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日西佛兰德大学孔子学院院长菲利普介绍展览与讲座情况
魏离雅、张强、Ronald Van Belle合著《新金石学计划》第三集由Van De Wiele出版社出版
由西佛兰德大学孔子学院、Van De Wiele出版社、欧洲书法学院、四川美院艺术学与水墨高等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共同主办的“新金石学计划第三回展览暨工作坊”,于中国农历大年初一,在西佛兰德大学正式拉开序幕,伴随着展览与工作坊的开幕,由Van De Wiele出版社出版的《新金石学计划|||》(魏离雅、张强、Ronald Van Belle合著)也同时举办了首发式。
魏离雅与张强的讲座《新金石学计划》第三回
张强教授向Ronald Van Belle先生介绍中国的椎拓技术
实验金石学作品
“新金石学计划”是一个国际性的项目,策展人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岗位获得者魏离雅博士,学术主持为“两江学者”、四川美院张强教授。今年已经是第三回了。每次展览及工作坊针对的问题都有所不同,今年主要是与比利时布鲁日的Ronald Van Belle先生合作,进行一个比较性的展览。Ronald Van Belle先生穷尽50余年的时间,在布鲁日的中世纪到近世教堂内墓碑进行全面的擦拓。他采用的纸是特制的包含了棉纤维的粉莲纸,用的是蜡墨干擦的手法。这种手法在欧洲除了极少数人掌握之外,基本失传了。而在中国,已有可靠的证据表明,椎拓方式至少在隋代(公元581-619),中国的皇家内府已经有负责管理拓工的官员。作为一种器物与碑碣的真实复制与信息保留方式,它对于中国历史文献与美学方式,意义极其重大。
欧洲中世纪墓碑人物泥金擦拓拓片
中国山东的汉代画像石拓片
中国山东邹城岗山拓片
中国邹城铁山《大集经》节句拓片
中国的拓片方式,不仅影响到书法,同时对于绘画的“自由表达”与“时间意味”的传递,都有深刻的影响。至今无论在中国的博物馆的文物采集信息,民间的自发的培训活动,还是爱好者的收藏,拓片都是一个热门的领域,更不用说那些原石已经散佚,仅剩拓本传世,已经是天价珍品。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里的中国部分拓片,基本上是张强与魏离雅十几年来在川渝汉代崖墓的现场椎拓,也有他们在合作《大空王佛》一书时,在山东的北朝石刻现场椎拓,也有极少部分是金石学家朋友的馈赠。除了这些历史遗迹的拓片之外,作为策展人与学术主持,魏离雅与张强还鼓励实验金石学,让当代艺术家的创意进入到这个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中,成为当代艺术家独立的观念载体。
因此,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里,其实包含着二人深沉的用意:中国固有的艺术方式,要被世界所接纳,第一必须有西方的比较对象,第二则必须可以现代转化,这也是他们所策划的活动,每次在欧洲都可以引起强烈而持久的影响力的原因所在。
Ronald Van Belle先生出版社的《欧洲中世纪擦拓图像文献》
Ronald Van Belle先生讲座介绍欧洲的擦拓方法
展览开幕式由Ronald Van Belle题为《欧洲的擦拓》讲座,介绍起源于欧洲17世纪,目前日趋凋零的欧洲擦搨技术。魏离雅、张强的《新金石学计划的观念与实施》讲座,则介绍“新金石学计划”实施三年来的基本情况。在之后三天时间里,开启了三个工作坊,一是【作为表达的方式:椎拓工作坊】首先来自中国香港的陈伟明进行了现场椎拓表演,同时辅导了来自欧洲书法学院的师生,第二个【作为擦搨的对照:布鲁日教堂内部墓碑椎拓工作坊】则是由张强教授与陈伟明先生在布鲁日大教堂现场,对于教堂的墓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现场椎拓。第三个是【世界实验书法工作坊】则由旅居布鲁日30年的美国艺术家布鲁迪,进行了书写语言的表演与辅导。展览将持续到2002年2月26日。
(晓晓)
(编辑: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