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龙
古代散文的第二阶段:如《庄子》一书,已进一步成为假设的对话(寓言)体了。孔子和孟子都有学生记录他们的言行,庄子则没有,故庄子自己写作,且假设如二人对话般的问答(寓言)体,其中,河伯与海若讲话,实在等于《孟子见梁惠王》,故文体仍相同。从文学史看,《庄子》一书仍不能超出《论语》、《孟子》的同一体裁,但《庄子》一书的进步是其内七篇之篇名都是成为有意义了,如《逍遥游》、《养生主》、《应帝王》和《人间世》……等诸篇,所以与《论语》、《孟子》已有所不同了。
而且《庄子》之每一篇均可分章,如《养生主》一篇,其中第一章叫做《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以下尚有第二章、第三章……等,且不能将甲篇中之一章任意插入乙篇之中,各章均有其整体性;然而却可以分章来读。不过《庄子》中亦有如用《论语》、《孟子》之篇名方法的,如《秋水篇》,便是取其首句“秋水时止”之意。同时,《庄子》之由数章合成一篇,此法与《孟子》相似,但每篇中含有主要的几章。
古代散文的第三阶段:至于《荀子》这本书,已再进一步发挥其个人整套有体系之思想与意见了。《荀子》中的《天论》、《礼论》、《正名》、《正论》及《解蔽》等篇,都是整体的一篇,并不像《论语》、《孟子》和《庄子》那样的用零星的讲法了。
在《孟子》书中讲到性善论,是零星地散见于其全书各篇中;《荀子》书中叙述性善论则是有一人发议论,有其整体性。这种文体比较像样而成了体统,故比较《庄子》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到了《荀子》的学生韩非,他的《韩非子》一书写有《五蠹》、《六反》等篇,也已是整体的论文了。
与荀子同时的公孙龙子,在其《公孙龙子》书中,有《白马》、《指物》、《通变》、《坚白》及《名实》等篇,也是一篇文论一题目,都是整体性的。(叶龙按:《公孙龙子》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十四篇,但宋时仅存六篇,除上述五篇为公孙龙亲撰外,另一篇《迹府》疑为后人所集录。)
至于《墨子》一书,经考证出于《论语》之后,而在《孟子》之前,其书有《兼爱》上、中、下三篇,《非攻》上、中、下三篇,所谓“是故子墨子曰”,没有所谓“章”,是一篇文章讲一个理论。从文章体裁来看,此书应是晚出,可能出书于《荀子》左右之时。总之,《兼爱》、《非攻》等篇是晚出的,但《墨子》中亦有早期的文章,如《鲁问》这篇文章,亦是用问答体的方式,与《论语》、《孟子》相似。至于《墨子》一书中之大文章,这是服膺墨子学派的人所谨守的。(叶龙按:当年某日课余,曾向钱师叩问如读《墨子》,当读何家注解为佳。钱师答以:孙诒让之《墨子间诂》,王闿运之《校注墨子》以及曹耀湘之《墨子笺》均值得参考。曹耀湘谓《墨子》一书有三大要旨,曰兼爱,曰勤,曰俭。乃是墨学精神所在。继而问钱师道:“老师讲课时所谓‘《墨子》书中之大文章’是否指上述诸文?”师亦点首同意。谨附志于此,以便青年有志者参阅。)
唐代韩愈曾说:“欲辨古书之真伪,当然应先详读该书。”读书要能辨别出该书系哪一时代的文章(或诗),更要能察验出是清代人之诗却含有唐人之诗之风格,能如此,便是达到最高境界矣!
再谈到《老子》一书,自其外表看来,好像是把零零碎碎的字句拼凑在一起,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节,其字句犹如《论语》一般,但《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其词句是经过凝练的格言,有如西方的尼采作品,而且不是用问答体,故境界提高了。故可说明《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当是在《论语》之后,《论语》是将各条凑合成一篇,互不相干,而《老子》却是凝练的、有次序的,而是后期的作品,故可断定《老子》出书后于《论语》。
(编辑:王谦)