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小万
简历
1959年出生于北京。
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工作室,获文学学士学位。
1983-1984年任机械工业出版社美编。创作《天体》《幻》《魔—巴洛克》《家庭》等组画。
1984年至今调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任副教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
1985年 《幻》《超自然》《天地》参加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十一月画展”。
1987年 《梦想》《先灵》《人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走向未来画展”。
1988年 《母与子》《呼唤》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
1991年 《告别母爱》《骇》《空想天穹》《初升的太阳》《生涯》《多么悲伤》等,参加北京“’91三月画展”,香港汉雅轩画廊举办的“后’89中国新艺术展”。
1992年 《浪子多情》《牧人》《迷狂》《多么悲伤》《生涯》《告别母爱》《空想天穹》等参加伦敦MARLBOROUGH画廊“后’89中国新艺术展”及在悉尼举办的同名画展。
1993年 赴日本参观考察。
1994年 《不再消逝》《城市之光》 《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坠落与期待》参加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四月画展”。
1996年 《亦近亦远》《重复的开端》参加北京“重复开始”画展,并赴俄罗斯参观考察。
1998年 《照照》《漂浮》《逃奔》《1+1=?》参加匈牙利MEDIAWAVE光影艺术节邀请展;在香港SCHOENI画廊举办“仰望的世界”个人画展,并出版同名画册。
1998年 仰望的世界 香港SCHOENI画廊。
2000年 《骇》入选“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出版《夏小万素描集》(河北教育出版社),素描作品入选《中国当代素描艺术》(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1年 《黑底色系列》参加“焦虑素描形象展”(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无题》参加“北京油画邀请展”(北京国际艺苑),《形》系列参加“成都双年展 2001”(四川成都)。
2002年 参加“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中华世纪坛)。
[NextPage]
2003年 参加在中国、英国、澳大利亚举办的“国际素描艺术大展”。 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
2003年 “你怎么看?——夏小万纸上作品展”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4年 参加在北京四合苑画廊举办的“难题—四合苑艺术家群展”,和在韩国光州举办的“2004亚洲当代艺术展”,并在青岛时代名人美术馆举办“夏小万精品展”。
2004年 “夏小万精品展” 时代名人美术馆 青岛 。
2005年 艺术110 画廊联展 北京 中国参加在瑞士举办的“麻将”当代艺术展。
2005年 “麻将 西克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瑞士、德国 。
作为一位画家,夏小万经过不断的实践突破了绘画的边界,建立了一种新的“看”画的方式。他从医学手术的X光切片中获得了灵感和方法,把平面绘画转化成了立体效果——是集材料、科技、绘画的综合,既保持了绘画的手工性,又注入了装置和雕塑因素,并表现了一种冷酷、荒诞而怪异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在这个意义上,他的“绘画-装置”改变了观众的“看”画方式,观众被这种介乎于雕塑、装置、绘画的人物形态所着迷,并被牵动的移动的不同视角去“欣赏”作品,去思索画家是如何创作的。显然,如果要界定夏小万的作品,就会发现具有非常模糊而暧昧的特点——是雕塑、绘画、装置、摄影、医学技术的综合。因此,他的这种鲜明而个性的艺术方法代表了中国当代新绘画的趋向。
艺术家夏小万一直在努力探查并质疑绘画的本质,创作的过程,以及我们对于现实的感知和观察。他的近作是在14到21块玻璃平板上用玻璃漆和特种铅笔绘制的,这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绘画过程——一种分析、构建和重组图像的过程:正如艺 术家所说:“虽然这些作品有着巨大的质量感,但是这个质量感却没有丢失掉绘画原本的‘虚’的性质。这些玻璃作品还是一种心理投射的结果。”同时,他作品中的人物往往形状扭曲,混杂在一起,宛如处在不断的蜕变状态中,各种相悖的主题于是在其中产生,如生命和死亡,腐朽与回归等状态。
[NextPage]
《人像系列》
[NextPage]
《人像系列》
[NextPage]
《人像系列》
[NextPage]
《人像系列》
[NextPage]
《人像系列》
[NextPage]
《悬浮·空间·真山水系列》
[NextPage]
《人像》
[NextPage]
《悬浮·空间·真山水系列》
[NextPage]
《悬浮·空间·真山水系列》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