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
作者:[宋]周邦彦
冬衣初染远山青。双丝云雁绫。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
品荐:赵晓辉
这首词引起我的惊异,乃是因为,像周邦彦这样以秋后之蝇写女子衷怀的,大约在宋词中是绝无仅有的例子。中国古典诗词,其中绝少一本正经的厌世感,这不由令人惋惜。譬如这诗中的女子,即使已经身如秋后之蝇,漫想熏风的好时节已过,却仍旧只是俗套与宿命般痴情。
“冬衣初染远山青”,令人想到何逊诗,“天暮远山青,潮去遥沙出”。在岁暮,那傥莽的青山,有一种远意。冬衣初成,青黛如远山。触摸起来应是沁人的凉意,然而比之黄仲则“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还是要熨帖温润得多。旧说赵飞燕为薄眉,号远山黛,乃晴明远山之色也。
“双丝云雁绫”,字面的意思,是指用双丝在绫缎上织成云中秋雁的图案。当我们的目光透过这鸳绫凤锦的丝线,会发现其绮恨罗愁、相思怀远的底色:惟有秋雁可以传递尺素,“丝”又谐“思”。
罗兰·巴特尝言,文即织物。若以清真词为例,这真是惬心贵当之言,一部清真词,真是文抽丽锦,如刺组绣。江弱水说清真填词凭的是染织的手段,洵为的论。“宝扇轻圆浅画缯”(《浣沙溪》)“慢摇纨扇诉花笺”(《鹤冲天》)“砑绫小字夜来封”(《虞美人》)“冷绡缄泪倩谁将”(《琴调相思引》)之类是也。
此词亦如是,先染后织,染为青山色,织为云雁绫,何其美丽。当然,要说织染的手段,温庭筠词里亦常见:“凤凰相对盘金缕”(《菩萨蛮》)“金雁一双飞,泪痕沾绣衣”(《菩萨蛮》)“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菩萨蛮》)……不过,温词错彩镂金,周词则淡墨远山。温词炫目直观,周词则婉曲深隐。
“夜寒袖湿欲成冰。都缘珠泪零”,零泪成冰,似乎无甚新鲜意思。但我想到古时女泪的两则轶闻,说来也是有趣的。东晋王嘉《拾遗记》里载,魏文帝所爱美人薛灵芸被选入宫,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车就路之日,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载,杨贵妃初承恩诏,与父母相别,泣涕登车,时天寒,泪结为红冰。
这两个故事的创意很特别,我曾戏谑地觉得,凝泪如血,又是美人之泪,简直是个恐怖片的好镜头。大约非常之人,非常之事,古典诗词里的美人又善哭不善笑,有人动辄伤心死去,所以泪成血冰,非但不美,简直阴惨。譬如周幽王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竟至于亡国。美女果然惊心动魄,个个都是狠角色。
“情黯黯,闷腾腾。身如秋后蝇。若教随马逐郎行。不辞多少程。”这里原是蝇附骥尾之意,极陈之语,却用得新鲜。苍蝇本来可恶,但用来描摹闺中女子,实在贴切。秋后之蝇,身体闷钝,飞动时的轻捷感已经消失,极似闺中情思昏昏、讷言懒动的女子。行也不得,坐也不得,情愿自己化成苍蝇,不辞山遥水远,逐郎马而行。
废名似乎很欣赏这个意思,还加上了“此时大约拿鞭子挥也挥不去,而自己也理应知道不该逐这匹马矣。……看起来那么闹哄哄的,实在闺中之情写得寂寞不过,同时路上这匹马儿也写得好,写得安静不过,在寂寞的闺中矣。”他的想象,实在细腻,真是诗人的灵心。
写蝇佳作,诗中亦有。如杜甫:“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早秋苦热堆案相仍》)韩愈:“默坐念语笑,痴如遇寒蝇。”(《送侯参谋赴河中幕》)欧阳修:“自是少年豪横过,而今痴钝若寒蝇。”(《病告中怀子华原父》)陆游:“昔如架上九秋鹰,今似窗间十月蝇。”(《杭湖夜归》)等,但以苍蝇写女子相思之衷怀,在宋词中似仅见于此。
这幅细腻的织染画终于完工,它像帷帐一样悬在半空,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有情还似无情。我们在这幅图上看见了青山远黛,云雁丝绫,身影单薄的女子鬓发不乱,泪水盈盈,忙于在古典世界中演绎离魂记与变形记。她伸出双臂,向我们展示衣袖中的冰凉,以及永恒的痴情与悲伤。
(实习编辑:白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