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迈克尔·白维拉克的困境

2008-09-18 18:16:24来源:    作者:

   

作者:林善文

    这次林冠画廊推出的迈克尔·白维拉克的作品与前一次迈克尔·魁恩不同。虽然,都是叫迈克尔,但是两个人的知识体系和学术背景完全不同。如果把迈克尔·魁恩比作一个核桃或者橄榄,迈克尔·白维拉克则是巧克力和冰激凌。迈克尔·白维拉克的作品带有典型的后工业时代和都市文化的烙印,大量运用了设计和拼贴的元素。从这个角度讲他的作品类似于劳申伯格的作品。别忘了,林冠画廊推出的第一个展览就是劳申伯格的个展。

    对于迈克尔·白维拉克的作品,展览主题文章的书写者Luise与JensFaurschou是这样评述的:“他的作品与他的波谱精神,明快的色调,生动的图案,并与我们平日经常看到的标识:商标、艺术、时尚、音乐、电影、电视和广告领域,甚至包括从他自己私人生活中提取的象征符号和片断相结合在一起而为大家所熟知的。

    一些关于儿童对于邪恶和恐惧的描述的警觉和痛苦的东西也被并置于作品中。

    迈克尔·白维拉克的绘画作品具有拼贴画的特征,它们是由大量的具有视觉表现力的零碎部分所组成——“

    文章里边还提到了卡通片、动画电影、朋克和新浪潮音乐。这些描述为我们大体的勾勒出一个艺术家作品的基本特征。迈克尔·白维拉克的作品具有漫画的效果,用我们国内流行的术语是有卡通一代的特征,适合陆蓉之动漫美学的范畴。我觉得有点类似于美国街头涂鸦的艺术。这种类型的作品,在我们国内来说,属于流行的部分。国内的卡通和动漫正处于热销时分,是不迈克尔·白维拉克也来凑个热闹呢?!不过,迈克尔·白维拉克的作品与国内艺术家的作品相比,他显然显得奔放和自然得多,与国内流行的图式绘画不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归结为某种潮流的追随者和商业利益的投机分子。

    展览主题文章中还有这样一段:“在艺术的长河中,从现实博大多元的层面中“列举”和“引用”图像和样式并用它们来创造出新的空间并不是一件新鲜事。迈克尔·白维拉克的静物绘画是对经典之作的传承,从荷兰黄金时期到莫兰迪,——而白维拉克的风格与早期的现代派画家如马蒂斯和先锋派实验艺术家,波普艺术家罗申伯格或是当代艺术家如阿什利·比克顿和村上隆十分相似,所有这些艺术家(包括白维克本人)的作品都是运用挪用、事件、于事物的拼凑、层层重叠的含义以及色彩来创造空间和意味的。“每一个门类的艺术,或者每一种艺术潮流的产生都有先驱。既然Luise与JensFaurschou把白维克与罗申伯格、阿什利·比克顿相提并论,对于这位艺术家的背景,我一无所知。在这里我保持缄默。但是对于,文章中所提到的“迈克尔·白维拉克的绘画最大的特点是他对色彩的运用。”“迈克尔·白维拉克的作品的最大的特点是其能够给观众带来极强的视觉冲击感。”我不敢苟同,至少这个展览没有让我看到艺术家这方面的优势所在。那么这个展览,是不是这位艺术家相对一般的作品呢?!国人的奔放和洒脱已经远不止于如此。从色彩的强烈和作品对人的冲击力,我可以例举出很多好的例证。[NextPage]

    对于迈克尔·白维拉克作品中涉及到的“死亡和性、痛苦、恐惧、诗意与神秘感。”这样的主题,我在迈克尔·白维拉克这位出生于1966年的艺术家的作品中也没有看出这些是他的长处。我觉得这种现实主义的命题不适合于这种奔放和装饰意味的作品。看这种类型的作品,我不会过于留意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以及哲学命题。迈克尔·白维拉克或许是因为明知道不可为而为之?!我国卡通一代和动漫美学的困境类适于迈克尔·白维拉克的困境。

    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白维拉克曾经说过,他通常只采用一种图像作为创作的开端,他并没有提前计划好整个作品的样式,甚至不知道最终会画出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说,艺术家的快乐是存在于他创造一个未知世界的喜悦之中。这是术的道路。是手引领大脑,而不是大脑引领手,很多艺术家并不懂得这样一种道理。他在创作的过程

    之中靠一种“本能”收拾好一幅画面。艺术家的痛苦也来自于此,运用这种方式画画的艺术家总是一般的作品远远胜于满意作品的比例。艺术家靠某种信念而活着,对于迈克尔·白维拉克来说,在创作的时候,自己就像一个“梦游者”,这次展览的主题取名为《幻想失语症》,命名虽然来自展览其中的一幅作品却也是艺术家内心自足与焦灼并存的一种体验和写照。

    从我个人的审美趣味出发,我喜欢他展览中的《幻想失忆症》、《和蔼可亲的》、《一个生长中的男孩需要他的午餐》这几件作品。主题和画面效果显得妥帖包容,体现了这位艺术家的长处所在。从他对作品的命名中,我们或许也能够洞悉到艺术家本人的一些内心世界:比如《微不足道的人》、愤怒是一种能量》、吃掉那些富人——他们的味道有些像巧克力》,女孩的内心中是些什么〉,《孤独的人》,《作位白人的那些罪恶感》,在那些日子里〉,《灵魂》,《为正在腐烂的那些蔬菜和水果》,《那只狗的一股气尔》,从形而上到形而下,可以说,白维拉克在表达上无所禁忌。他这种发散式思维和王者风范,对国人来说,也缺少这样的素养。系列绘画在某种程度上被白维拉克所抛弃。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


   (编辑:林青)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有限公司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