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建翌,1962年在河南郑州出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即今中国美术学院)。如今定居在杭州。1989年以来他的作品广泛展出。展览包括: 聚焦,中国美术馆,北京(2005); 影像生存-第五届上海双年展,上海美术馆(2004);耿建翌-没用了,比翼艺术空间,上海(2004);第四届光州双年展,韩国光州(2002);生活在此时-中国当代艺术展,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德国柏林(2001);蜕变与突破-来自中国的新艺术展,巡回展,中国-香港-台湾(1998);变化中的城市,分离派美术馆,维也纳,奥地利(1997);以及别的很多展览。
从耿建翌大量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最关注的是个人身份的问题,即他个人在集体内容里所处的位置。尽管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的艺术手段创作(包括激进的前卫艺术,油画,装置或是水墨),他却从未停止过对今日世界中“自我”这个问题的探索。也许可以用“图像后”(after-images)来描述他的作品,那就是持续不断地隐藏或揭示个体的片断。在个体表达和呈现的众多方式中,耿建翌论证了他对个人意识的强烈关怀。作品“脸”系列(2001)是冲印出后的肖像照,这位艺术家再用墨水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利用传统的中国笔法,耿建翌只在其中留下一些亮部。这些半透明的肖像和个体消隐或放弃的概念是一致的。这些图像游走在完全的抽象和可辨认的脸部特征之间。他更为早期的作品“无法命名”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通过对油画和剪纸的结合,意味着组成我们本质的多层 。他其它作品也围绕着存在的特性并有着一个富有暗示性的标题,比如“他是谁”(1994)和“确有此人”(1994)。
相对地,艺术家在“水”系列里,关注地是显现和消逝的景象。以相纸作为材料,除了使用相机镜头以外,实验性地寻找从自然形式中捕捉图像的各种方式。黑白两色使这些照片和传统水墨形而上的抽象感极为相似。这里,自然围绕着泛神论的概念和康德理解中的崇高在演化。康德说过“在自然展示其崇高时理性感觉到自我和运动的交融。对于过度充沛的想像力的观点就象是在深渊中对失去自身的恐惧”。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NextPage]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