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 - 文艺的力量
作家推荐 文学研究 诗词歌赋 散文随笔 小说故事 经典重温 荐书 书评 访谈 评论
北京文艺网
自媒体注册
北京文艺网自媒体发稿指南:
1、登录北京文艺网,点击北京文艺网会员注册,根据要求完成注册。
2、注册完成后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北京文艺网。
3、登录后,请点击页面中功能菜单里的我要投稿,写下你要投稿的内容,后点击确定,完成投稿。
4、你的投稿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才能显示在北京文艺网,审核时间需要一到两天,请耐心等待。

读“古诗”,看年该怎么过

2015-02-15 14:30:20来源:北京文艺网    作者: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古代关于“年”都有哪些传说?
 
  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
 
  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哪些年事?
 
  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
 
  二十三祭灶天,
 
  二十四写联对,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割年肉,
 
  ……
 
  初一初二磕头儿,
 
  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
 
  ……
 
  “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是过完了。
 
  1、祭灶: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
 
  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
 
  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像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
 
  2、爆竹:最初的爆竹并不是像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像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啪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3、春联:前身为桃符,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
 
  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俗,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今天的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辟邪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4、年节饮食:年糕、更岁饺子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
 
  写了对联,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饮用,意为避邪祈福。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
 
  5、年夜饭:“押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的,现用于表示亲情爱意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高适
 
  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
 
  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
 
  6、守岁:祈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愿
 
  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点心,或嬉笑玩耍、或绵言细语,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
 
  “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
 
  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
 
  7、拜年贺节:正月一日为吉日,古人有用鸡辟邪
 
  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
 
  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著门或贴画鸡于门。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拜年在汉代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到了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
 
  有诗为证: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文征明
 
  8、破五:初五才恢复平常生活
 
  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
 
  (编辑:白俊贤)

注:本网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凡本网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文件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

扫描浏览
北京文艺网手机版

扫描关注
北京文艺网官方微信

关于北京新独立电影 | 著作权声明 | 合作招商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 协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