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松 《月球》 89x75cm 宣纸水墨
刘国松大胆地借用四方现代艺术样式,开阔了水墨表现的题材内容,并相应地革新技法、工具甚至颜料,采用拓印、撕贴、喷洒等以制作为主的表现技法,展现出明显的肌理制作效果。他这种"非笔墨性的水墨画"对消解水墨领域传统的"笔墨情结",发掘水墨性材质的现代表达可能性,促进水墨画之现代转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90年代在大陆兴起的实验水墨,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历史的机缘使台湾的现代艺术运动早于大陆近。十年发牛。与2O世纪5O年代以前具有革新精神的水墨画家不同,刘国松的艺术活动一开始即带有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而且这种意识是着眼于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建立在对现代社会与现代文化关系的深刻理解之上的。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他提出了"革中锋的命"这一20世纪水墨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口号。近2O年来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证明了他所开创的"非笔墨性水墨画"已成为当代水墨性话语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关于中国画命运的激烈争论尚在酝酿之中时,刘国松的作品开始在国内巡回展览。刘国松作品相对成熟的面貌,为当时很多艺术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借鉴。可以说止是他的绘画使年轻的艺术家看到了中国现代水墨性话语词汇创造的可能性。
刘国松以肌理带笔墨的"非笔墨性水墨画"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西方的抽象绘画。他的作品在90年代也激起了对十水墨画中"书写性"、水墨材质的随机性和偶然性的思考。
(编辑:扬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