因素引入绘画,藉此对艺术现象或者社会现象进行反思的艺术家代表。并以其独特的单色绘画作品闻名于世。

    马克·坦西的父母都是艺术史学家,因此他很早就接受了艺术的启蒙。这些早期艺术教育的经历对马克·坦西艺术生涯开始以来的绘画风格就产生深远的影响。1969年开始,马克·坦西花了三年时间在洛杉矶的艺术中心设计学院学习。他的作品中就透露出对挪用和模仿媒介风格的浓厚兴趣,这在80年代才开始流行。他早期就对这种技术的关注显示着马克·坦西对艺术史和艺术的发展的深刻理解。

    马克·坦西精巧绝伦的绘画把隐晦的主题,图像和符号融合在一起来创作。并在绘画过程中运用他发明的“色轮”(color wheel)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一个大的木制的轮子,上面有三排模糊的词语,然后旋转,停下来的结果就是他下次作品的主题。

    马克·坦西的作品通常描绘的是日常或者历史事件,但细看之下你会发现作品本身充满怪异。尽管通常以一种刻意“写实”的面貌出现,但是他本人竭力否认它们是“真正”的真实。摄像技术已经扮演了写实的角色,他认为绘画不应仅是“记录现实”,而他的作品要讲述的是关于“不同的现实是怎样互相影响”。

    在1970年代,受到马格里特(Rene Magritte)的影响,马克·坦西开始寻找一些方法用绘画来表现对立和矛盾。他指出:“冲突是最简单的概念,由此概念开始发展一段叙述:一件事相对于另一件事……危机和冲突是对立和矛盾激化的结果,而正是这些产生了是作画所必须的动机和灵感。马格里特的作品也使我思考这些各种冲突是否可以在其他层次的内容表现,更悄然,更内敛,更合理的。是否能够在不借助明显的超现实主义手段,只是用我们每天日常的东西来创作作品?”这意味着,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在寻求一种“动力”来融入他的(作品)主题,这样在避免简单视觉方法的同时选择一种更微妙、精致而有效的途径来吸引观众的关注。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延用这种方法。在乍看之下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但在仔细试图去解读作品时,你会发现某些元素明显的从背景里破框而出,冲突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结构与重建、历史与现实、调侃与严肃等所有对比的范畴都共存一体,他的作品有一条潜在线索将这一切筑成一个有序的整体;这就是戏拟和并置的方法。

[NextPage]

    马克·坦西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否定“真实”,去吸引观众呢?可以从其在1984年创作的代表作品油画《纽约派的凯旋》(the Triumph of the New York School)谈起。这也许是在过去20多年来最奇特的绘画作品之一。它是一幅巨大的油画, 大约有十英尺长,超过六英尺高,悬挂在美国纽约的惠特尼艺术博物馆。这幅画的名字表现了二战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对抗巴黎学院主流艺术的历史性胜利。在这幅油画作品中,一眼看去,画中大胆的,浓重的红色单色画法十分引人注目。它有着周末杂志带着现实主义的巨大照片的风格。表面上,这个作品展现的是战地里一个军队在向另一个军队投降的历史画面。但是进一步观察,左边投降的军队身着一战的军服,看起来像是法国人,而另一边的美国军队则身穿二战军服以一种随意的漠不关心的姿态接受投降。这个时候,作品内在的嘲讽意味显露了出来。这些画中的官员们,每一个都是某个著名艺术家,批评家或者作家的生动描写:其中法国军队里包括超现实主义者安德烈·布勒东和帕布罗·毕加索(身着毛皮衣服);而美国军队里则有画家杰克逊?波洛克和极有影响力的纽约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作品中的背景是一片饱受战争摧残的场面,这是由当时的艺术冲突引起的火焰,而纽约派则在战争中取得无条件的胜利。有两三个法国军官骑着与时代不相称的马,而美国的坐骑则是一辆新型的装甲半履带车。

    除了为艺术史学家提供有趣的智力娱乐,这幅油画的目的还在于震动关于历史和真理的惯性思维。艺术和战争的对比,就像一战中士兵向二战中的士兵投降一样荒谬。同时,这历史纪录式的写实主义作品用一个不可能存在的历史场景挑战了我们对于摄影本身可靠性的衡量和质疑。而今,随着计算机及附带的扫描仪、打印机以及图像编辑软件的普及,使得这样的绘画从理论上成为可能。但是这足以说明绘画作品和摄影作品之间的界限正在逐渐消失。从照片拍摄到电脑剪辑,对于摄影师而言,都不过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所有的图像都只是图像。

    《action painting Ⅱ》(1984)同样也是一件荒诞有趣的作品。画面中,一群外光派画家(十九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一支,注重户外写生,直接利用外光作画,代表人物为巴斯蒂安-勒帕热Bastien-Lepage),正在忙碌的描绘航天飞机发射的情景。马克·坦西的“写实性”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状态。航天飞机发射的短暂性同写实油画的精雕细刻形成反差,笔触、形体的真实与画面所讲述的故事的“不真实”形成反差,这些主体在逻辑上通常是错误的或混乱的。马克·坦西有意识的强调和突出这一点,从而使画面的重心从“写实”转向“观念”。这件作品同抽象表现主义者所强调的“自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更进一步的思考,或许作者对于艺术作品是开放性的,本质上是未计划的过程,是很少受艺术家控制的“泼洒”行为这一观念持质疑和反对的态度。

    《Forward Retreat》(1986)则描述了不可靠的感知和对艺术创新有效性的质疑。画布的中央是一群骑马的骑士形象,但是被画成水反射的倒影,从而提出了感知的问题。骑手们,都是西方列强的制服装备(美国,法国,德国和英国),代表了哪些民族的艺术家开始主宰20世纪艺术史,描绘他们坐在马匹上,聚焦在一个远距离后退的地平线上,无视他们的骏马践踏在无数的陶器和艺术品的粉碎废墟上的事实。伴随着典型的冷幽默,坦西暗示着两个结论:即艺术的进步建立在自己的历史遗址上,艺术创作被无意识的力量所推动,同时有意识的脑袋正忙着凝视过去。

    《Mont Sainte-Victoire》(1987)是马克·坦西挪用经典传统画作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幅画是塞尚的两幅最著名的作品:山圣维克多(1904年-1906年)及泳客(1898-1905年)两者的结合。马克·坦西用红橙色调描绘了一组形态各异的裸体男子懒洋洋的在湖泊中沐浴,以及远山和倒影。这幅画似乎是由二元对立结构的原则构成:横轴确立了作品的坐标,将塞尚作品泳客中的妇女变成14个站在岸边或在湖水里的男性。泳客中我们能看出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和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等。这些男子似乎在凝视并陶醉于水中的倒影。越长时间琢磨马克·坦西的绘画,陌生感就越大。在水的反射下,男人变成性感的女人,“现代主义的圣山”(马克坦西:展望和回顾,纽约,1992年,第27页),转化为一个柏拉图式洞穴深渊,质疑了所有解释的正确性,以至于我们几乎不可能辨别目标和其对应面的区别。对立面的相互作用,展现出令人眩目的组合:男/女,着装/赤裸,山脉/洞穴,抽象符号/具体事物,等等。《Mont Sainte-Victoire》同时强调并削弱了图像的真实性。其中匿名的泳客也和那些有名者同样重要,因为一切都将通过我们的想象力来识别。马克·坦西的标志可以意味着一切,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他的单色调画摆在我们面前将零散幻想变成了真实的奇迹。
[NextPage]

    艺术史家丹托(Arthur Danto)完美地解释了这幅画重要的原因:“第一,如果绕轴心旋转180度后,它就成为一幅完全不同的绘画,仍然和原主题相关,但方式令人惊讶。另一个重要之处是,坦西的作品很少痴迷于讽刺的表达,更多的是体现,或者至少寓言暗示。”

    《Soft Borders》(1997)这幅作品更加展示了马克·坦西的魅力:包含了时间,空间和绘画本身的本质。在同一座山的背景下,他做了四幅相关联的画:一个土生土长的印第安部落,一组19世纪远征的测量师和摄影师,一组在摄影和拍摄家庭短片的游客,一组身穿防护服的有毒废弃物移除人员。每个场景都是在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坦西形容作品柔软的边界为“从四个不同的角度看西方短暂的历史。”

    欣赏马克·坦西的作品,可以获得额外的乐趣,因为可以经常找到艺术家所设置的彩蛋,发现隐藏的图像出现在意想不到的地方。例如在《Snowman》(2004)中的雪球放大后是卡尔马克思的头部;哲学家的肖像——从苏格拉底到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则出现在《West Face》(2004)的山腰上;詹姆斯乔伊斯变形的画像后,内嵌一个在《Wake》(2003)中的超速驾驶小船。在这样的画中,由于图像合并和消退人物和景观可以互换,只是会再一次出现。和弗兰克斯特拉的一句名言正好相对,“你所看到的就是你看到的”,在马克·坦西的作品中,你所看到的并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

    马克·坦西的单色调风格让人想起了摄影师的怀旧照片。在摄影有热色纸和冷色纸的区别,摄影师选择的色彩或色调是基于他试图唤起观众某种反应。同样,马克·坦西选择色彩和色调是基于对某幅作品的特定感觉,或者是暗示现场周围的氛围。他的每幅作品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无论是技术还是内在的含义上。马克·坦西的单色调画是为了不断的提醒一切绘画都是不真实的。使用单色调画这种手法也是为了让观众聚焦于主题表现出的思想。而当观众读懂嵌在他毫无表情的脸的静态造型中的双重含义时,结果往往非常的有趣,这种幽默来自于艺术家在生硬的后现实主义中无形的理论概念的视觉展现。

    马克·坦西的作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复杂性的典型说明,因为确定性似乎比以往更加渺茫。在他的作品中,很难确定是否东是西,上是下,左是右,或善良是邪恶。文字是图像,而图像又是文字。他采取这样的含糊的方法,邀请观众参与他视觉和隐喻的冒险。

    马克·坦西(Mark Tansey)在纽约市中心拥有一个两层楼的工作室,几乎每天他都在工作室从下午晚些时候开始工作整个通宵。工作室的一楼只保存成品画,而二楼是他创造的半成品素描和涂鸦随时都启示他变成最后的作品。他的灵感主要来自摄影的复制品和杂志的剪报,然后分阶段的做小画稿的工作,直到他准备好创作最后的作品。
[NextPage]


color wheel

[NextPage]


Triumph of the New York School,1984


[NextPage]


action painting Ⅱ,1984
[NextPage]


Forward Retreat, 1986
[NextPage]


Mont Sainte-Victoire,1987
[NextPage]


Mont Sainte-Victoire旋转180度后
[NextPage]


Soft Borders,1997
[NextPage]


Snowman,2004
[NextPage]


Wake, 2003
[NextPage]


The Innocent Eye Test,1981
[NextPage]


Purity Test, 1982
[NextPage]


Picasso and Braque,1992
[NextPage]


Interception,1996
[NextPage]


Rise and Fal,2000

     (编辑:范文馨)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