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 (1966-)北京人。
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参加重要个展和群展:
1989年“23届蒙特卡国际画展”加拿大。
1991年“赵半狄 李天元画展”。
1992年“赵半狄新作展”中央美院画廊。
1993年“中国前卫艺术巡回展 ”柏林、KUNSTHALL ROTTERDAM、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牛津、丹麦的BRANDTS KLAEDEFABRIK, ODENSE、德国HELDESHEIM;“中国上空的红星”纽约;“89年中国新艺术展”,香港,悉尼。
1994年“装置:都是月亮惹的祸”北京。
1995年“配置2 ERFURT”德国。
1996年“30×30×30cm体积的中国土与德国土的交换”北京、慕尼黑;“装置行为 中国-阿库雷里海军15人工作室”慕尼黑。
1997年“25×25×25cm体积的中国土与英国土的交换”北京、伦敦。
1998年在悉尼出版日句《中国故事2000》。
1999年“爱:中国当代摄影与影像国际艺术节-TACHI-KAWA 99”日本;“平衡经验: 未来生物城市”深圳;“DI VENEZIA 48届双年展”;“赵半狄与熊猫”北京地铁海报、悉尼双年展、澳大利亚。
2000年“反面乌托邦+全球交流时代的一致性”纽约;“上海双年展”上海艺术博物馆;“赵半狄与熊猫”公益海报、上海淮海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意大利米兰公共空间。
2001年“在身体里”纽约ISE基金;“热煲”HUSTNERNES HUS、挪威;“赵半狄与熊猫”澳门。
2002年“愉悦至上”上海。
1999年赵半狄与熊猫咪应邀参加世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威尼斯国际双年展,并在展览期间为中国艺术赢得广泛声誉;2000年被全球著名、最具影响力的生活年鉴 "ZOOM"评为最具艺术亮点的世界年度人物;2004年英国文化部与艺术基金会为其举办"BANDI PANDA"展并在英国曼彻斯特、伦敦、伯明翰等地作各式各样的巨幅广告,再度在英伦掀起"赵半狄与熊猫咪"旋风;2005年赵半狄与熊猫咪出现在奥委会总部瑞士首都伯尔尼,耗费巨资创作"BANDI奥运会"。
熊猫人赵半狄作为国内特立独行的先锋艺术家之一,其以熊猫为招牌的艺术行为历来受到大家的极大关注。从春节前夕赵半狄创作的艺术作品“熊猫慰问”慰问敬老院,到前不久的“熊猫慰问团”进驻大众汽车上海生产车间,再到“掌管大众”、五一时在大众汽车生产车间的“厂房芭蕾”……尽管争议连连,但不得不承认他为我们带来了太多好玩的东西。
在许多人眼中,赵半狄一直是爱、善、优雅的代名词,不断给这个“坚硬的世界”带来“柔软”的温馨和快乐。对于后来挨了那么多来自媒体和个人的板砖,赵半狄并没有考虑过妥协或者放弃,他坦然道:个人的慰问是小部分行为,只有通过媒体才会把它表达得更充分,这些来说都是他艺术的一部分。
其实赵半狄通过他的朴素的方式,已经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有权利实施爱。作为一个公民可以做什么?只要你在法律框架之内,你去慰问也好,你做公益也好,都是可以的。赵半狄在这个意识上,作为一个个人,在这上面,阐释了很好的一个公民的意识。但艺术家突然用“慰问”的方式,到武警官兵、学校、医院和敬老院这些以往只有领导官员慰问的地方慰问,这样的方式一时之间确实会令群众和媒体接受不了。但这个东西我们反过来看到,可能会形成一个观念,就是只有领导优势群体,才有可能提供社会的优势群众。我们每个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其实也是一种沟通方式。“慰问”这种方式有争议是必然的,关键是不是做作。这个慰问方式是需要身体力行的,但不得不承认,赵半狄这种方式应该是他最新的感觉。
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么一个细节,关于“熊猫慰问”的评论正潜移默化的有着一些微妙变化,例如网上一些人写博客说春节期间在电视上看到政府官员的一些慰问镜头时,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熊猫慰问”,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等等。这种感觉是可意会但是又很难表达出的,也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也正是赵半狄创作的这个“事件艺术”作品的主要意义。
[NextPage]
(编辑:范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