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展览公告 市场信息 北京文艺网画廊 现场传真 经典导读 创意设计 美术先锋 理论家专栏 美术星空 微热点@ 美术学院 展场记事 美术评论 美术访谈 美术家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亚》

2016-01-29 15:16:49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这幅画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古希腊有一位技艺超群的雕刻师,名叫比马龙(Pygmalion)。

1.jpg


  作品:《皮格马利翁与加拉蒂亚》


  作者: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


  年份:1809年


  材质:布面油画


  尺寸:200x120cm


  馆藏处:巴黎卢浮官藏


  安·路易·吉罗代·特里奥松(Anne Louis Girodet Trioson 1767-1824),法国画家。1767年1月29日生于蒙塔日,1824年12月9日卒于巴黎。作为大卫的得意门生,他是跨世纪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被放逐后他成为新古典主义的领袖。 他也是大画家达维特的高足之一。他比格罗大4岁,但与格罗同于1793年入达维特的画室。其时老师已结束他的革命活动,开始再度转向古代艺术的研究,并完成了巨作《抢劫萨宾妇女》。吉罗代本人虽受到老师那种严格的古典画风的教诲,然而当他开始独立的艺术活动时,法国艺术的浪漫主义运动已经掀起了第一个高潮。吉罗代和他的师弟格罗一样,成为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者。如果说吉罗代对于老师的遗风有所背叛的话,那也仅仅是背离了某些古典画法的形式规范,从艺术表现的实质看,他和格罗一样,并未跳出过老师的樊篱。 1789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时期,吉罗代以一幅《被弟兄们辨认出来的约瑟》为题的圣经题材油画获得了罗马奖。这幅画明白宣告了他对老师达维特所谨守的艺术规范的忠诚。不久,油画《熟睡的恩底弥翁》(1792年)问世,才显示出一点个人的特色。显然,他在思想上开始接受新思潮的冲洗了。这里融汇着某种新的感情因素,这种感情因素与文学家维孔特·德·夏多布里昂那种忧郁的浪漫主义气质十分接近。1806年,他的一幅《洪水》画得实在太美,太理想化了,圣经故事被糅进古典主义的美的境界,因而画上所展现的一切也更加显得不切实际。此画当时在沙龙露面时,得到的赞美声浪几乎与老师的那幅《抢劫萨宾妇女》一样高,形成共振现象,这使他又一次获胜得奖。


  这幅画描绘了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古希腊有一位技艺超群的雕刻师,名叫比马龙(Pygmalion)。他用一支洁白如玉的象牙,雕刻出一位美如天仙的少女加拉蒂亚(Galatea),比马龙深深的爱上了她,日夜祈求神将雕像变成真正的少女,和他成为终生的伴侣。最后终于精诚所至,神被比马龙的痴情所感动,于是将雕像变成少女,比马龙和加拉蒂亚终成眷属。 比马龙与加拉蒂亚的故事,后来成为心理学上广为研究与讨论的主题:比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所谓比马龙效应,就是期望的应验;当我们对自己有所期望时,这个期望总有一天会实现,这就是所谓的“自我应验预言”。


  (编辑:杨晶)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