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搁浅
作者:透纳
年份:1805年
材质:布 油彩
尺寸:170.5x241.5cm
馆藏处:伦敦泰特美术馆藏
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 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期重要风景画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他出生在梅顿莱因的贫苦家庭,父亲是一个理发师,但从小就自学水彩,显示出超人的绘画天赋,曾为建筑师助手,后钻研十七世纪欧洲风景画遗产。1802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并建立了自己的画室。在他悠长的一生中,频年在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漫游,不断地观察和写生,不论高山大海、村落城市、古堡废墟的风光,都取作画材。他兼擅水彩和油画,多以海洋为背景的历史风景画。早年的水彩画大多描绘建筑物,画风工整细密、一丝不苟。中年和晚年,致力于表现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尤其爱画浓雾弥漫、阳光变幻的景色,画面上往往笔触纵横、色彩缤纷,呈现一片朦胧的景象。但是,朦胧之中能隐约显出准确的物体形象,这是难能可贵的。
这幅画通过人物、船只和波浪的表现手法以及颜色的处理而实现了整体结构的和谐。在阴霾四起而潜藏无限危难的天空和漆黑而诡谲多变的大海的衬托下,中、前景是白绿色调的汹涌翻滚的巨浪。大海像一个巨大的涡流,正在逐渐把无助的小船吞噬。人与自然之间强弱对此十分悬殊的对抗,在此画中显露无遗。但画家却又不甘如此,或者应该说是人都是不甘如此的,在生命遭到侵袭伤害之时,总是倾力对抗,即使明知没有用,也还在尽最后的一分气力,存一点最后的希望,等待一点奇迹。或许这就是人创造生命与文明前进的最大动力吧!透纳认为,大自然对人的命运施加一种无法逃避的影响。只有从这个角度看这幅画,才能理解它的全部含义。它解释了透纳为何如此渴望接触自然现象,也构成了他描绘这些自然现象的风格基础。他深深迷上了海洋,因为他希望参与周围的世界,他把大海看作是那些可怕的、永恒的自然力量中的一个,它那狂暴难驯的破坏力,能够摧毁人的生命,但它同时也是生命的泉源与包容死亡的归宿。
(编辑: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